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守备、千总、把总各统辖多少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3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5
总兵的职位在明初属于统帅级的*,主要是执行大规模的征讨任务,整个朝廷上不过1到数名,到明中期,因为镇守边境和地方的需要,总兵任命的比较多起来,如在宣府,大同等所谓9边设立总兵防蒙古,在福建,广东等沿海设立总兵防倭,这时的总兵职权有所缩小,不再多由侯伯等勋臣担任,但仍属位高权重的高级将领,负担镇守一方的重任。所率领兵马一般多者8,9万,少者也有1,2万,率兵3万左右的为最多,其职权与今天的军长相仿。出任总兵者,明前期多为都督,中期都督同知大或都督佥事出任的比较多,都督同知相当于大军区一级副司令,都督佥事相当于大军区参谋长或二级副司令。明后期也有少数以都指挥使衔任职总兵的,不过,在任既久也多迁转为都督同知或都督佥事。极个别的例子也有如洪武二十九年,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被任命为总兵官,呵呵!中校总司令。
总兵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相当于中将,称副都统,正2品
副总兵,就是副司令官,副总兵的出现要略晚一些。明初的时候,总兵出征挂将军印,而还有的将领则挂副将军印,后来就自然而然地把挂副将军印的称为副总兵了,所以副总兵一开始是作为总兵的副手的,后来副总兵也常常自己带兵承担一个独立方向的作战任务,为一路统兵官。出任副总兵的一般是或都督佥事衔或都指挥使衔。
副将和副总兵最初不是一回事,虽然副将军早已有之,但副将作为成熟的官职,最早在明中期出现,主要是3大营的指挥官官职,后来于外边军队统帅的近卫军队也沿用之,其他部队使用这个官职较少。因为是*近卫军,故职务较高。
比如戚继光以福建总兵任上转任神机营副将,并迁都督同知衔。以此来看早先副将是不低于总兵的。不过后来,副将这个职务逐渐和副总兵差不多了,叫法上也有些混同。比如,鲁钦,长清人。万历中,历任山西副总兵。天启元年迁神机营左副将。寻擢署都督佥事,充保定总兵官。看来,此时副将已经比总兵职务要低一些了。
相比而言副总兵的部队多属镇守部队的性质,而副将的部队多属机动部队的性质。在明代确实是副总兵和副将这两个职务同时存在的。总之,终明朝之世,副总兵的数目是远远大于副将的数目的。到了清朝绿营中就反客为主了,取消了副总兵,统一成副将衔了。有时侯,有的书籍中说是副将的其实是副总兵。
副将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相当于少将,称协都统从2品。
参将开始也是很高级的军官,如随蓝玉出征的怀宁候孙恪为右参将,挂副副将军印的就是参将的雏形。当然,后来地位就没这么高了,到了明中期,出任这一职务的多是都指挥使或都指挥同知衔的,所负责的地区往往同清朝道台的辖区相当。如浙江温处参将,管辖着数个卫的军队。
不过到了明末,在战事频繁的地区,卫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参将了。如明代宁远卫现存最高军事首领的府邸是参将府邸。
参将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相当于上校,称正参领正3品。
都司,其全称应该为都司佥事,概以当初出任这一职务的*,都是挂有都指挥司佥事衔的,但到了后来,就逐渐退化为中级军官了。明末的军制,游击一般是所的最高军事长官。
都司这个职务,在清末新军制改革时,其编定的*相当于少校,称协参领正4品。
还有守备,千总,把总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6
http://ke.baidu.com/view/58162.htm
http://ke.baidu.com/view/57481.html
http://ke.baidu.com/view/309696.htm
守备大概1万人,千总1千人,把总1百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6
千总
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职位低下。清代绿营兵编制,营以下为汛,以千总,把总统领之,称“营千总”,为正六品武官,把总为七品武官。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和守御所分设千总,统率漕运军队,领运漕粮,称为卫千总、守御所千总。京师内九门,外七门,每门设千总把守,称为门千总。又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也有此职,称土千总、土把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7
不一定,有多有少
守备、千总、把总是官职,不是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