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4 05: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5:44
位于且末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荒漠与绿洲接壤地带的砾砂堆积阶地上,墓地东西宽750、南北长1100米,面积825000平方米。墓地的地理位置:东经85°28′29″,北纬38°07′16″,海拔1270米。
墓地地表的迹象显示,墓葬多分布在堆积阶地的边缘地带,南区墓葬较多,且集中。北区相对较少,也比较分散。初步统计,墓地存在的古墓葬达数百座。根据现场发掘以及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墓葬的年代上限距今约3000年,下限至魏晋时期,表现出三期文化特征。第一期文化墓葬距今约3000年,数量很少,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的文化。二期文化的墓葬较多,是该墓地的主体文化,年代为春秋—西汉,属于且末国文化时期。第三期文化墓葬年代为东汉至魏晋时期。从墓葬的形制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和洞室墓。 第一期文化墓葬的形制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期文化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等类型,流行上肢仰身、下肢上屈的葬式以及多人合葬为主。三期文化墓葬以方形竖穴棚架墓和洞室墓为特征,流行单人或二人合葬。墓葬中出土的主要文物有陶器、骨木器、毛织物、丝织品、皮制品等。发掘的墓葬中较清晰地反映出扎滚鲁克人普遍随葬实用器物、彩色绘面、蒙面、金箔和面糊封口、羊毛塞鼻等埋葬风俗以及生前流行手臂刺青、男女留辫、好戴帽、毛布包脚、蹬皮靴或毡靴、穿袍裙或皮衣皮裤、戴项链、佩木腰牌和发饰串珠等生活习俗。同时也发现,此时期的畜牧业不仅比较发达,而且制陶、毛纺织和木器加工也有相当的规模并具有特色。出土的木器中,有动物和几何纹样的梳、盒、筒、腰牌等,雕刻精细,图案生动,具有较高的工艺;出土的竖箜篌乐器,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实物,它的发现将传统上人们认识的箜篌由西向东传播的时间提前了好几百年,对研究古代乐器和雕刻艺术的源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陶器、毛织品、艳丽的鸟纹刺绣、“延年益寿大宣子孙”锦等,具有特色和时代特性。出土的文物,表现出古且末文化与丝路文化及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的种族、生产、生活、埋葬制度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是西域文明史中有代表性的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