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泉东村的概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9: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6:04
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泉东村坐落在马陵山脚下,是由原集东、小马庄、孙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行政村,也是全乡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规模调整三年来,泉东村党员干部团结带领2300多名农民群众,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凝神聚力,潜心发展,初步实现了“弱村调强、穷村调富、乱村调稳”的目标,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从三个体系到一套制度
规模调整前,集东、孙庄、小马庄是三个相邻的自然村,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村级工作“一个村庄一片天”:集东村西邻乡驻地,村班子健全,号召力和凝聚力强,党员作用发挥较好;孙庄村班子工作平平塌塌,集体经济入不敷出;小马庄村土地贫瘠,经济基础差,村班子涣散,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2004年底,抱着对和谐生活的美好憧憬,三个村超过90%的村民对并村投出了赞成票,原三个村的干部、计生主任、会计共16人的庞大队伍,带着“五个不变”的思想,集中到了原集东村办公室合署办公。为切实防止出现“回头箭”,泉源乡*审时度势,在第一时间收回旧村公章,重刻了新章,并明确规定:任何行政性考核都以新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所有乡里组织的会议都以新支部为单位召开,村庄规划、涉农直补等,一律以新行政村为单位开展。
“村合事难和、民合心难和”,村干部虽然在一起办公,但心里却打着不同的小算盘。“走一步看一步”是泉东村合并之初村干部心态的真实写照。
“谁来当家?”——合并后的新班子面临着继续放任自流、各自为政还是民主管理的首要抉择。
“制度当家!”——乡*在并村后的第一次“两委”会上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以村级事务村民公决、财务全程公开、村干部集体办公、民情答疑、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五项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了泉东村第一部“*”。
在乡*的重点督导下,泉东村明确了合并村“两委”职责、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选举配齐了“四支队伍”等配套组织。涉及到宅基地划分、公益项目等重大事项,全部实行集体研究、“四支队伍”表决,超过万元的项目全部实行村民公决。原行政村帐务统一交乡经管站审计存管,新行政村只设一本帐,所有合并后的收支项目统一由新行政村管理,按月张榜。同时在原自然村办公室附近设立意见箱,定期收集群众意见,集体办公时公开答复。
由于民主管理的严格施行、“五项制度”的具体约束和服务群众效率的不断提高,泉东村的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2005年以来,全村未出现一起上访事件,未出现一例因合并引发的纠纷或案件,村级工作呈现出少见的和谐气象。
从分推分选到合推合选
随着村庄规模的扩大、集体决策的推行,原行政村“挂名干部”得到解脱,至2004年换届前夕,先后有4名村干部、1名计生主任、2名会计提出了辞职,2名村干部按规定申请了退休,16人的“集团军”精简成了6个人的“小分队”。
出于村民熟悉程度、村干部适应时间和换届成功的考虑,泉东村合并后的第一次换届实行了分推分选,根据原村规模和工作需要分配村干部名额,确保原村至少有一名村干部进入新班子,顺利完成了并村后的第一次“两委”换届。
为配合搞好马陵山旅游项目综合开发,乡*决定在泉东村前修建一条旅游大道,这也是对泉东村党员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带头搬迁,仅半个月就完成了全部24户的拆迁任务。道路施工时,他们又带领山区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帮助整修路基,长2400米、宽10米的马陵开发大道提前完工,不仅使投资1亿多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提前落地,而且为泉东村的发展争得了先机。
在党员、干部、群众的相互交流与携手奋斗中,隔阂越来越少,亲情越来越浓,换届后的村班子也以民主公开的管理、坚强有力的作风经受住了群众的、实践的检验。2007年底村“两委”换届前,乡*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毅然实行了合推合选。选举获得重大成功,选民参选率达到创纪录的93%,几名经受了实践检验的带头人均高票当选,“两委”兼职率、连选连任率、“双高双强”人才比例均为100%。
有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新班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鼓足了干劲。他们立足原三个村主体居住区互不相接的实际,大力推行和优化新村规划,将原三个村交界处的干水沟垫平后划定为中心区。村民划分宅基地时,打破原自然村局限,在中心区范围内统一选址、比邻而居,从形式上打破了“集东、小马庄、孙庄”的旧有概念,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当成了“泉东人”。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泉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认岗定责,64名党员分组巡逻站岗,顺利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违反计划生育、无*现象的平安创建“四无”标准,群众的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越来越强,村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截至2007年底,全村顺利实现了户户通电、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从负债30万到盈余20万
合并前,原自然村规模小、项目少,因“村村通”等累积负债较重,三个村“家底子都不厚”:条件稍好的集东村帐面余额只有几千元,孙庄村负债10多万元,小马庄村则负债20多万元,三个村整体负债30多万元,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为使合并后的村“两委”轻装上阵,乡*对三个自然村的财务实行了暂时封存,并结合实际帮助村里确定了“清收旧帐、规范合同、开源节流、探索新路”的增收方针。经过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发出催收单,设立曝光台,下大力气清缴各种欠款,仅2006年一年就消除三角债2.5万元,累计清收个人欠款4.2万元,占应收欠款的76%。
随着新班子的逐渐磨合、村级工作的有序推进,原孙庄和小马庄的组织场所不再发挥作用,而且还需专人看护,成了新行政村的累赘。经村民公决后,2006年底对原孙庄、小马庄两个村的办公室进行了公开拍卖,获得一次性收入7.5万元,对原小马庄无人管理的80亩荒山和沭河滩涂公开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9000多元,对三个自然村的土地承包合同重新梳理公示,纳入新行政村统一管理。
为搞好城镇建设,提升发展环境,泉源乡*把泉东村作为中心村,纳入全乡小城镇总体规划和马陵山开发规划,通过“引凤筑巢”的方式,先后引资近300万元,建设了长200米、宽12米和长150米、宽28米的商业街各一条,建成商业街房屋160间,建筑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新发展商户40多家。村集体实现一次性收入40万元,年租金收入4万元,集体积累发生了质的变化。
2007年1月,泉东村举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村民公决,泉东村特别是原集东的群众以宽阔的胸怀,一致同意用新村积累清偿旧村的30万元债务。随着债务的彻底消除,“五个不变”彻底走进了历史。2007年泉东村除去日常开支和清还旧帐,当年仍实现集体盈余20多万元。
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服务群众的底气足了。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居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泉东村又出资8万元,修建中心区到原孙庄村道路800余米,安装路灯20盏,修建下水道1500余米;在原孙庄村建设连片沼气池30多个,修复危桥6座;投资5万元加固村东马陵山跑马岭水库,使全村2000多亩和周围村庄3000多亩土地得到有效灌溉。
集体事业有了起色,村“两委”把目光转向了发展特色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针对原孙庄村部分村民的养兔传统和山区群众的投资能力,积极争取县乡畜牧部门支持,发起成立马陵兔业协会,向群众大力推广投资少、风险小的养兔项目,专业户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泉东村已发展兔业会员150余家,辐射并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建成了养兔专业区,2007年累计实现养殖产值过100万元,临沂市“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后,在全市进行了推广。泉东村正以山里人的朴实与勤劳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合村富民之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16:04
请给个村委联系方式追答能给我个村委的联系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