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05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7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
  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隋设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取士。唐朝沿袭,并有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国家制度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兴起,要求提高社会地位,获得参政机会;唐朝用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办法,以此选拔合格人才,提高*素质和笼络士人等。
考试内容,有经义、帖经、财务策、诗赋等,考生的来源有从国子监来的“生徒”和经州、县选送的“乡贡”。先由礼部考试录取,再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当时明经科,不为社会重视,因有“杂色”之称。而进士科最为士人所趋,一经录取,被视为“登龙门”。唐朝的主要*如太宗以后的宰相多由进士科出身,对社会影响极大。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大作用。
  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8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度的开始: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8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
  1、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唐朝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3、宋朝: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过滥。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
  4、元代: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
  5、明朝: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6、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9

隋朝置明经、进士二科,这才是科举制度真正的雏形。当时的明经、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策问。唐代初年沿袭隋制,太宗后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常举的主要科目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各科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唐代进士也必须到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职,武则天时期开始了武举,宋代后创立了*科考*,并且经过殿试后不需要到吏部进行考试即可任职,糊名和誉录也是这时出现的,那时考试内容仍然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元代的科举制曾经停止,后来又重新开始,并且程朱理学开始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这一时代科举不是当官的主要途径。明代对科举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首先就是八股取士,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考试内容方式死板,*了人的思维,这一时期开始,科举成为了当官的主要途径,非科举出身不得担任内阁大学士成为常例,清代科举大体和明代差不多,特别之处在于乡试除按照省作为考区外八旗也作为了考区,清末曾对此做出了改革,新政后科举取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0:49

  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上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2、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诞生于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鼎盛于明清:1905年,清*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空调调到二十二度风量三档 warframe悟空mod介绍_warframe悟空mod是什么 warframe导引技能是什么 自然界中哪些硅酸盐矿物占据地壳质量的95%? 包米芯八万四千斤稻糠一万斤麦夫七千二百斤,白灰用多少为好,做平菇用... 平菇培养料,包米芯稻糠麸子豆粕其中包米芯36吨其它应该放多少_百度知 ... 做平菇培养料包米芯36吨稻糠,麸子豆粨各放多少适合,请高手指点_百度知 ... 我老公从来不会主动联系我,这是为什么? 老公两个月不联系我,什么情况? 老公为什么不主动和我联系了? 请问古代各朝代科举考试内容是什么,特别是进士科? 壁挂炉取暖省气的方法? 多多视频原画怎么没有了? 多多视频怎么关闭? 什么燃气灶最省气? 燃气壁挂炉怎样省气晚上开白天关省气还是白天开水温低省气 多多视频在电视上怎么安装11117? 在上海是买市区学区房还是郊区买房 拼多多拼小圈关闭自动活动动态是不是别人就看不到我买什么了? 给女朋友浪漫的话 怎样使用燃气采暖热水炉更省气 片多多可以安装在液晶电视上吗? 湖北黄石金桥水岸什么时候交房为什么几幢小小的房做了三四年还没完工呢 拼多多的拼小圈可以关闭吗? 用友畅捷通 T+多少钱? 呼和浩特哪个地段买房好。 九华步步高新天地和金桥城哪个房产好? 使用燃气壁挂炉取暖省气的方法???壁挂炉省不省气与室温有关吗? 请问上海周边哪个区更发达一些,更适合买房居住? 广交朋友的名言名句 燃气灶4.2kw与5.0kw哪个省气 送给女朋友的话 多多视频怎么投屏 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人人视频和多多视频是一家吗 金代科举考试内容 普通小区安装外墙壁灯适合吗 室外墙壁灯朝上朝下的优缺点? 写给女朋友的心里话 脂肪填充面部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适合说给女朋友的话 给女朋友的50条保证书 外墙高度和壁灯的尺寸比例多少合适 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后会容易下垂不? 砸盘是什么意思 煤气化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 做全脸自身脂肪填充后脸部有凸凹的情况怎么办 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分别属于什么变化? 为什么脂肪填充脸会下面会白带发黄留出来 合成气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