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4 12: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2:01
卫鞅游说秦孝公三次,第一次以道家学说治国,第二次以儒家学说治国(王道),第三次以法家学说治国(霸道),最终秦孝公选择了法家学说治国。战国时代是一个铁血大争的时代,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小国图存,大国求强,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大国攻灭小国,不可计数;大国被瓜分取代,不计其数。生存成为诸侯国的第一要务,礼仪、道德退居二线;毕竟国都亡了,礼仪、道德做给谁看?
在战国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拳头硬才是正道,小国寡民的道家只会沦为鱼肉,彬彬有礼而弱不禁风的儒家只会沦为熊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实力足够强大,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法家以富国强兵为宗旨,怎样能富国就怎样做,如何能强兵就如何做,法家的目的不是求生存,而是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存在。
秦孝公穷人一个,饭都没有吃的,衣都没有穿的,还光着脚走路,因此他追求的不是道德高远,不是礼仪昌盛,而是国富兵强。秦孝公希望国民吃得饱、穿得暖、能穿着鞋子走路,外面的财狼虎豹来了,还可以狠狠痛击之。当穷人当久了,秦孝公自然知道”穷则思变“的道理,秦国的王道从秦穆公开始,推行了几百年了,也没有强大,再不变就要亡国了。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余年,深知魏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而秦献公推行的新政跟魏国的变法也颇有几分相似。因此秦孝公深知道家不可为,儒家不可用,唯有用法家才可以变弱秦为强秦。卫鞅给秦孝公讲帝道、王道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当讲到霸道时,秦孝公才喜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