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里的民国风]民国上海小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1 01: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21:34
炎炎夏日,男女老少在游泳池里戏水,早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常态。然而,穿越回上个世纪早期的*初年,开办游泳池却是非常新潮的项目;在泳池里戏水的,无疑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潮人。其实,在历史长河中,一切都是相对的,时间是无所不能的总导演,它创造了一切,又*了一切。
下水者先行下水礼
1921年,广东精武会在东山河涌边临江处建“水上游艺会会场”,这是广州当时唯一对公众开放的游泳池。80年前,游泳池在中国是个舶来品。营业前,业主通常会煞有介事地为其举行一个开幕礼,所谓“下水者先行下水礼”。
1928年5月20日的《广州*日报》记载了这样一场在今天看来有点滑稽的游泳池开幕茶会。“开幕礼刚开始摇铃要举行时,老天爷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开幕礼快结束时,大雨挟风而至。会场中间放了席子,上面摆着矮桌子,矮桌子上放着各种西饼、茶杯,茶杯的数量比人还多。大风掀起了席子,饼干随风飞起来,茶杯都被风吹得掉落在地。席地而坐的人都来不及穿鞋就跑了,那些在*台上的人并排站着。风雨交加中,茶会继续开着,那些捡到饼干的人吃饼干的声音也有。等到茶会散了,风雨也差不多停了。游泳池的水好像也涨了三蒿。”
“这一天,来游泳的人比参加开幕茶会的多几倍。可惜的是海潮刚刚退,游兴还不是很好,水浅人多,刚下过雨,水的颜色也浑黄……”
风气先开
在*的报纸上,关于游泳池的话题很多。但凡遇上酷暑天,报纸都会为游泳场留下一个版面,各种水上竞技、游泳赛事报道偶尔见诸报端,人们甚至玩起了义演募捐之风。东山水上游艺会就贴出了公告:“欲观女子水泳的绝技者注意!陈赛环及陆嫦二女士俱是国内著名女子水泳大家,兹由本会约定二女士于本月二十三日在东山水泳场竞技,不论性别每票五元,所得悉捐充慰劳前敌军人之用,欲观绝技的诸君尽兴乎来。”
之所以那么多关于游泳池的话题,是因为那不仅是一个关乎市民消闲生活的地方,还是判断你是IN还是OUT的标准。在*筹建公共泳池前,广州只有东山的“水上游艺会”是向公众开放的。在男女大防的年代,它却开创了男女同泳之风,市民对此也引以为乐。“自水上游艺会特准男女同泳后,而征逐之风,视西关荔湾无逊色。时髦之人,视为同乐……” 1927年8月,《广州*日报》刊登的一篇散文《广州特殊风尚之沿革》中是如此评价的。
当然,广州这种IN也不是全国通行的,当时的厦门就强调男女有别。“厦门当局,幸亏头脑尚未冬烘,不像广州,游泳池内男女有别,大家嬉笑泅水,却也并未见有什么伤害风化之事发生。”这段评论出于1934年第37期的旬刊《十日谈》。
泳池维权
开幕礼过后,游泳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当时的游泳池紧俏啊,老板坐地起价也是必然的。但比起现在委曲求全的沉默,*时候的人们性子更为刚烈。
当年赫赫有名的东山水上游艺会是广州市民的至爱,既可以消暑又可以游乐。眼见暑期来游泳的人多了起来,老板决定从6月1日开始涨价。此前,为优惠学生,只收取半毫(约等于人民币4.5元)。但调整价格后,普通市民收二毫,学生收一毫,涨幅达100%。原本,提高票价的通告5月份就张榜在游艺场外面,但没想到,事先收到风的工作人员提前提价。是非就这样来了。据1925年5月26日《广州*日报》记载,当时“许多学生都同他发生了口角,但没用。不料昨日,刚好有一群学生来游泳,他们不甘心被宰,在水里开会商量后,大家一起去与抗争,气势汹汹地要和对方打斗,游泳池方无奈,只能恢复原价。”
不仅涨价要反抗,服务不到位也要投诉。
1937年7月,南京某游泳池有泳衣租赁的服务,一位叫沈钦祥的市民因为出门太匆忙,忘记带泳衣,于是租了一件。但他对这项服务大为不满,尽管泳衣分大小号,但乱堆在一起,没有分类,而且有的泳衣上还有破洞。对此,沈钦祥投诉到了相关部门,“换衣服的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尺码,一些体态肥胖的人穿得绷紧在身上,而一些瘦削的人则是像被关在泳衣里,引人发笑。我很质疑,这样不分尺码,泳衣破旧也不替换的行为,真的合适吗?”这份投诉被南京市档案馆收藏。
*时期的游泳池起初多为学校、单位组织或达官贵人私有。由于民众对游泳池热情高涨,各地*逐渐将游泳池当作市政设施纳入考虑范围……时至今日,有些建于*初期的游泳池仍在为人民服务。前不久,西祠网友“Yuan_N”就晒出了*时期的三座游泳池,其中的原*体育场游泳池虽已80高龄,但从没发生过渗漏。比起现在的游泳池,当年的游泳池亦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