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5:23
坐落于西郊的颐和园是“三山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元代,此地就被丞相耶律楚材看中,由郭守敬主持,在此开辟水源。明成祖时在此修建了行宫“好山园”。清时期,乾隆皇帝又一次相中了这块宝地,不惜花费重金在此修建清漪园。咸丰、庚子变乱后,西太后两次花重金重修清漪园,改称颐和园。*时期,颐和园开始对外开放,随后成为公园。1928年以后,在北平市*和管理颐和园事务所的努力下,成_北平最负盛名的公园之一。颐和园是怎样由皇家禁苑,转而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市民公园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档案与相关文献中找寻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颐和园初建时,尚属皇家苑囿,只有少数官吏可以进入南苑游览,普通的百姓更是只能远远地眺望万寿山,寻求“水远楼深难画处,顿教俗虑尽消除”的慰藉。咸丰以后,西太后的修缮使得园内的风景区、*区、生活区划分得更为清晰。同时,颐和园本就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出西直门后过海甸镇,不久就能到达颐和园正门——东宫门。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晚清的修缮改造,为日后颐和园对公众开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开始对市内的皇产、苑囿进行改造,将它们陆续开放为公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过,根据**和清皇室订立的“优待条件”,颐和园尚在溥仪手中。溥仪鉴于逊清小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也于1914年正式将颐和园对外开放,收取门票以补贴小朝廷的收入。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将颐和园委托给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管理。庄士敦试图节约开支、规范制度,并对颐和园加以修缮。但由于缺少市*的支持,以及小朝廷内部的重重阻力,他的工作遭遇了种种困难,最后不得不借助*的宣传才获得招标,勉强完成了修缮,整顿颐和园的计划也就泡汤了。1926年,张作霖入主北京后,颐和园又被京畿司令王怀庆归还清室,由“经理颐和园事务所”管理。这一时期,虽然颐和园已经对外开放,且有了一定的管理章程,但管理权时常易主,管理也较为混乱。园内盘桓着成批的乞丐,严重影响了景区的面貌,园中文物也不断被盗。*四年(1915),第一次造访首都、瞻仰颐和园的程颂嘉就抱怨道:“管理园务者,向为内监,今则内监之富而有家者,均归为民。贫而老仍相依不去。见一内监自市归,篮携杂物,衣破如丐。其余如守门、除草均雇外人为之,售票者亦不知何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