我不会刻意伤害,我怕无意的伤害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2 16:0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10
"我不会刻意伤害,我怕无意的伤害"是一种表达人们在不经意间或者无意中会给别人带来不良影响或者伤害的顾虑,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和关爱表现。也就是说,人们在意识和言行上应该尽可能避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或者麻烦,谨言慎行,以免因自己的过失给别人带来伤害。这也是一种体现社会责任感和团体意识的行为举止,以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和谐为出发点,遵守社会规范,致力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10
剖析侵犯行为
伤害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举动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一般称这种举动为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首先,侵犯行为是具体的行为而不是意图,只有伤害他人的意图没有对应行为也不算侵犯行为。侵犯行为它的标准并不在于事件的大与小或严重程度,只要让对方受到伤害,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那都是侵犯行为。很多人觉得传谣或者说别人坏话是好玩或者只是想拉近关系,并没有想要伤害对方,但这些行为已经是侵犯性行为了。
其次,侵犯性行为是伴有侵犯性情绪的,最典型的侵犯情绪就是愤怒。
最后,侵犯行为大多数是*行为比如抢劫、斗殴等。但也存在亲社会行为,比如教练惩罚偷懒的学员、甚至是国家遭到别人侵犯后反抗。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在自己印象中有些行为也并不完全符合上面说的特征,但又觉得应该是侵犯行为。
那我们这里就要引入侵犯行为里的两个概念。
一个是敌对性侵犯,另一个是工具性侵犯。
敌对性侵犯就是我们平时很生气很生气然后对别人做出侵犯行为,目的就是想让别人受到伤害。但是工具性侵犯目的不一样,他们主要是为了得到利益或者作为只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职业杀手只是为了佣金,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打人等等。
估计现在大家应该对侵犯行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现在我们就来聊聊不同性别跟侵犯性的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一般情况下男性的确比女性更具侵犯性。
但也不表示女性会比男性更加友好。根据研究发现,其实女性更倾向于关系侵犯,就是我们说的诽谤、说别人坏话、传谣,通过破坏人际关系去伤害别人。
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关系侵犯行为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比直接身体上的伤害大的多。
当然,特殊情况也是有的。在被人激怒的时候,男女性的侵犯性会趋于相似。有实验表明,当男性和女性都受到侮辱的情况下,只要给女性足够机会,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就会变得极小。
影响侵犯行为产生的因素
想法:梦龙会认为,侵犯行为的产生跟外界的影响是有很大关系的,最简单的就是夏天天气燥热,人的火气会比较大,人和人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
所以梦龙大概归纳一下有六个因素会影响侵犯行为:
第一个就是温度
这个很好理解,人们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察觉到天气跟犯罪行为之间有一定关系,后来大家经过统计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温度跟暴力事件的发生是呈线性关系的,在38~4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人们暴力倾向增强,但是超过这个范围之后人们又会因为气温过高导致侵犯意愿下降。
第二个是兴奋转移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受到生理刺激后会更具有侵犯性,比如一个刚剧烈健身后的人和一个没有剧烈健身的人同时去打某一个人一拳,刚剧烈健身的人出拳会比没有健身的人更重。
第三是侵犯性线索
例如小刀、*械、棍棒等.这些是很直观的成为侵犯起因的物品,这种现象也称为武器效应。除了以上说的这些明显的线索,还有涉及到死亡、*、黑暗等因素的也会影响到人的侵犯性。
第四是去个体化
当个体处于一个集体或团体的时候,就会出现责任感下降、自我约束力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型团体行为中这种情况会特别明显,比如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时期,某一个个体出现的情绪或行为会感染传递给另一个在团体中的成员出现从未有过的行为。去个体化是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有很多相关内容来详细的解释的社会现象,我们会在下一期专栏详细的聊聊关于社会影响这个话题。
第五是饮酒
其实饮酒这一点是跟第二点兴奋转移相关的,同样是因为生理刺激引起。饮酒后人会变得更敏感更容易被激怒,从而表现出更高的侵犯性倾向。
但是有第二个理论认为,是酒精的生理刺激降低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导致失控对别人产生侵犯行为。
还有第三种理论认为,酒精刺激实际上是会让人无法专注从而忽视外部环境因素,当遇到平时很平常的碰撞时,反而觉得自己被侵犯了然后去反击。举个电视剧中经常有的例子:小混混喝醉了回家,在很窄的人行道行走时跟迎面而来的人相互擦到了一下,如果是平时,正常都会知道这人行道很窄碰到也很正常没什么,但现在喝醉了,小混混就会觉得对方是故意的,所以表现的很有侵犯性,因为喝醉了之后忽视了“这条人行道很窄”的这个环境因素。
第六就是赞许和模仿了
人们很容易受到一些权威性的人或事物的影响,比如现在国外某些宗教故事里面会写到一些关于侵犯性行为的描述,但是这个侵犯性行为在故事中出现是被赞许的行为,那么崇拜者在看了之后也是会显现出一点侵犯性行为的倾向。
还有公众人物对人,尤其是对小朋友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被大多数人所崇拜的的运动员做出了侵犯性行为那么崇拜者也多多少少会有相对应的行为出现,这种就是单纯的模仿。
还有一种就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侵犯性较强,那么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也会有较高的侵犯性,因为父母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标杆式的模仿对象。
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
作为一个文明时代的文明人,我们当然想要知道怎么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行为,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我就来介绍一下几个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我们平时也可以用来锻炼一下自己,让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发泄途径。
1.意识到自己带给他人的感受,减少无意识的伤害他人
比如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或者看到别人视频之后如果视频中那个人长得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很直白的说:“这么丑也好意思发出来”。这可能是你的真实想法,但同时你也一定知道这句话会伤害到对方。当意识到这个事情会伤害到对方的时候你就应该收回你准备说的话,这就是意识到并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倾向。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培养意识,减少自己对别人无意识的伤害。
2.寻找代替性宣泄
精神分析创始人佛洛依德认为:人自己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得不到释放,但是这些东西需要一个出口,所以要么会以极端暴力形式爆发,要么以精神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像人们平时经常会在工作上受到挫折,还有上司的打压,这种压力积压,无法释放,也无法对上司报复,这时候人们就会很自然的去找替代品,比如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把这些压力释放在他们身上。很明显这是继续伤害他人,十分有害的行为。我们要给自己寻找健康良好的途径和场所去释放这些*和压力,例如运动打球、发泄屋、发泄玩具、心理咨询等,这样我们才会释放我们的压力也不会伤害到其他人,同时减弱我们的侵犯倾向。
3.多向非侵犯行为的人或事学习
根据研究显示,人在相似的情况下目睹侵犯行为,那么他会更具有侵犯性。那相似的,当人们看多了范例日常事件是非侵犯性的,比如看到别人遇事冷静,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人佩服,那么看的那个人就会向他学习,希望自己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所以选择自己所相处的人和环境也可以降低自身的侵犯性。
4.培养用沟通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人,他们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都会都点欠缺。我们要学会如何用有建设性的方式去表达批评和愤怒。学会在遇到冲突时如何协调和妥协。更多的建设性行为能有效减少侵犯行为。
5.培养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能够有效降低我们的侵犯行为*。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说这两句话好像经常能见到,看上去好像也不是很难,其实很少人能做得到同理别人,因为会同理有时候会让自己很难受,人本能其实并不会愿意去同理别人。只要你愿意,同理心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联系培养的,但也不需要强迫自己去一定要同理别人,顺其自然就好了。
今天梦龙探讨这个话题也不单纯的只是想科普一下侵犯行为这个概念,更多的侧重点其实是在于希望大家能学习一下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小伙伴在有着巨大压力或者是让自己的情绪压抑了很久,自己很辛苦想要去解决,但很迷茫:“我到底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感觉轻松一点”,梦龙思考了很久后决定出这一期专栏内容,希望能在大家的自我成长路上提供一点点帮助,重新审视自己,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谢谢大家的观看
请继续期待梦龙专栏
see you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