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沱传说石富江整理《朱沱状元斗对联,天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9:44
朱沱传说石富江整理《朱沱状元斗对联,天下第一怪联在朱沱》
一,“天下第一怪联”在朱沱
有人说,昆明《大观楼联》,堪称“天下长联”(共180字)。
也有人说,山海关《浮云对》,堪称“天下怪联”。
此言不虚,确实够长够怪。
其实,
“天下第一长联”——《临江楼联》在江津(共1612字,全名《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
“天下第一怪联”——《乌云对》在朱沱(不单怪,而且相当长,共78字)!
信与不信,请往后瞧。
二,天下两大怪联
接下来,姑且将“天下长联”搁在一边,单讲与朱沱有关的“天下怪联”。
“天下两大怪联”,也有人说是“天下两大趣联”:
一个叫《浮云对》,一个叫《乌云对》。
《浮云对》在哪里?在“河北山海关”的“孟姜女大庙”。
《乌云对》在哪里?就在咱“朱沱二郎山”顶的“观景亭”。
《浮云对》什么样?请看:
¨ ¨ ¨ ¨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 ¨ ¨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横批¨¨ ¨万古流芳
《乌云对》什么样?请看:
¨ ¨ ¨ ¨ ¨ 乌云滚滚乌云滚乌云滚滚滚山顶云遮二郎山远观山雨欲来风是头唬唬唬唬唬唬唬
¨ ¨ ¨ ¨ ¨ 凉水冰冰凉水冰凉水冰冰冰肚皮水灌桌子角近闻肚急巴胀屁当先嘣嘣嘣嘣嘣嘣嘣
横批¨¨ ¨ 风为雨头屁乃巴先
怎么样?看明白了吗?是不是有点儿怪?
三,先说《浮云对》
“孟姜女大庙”的《浮云对》,名满天下。
为什么说它怪?一是叫你“发不准音”,二是叫你“读不断句”。
它连续用了14个“朝”字和“长”字。
要想欣赏它,够你动一番脑筋的。
上联中的“朝”字,
在读音“潮”时,表示“涨潮”的“潮”,
读“招”时,表示“早晨”的“朝”,例如“朝阳”、“朝霞”和“朝花”等。
说到“朝花”,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下联中的“长”字,
在读音“展”时,表示“生长”的“长”,
读“蚕”时,表示“长短”的“长”。并“假借变通”为“常”,“经常”的“常”。
现将它“汉字注音”,再加上标点,是不是清楚一点了?
¨¨ ¨ ¨ ¨ 海水潮,招招潮,招潮招落;
¨ ¨ ¨ ¨ 浮云展,常蚕展,常展常消。
读音对了,断句对了,大意也就明白了:
¨ ¨ 海水涨潮了,天天早晨都要涨潮呀,每天早晨涨上来的潮水,在每天早晨都落下去了;
¨ ¨ ¨ 浮云生长出来了,经常生长成长条状的云朵呀,云朵经常不断生长,又经常不断消失。
《浮云对》含意;
描写潮涨潮落,云长云消,虽然云水沧桑,但大自然永存。
借以赞扬孟姜女千里寻夫,痛恨封建徭役的精神永存。
四,再说《乌云对》
《乌云对》之怪,一是“有巴有屁”,二是“八字横批”。
据说《乌云对》是普天之下,唯一“有巴又有屁”,又能听到“嘣嘣,嘣嘣”打屁声的“怪联”。并且“怪而不粗,怪而不俗”,号称“怪联奇葩”!
《乌云对》是朱沱怪才——杨状元和钱员外所作。
没有怪才,哪来“怪联”?
现将《乌云对》加上标点断句,请你欣赏:
¨ ¨ ¨ ¨ ¨¨ 乌云滚滚乌云滚,乌云滚滚滚山顶,云遮二郎山,远观山雨欲来风是头,唬唬唬唬唬唬唬;
¨ ¨ ¨ ¨ ¨ 凉水冰冰凉水冰,凉水冰冰冰肚皮,水灌桌子角,近闻肚急巴胀屁当先,嘣嘣嘣嘣嘣嘣嘣。
横批 ¨ ¨ 风为雨头,屁乃巴先。
《乌云对》含意:
描写朱沱山水风景,叙述重阳登朱沱二郎山的所见和所闻。
表现朱沱人的机智和风趣,诙谐和幽默。
如果你是大忙人,请看到这里为止!
如果有点儿时间,可以往后瞧瞧《乌云对》的来历。
五,朱沱状元“说巴巴”
有些朱沱人在小时候,从老辈子那里,听说过“巴巴状元”和“屁屁员外”。
但是,大家知道“巴巴状元”是谁吗?他就是朱沱杨状元。
知道“屁屁员外”是谁吗?他就是朱沱钱员外。
他们为啥有这么夸张的“雅号”(朱沱方言,“拙号”)呢?
说来话长,需要从《朱沱状元金殿说巴巴》和《朱沱状元斗对联》说起。
“说巴巴”和“斗对联”的杨状元,姓杨名鲁字逸之。
为了前后呼应,先将“说巴巴”故事,简单重复八句。
话说杨状元因过度喜欢上言进谏,惹恼了万岁爷,要被贬官外放。
他假装不愿意,被贬回“汉东”老家去。便对万岁爷说了一段“汉东顺口溜”:
¨¨ ¨ ¨ ¨ “天河的巴巴臭,汉东的蚊子凶。”
万岁爷唐高宗“顺水推舟”,大笑道:
“哼哼哼,你不是说‘天河巴巴臭,汉东蚊子凶’吗?
哈哈哈,寡人今天就是,偏偏要将你,贬回你的老家去。
到了晚上,叫你喂你汉东老家的花蚊子,把你叮昏过去!
到了白天,叫你闻你天河老家的臭巴巴,把你臭晕过去!
哈哈,哈哈!”
就这样,万岁爷把杨状元,贬回汉东老家,当了“万寿县”县令。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
杨状元回到老家,没过多久,他“说巴巴”的故事,就在老家传开了。
乡亲们对他在金殿之上,敢“说巴巴”的勇气,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们想,金殿是个什么地方?
那可是万岁爷,坐殿问政的宝地呀!
金殿之上,一派皇权威严,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站班上朝的文臣武将,个个谨小慎微,深恐言行有失。
讲起话来,尽挑一些好听的,什么“吾皇万岁”呀、“皇上圣明”呀。
就算是扯到“风花雪月,花鸟鱼虫”之类的闲话,
也要说些高雅的“牡丹富贵,青松高洁,菊花傲霜,梅花傲雪”。
在金殿之上,谁敢说些“巴巴臭”和“蚊子凶”之类的“大实话”呀?然而,咱们的杨状元他就敢。
说了之后,非但没遭打板子,还捞到了一顶县官儿乌纱帽。
你说厉害不厉害?
这段“杨状元金殿说巴巴,万岁爷顺水封县令”的故事,
早就成了朱沱的一段“文坛佳话”。
六,杨状元变成了“巴巴状元”
再说杨状元回到老家之后,隔三差五的,和老同学们在一起,
聚个会,喝个酒,吟个诗,作个对。
倒也快活!
朱沱鱼米之乡,自古出才子佳人。
杨状元的那帮老同学,真叫一个“多”。
才子才女两三百个,秀才举人一大箩。
有人听了奇怪,问:“没听错吧?杨状元还有女同学?”
回答:“对呀!杨状元真的有女同学。
这在唐朝,有啥好稀奇的?”
大唐年代,社会开明。
你看见过,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吧?
壁画当中,那些“簪花仕女”,那些“飞天女神”,
上身穿着露胸衣,下身穿着束腰裙。
上边光膀膀儿,中间光腰杆儿,下边光脚板儿。
像不像当今的“露背露腰装”?哪有一点儿封建?
在唐代,岂止男女可以“同馆读书”,还能男女“同堂问事”。
甚至皇帝皇后,也能“同殿问政”!
你看过京戏《打金枝》吗?
看见过万岁爷唐代宗和皇后,一块儿“坐殿问政”的场面吗?
只是可惜,到了大唐以后的旧社会,
妇女们慢慢被“封建”到“堂屋”后头去了。
就是皇后娘娘和嫔妃们,也被“封建”到“御花园”后头去了。
回头再说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含金量”相当高。
但凡一个官儿,在老同学面前,官架子是不好随便摆出来的。
你参加过“同学会”吧?总有一些体会吧?
杨状元的那帮老同学,当然也知道他“金殿说巴巴”的故事。
仗着同学关系,喜欢拿这档子事儿,开他的玩笑。
东拉西扯地,把他叫成“巴巴状元”。
就这样,一个堂堂的杨状元,就变成了“巴巴状元”。
不过,“巴巴状元”这个“雅号”,没有啥子恶意。
甚至,反而带有几分的随和与亲切。
就像朱沱流传的“憨包女婿”一样,有啥子恶意?
谁当“憨包女婿”谁安逸,哪个小伙子不想当?
如有兴趣,请上网搜看“朱沱三大传说”《朱沱憨包女婿回门》。
过没多久,“雅号”传到杨状元耳朵里。
他生性潇洒幽默,听到“雅号”,不以为怪,反以为荣。
心想:“‘巴巴状元’就‘巴巴状元’。
不是谁想当,谁就当得上的。
你当一个给我看看?
再说了,状元不稀奇,‘巴巴状元’才稀奇。
普天之下,就我一个,呵呵!”
七,杨状元设计
可是,‘巴巴状元’架不住天天喊,天天喊起来谁都烦。
你们想,杨状元一天到晚,总有烦心的时候吧?
但是,那帮老同学,不管他心情的好和坏,见面就喊“巴巴状元”。
他听见了,发不得火,生不得气,还要陪个笑脸,装个“嘻嘻”。
时间长了,杨状元烦了。
心想:“不是说礼尚往来吗?
不能老让着你们,占我的便宜呀。
我得想个法子,回过头来,挤兑挤兑你们。”
杝想:“跟臭巴巴关系,最接近的,要算是臭屁屁了。
我要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把哪个老同学,
整成‘屁屁举人’,或者‘屁屁秀才’之类的。
呵呵!那该有多好!”
于是乎,他开动脑筋想计策,等着找机会。
八,重阳登高二郎山
没过多久,杨状元“用计”的机会就来了。
一转眼,九九重阳节。
同学们商量,登高秋游,要去爬二郎山。
“朱沱二郎山”——朱沱的“神话之山”。
多的不讲,单讲“二郎山”这个响亮的名字,就能叫你浮想联翩。
如有兴趣,请上网搜看“朱沱三大传说”《二郎担山李公赶羊》。
他们这帮同学聚会,吃的是“转转会”,轮流坐庄请客。
这一轮“转转会”,转到了钱员外,该他请客了。
朱沱钱员外,姓钱名海多,家住二郎山。
爬二郎山,由他出面办招待,正正好。
二郎山是座平顶山,山顶是块大坝子。
在大坝子靠街方向的边边上,还有一块青石大坝,那就是天然的“观景台”。
在“观景台”上,想当年,修得有观景亭,还修得有石牌坊、石桌子和石凳子。
重阳佳节,天高云淡。
站在二郎山顶“观景台”上,秀水青山,一览无余。
¨ ¨ ¨ ¨ 朝上水方向,看得见上中坝和九层岩。
¨ ¨ ¨ ¨ 朝下水方向,看得见桌子角和关溪子。
¨ ¨ ¨ ¨ 朝河边边看,就是万寿城和大长江。
¨ ¨ ¨ ¨ 朝河对门看,就是上雨仙和下雨仙。
欣逢重阳佳节,又有同学登门,钱员外格外高兴。
他指派家人,在“观景台”的大石坝上,
搭好凉篷,支好桌椅,一摆就是二三十桌。
各位同窗好友,男男*,爬山登高,说说笑笑,陆续来到。
钱员外摆酒设宴,热情款待。
¨ ¨ 茶沏八盏。
因为怕露天风吹,茶凉茶跑味儿,就在茶碗口上,加个盖子。流传到后世,便成了“朱沱盖碗茶”。
¨ ¨ 菜上九碗。
主人好客,菜足菜多,晕晕素素,连上九碗。流传到后世,就成了“朱沱九大碗”。
¨ ¨ 酒过三巡。
钱员外自家的高粱土窖烧酒,又香又好喝。流传到后世,就成了“朱沱高粱老白干”。
大伙儿高谈阔论,又吃又喝,来了精神。
杨状元站起来,说道:“诸位同窗,光喝闷酒,没啥意思。
古人云‘诗酒茶,不分家’。
而今茶香酒酣,就缺诗了。
大家为何不来吟诗作对,比试比试呀?”
顺便说说:“烟哥们”太有才了!
杨状元这句话,流传到后世,被“烟哥们”篡改成了“烟酒茶,不分家”。呵呵!
同学们听了,都说“要得,要得。”
家住“汉东街”的罗举人说:“‘巴巴状元’言之有理。
古人云‘有酒无诗不精神’,依我看,大家今天来吟诗吧。”
家住“福龙桥”的朱秀才说:“‘巴巴状元’言之有据。
古人云‘有茶无对闷煞人’,依我看,大伙今天来作对吧。”
家住“山阴浩”的江秀才说:“‘巴巴状元’言之极是。
依我看,吟诗可以,作对可以,吟诗作对皆可以。”
众人七嘴八舌,没得结果。
家住“高石坎”的大才女牛姑娘,要文才有文才,要人才有人才。
说起话来嘴巴甜,张嘴就喊状元哥:
“请大家,都别争了。
依我看,由状元哥说了算!
状元哥咋个说,我们就咋个作。”
故事讲到这里,需要穿插几句:
这位牛姑娘,姓牛名金花。
大伙儿可别小瞧她。她就是未来的杨状元夫人。
杨状元因为少年高中,接下来又遭贬官外放,把婚事耽误了。
回到老家,见到青梅竹马的牛姑娘,相互心生爱慕之情。
这桩美事儿,早被同学们看在眼中。
都夸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
为了促成他们的姻缘,大家推举老资格的钱员外,给他们“保媒”。
到了后来,钱员外果真“保媒”成功,
牛姑娘嫁到“通泰馆”边边上的“状元府”,当上了杨状元夫人。
婚礼过后,这帮同学们,又多了一段笑料,
把牛姑娘嫁给杨状元,叫“牛羊配”,
把钱员外保媒成功,叫“屁做媒”。
还编了一段顺口溜:
¨ ¨ ¨ ¨ ¨青梅竹马牛羊配,巴巴成婚屁做媒。
九,杨状元巧出上联
回过头来,再说“斗对联”。
杨状元看见牛姑娘出来捧场,高兴得很,赶紧道谢:“贤妹抬举,多谢多谢!”
杨状元接着说:“古人云‘风水轮流转,今天到咱家’。
上回过端午节,大家到河对门爬雨仙山。
在雨仙山杨姑娘家中喝酒,办了一场‘赛诗会’。
这次重阳节,应当换个花样,就该‘斗对联’了。”
众人都说:“好好好,斗对联。”
杨状元说:“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就‘斗对联’。
首先,请原谅我不辞浅陋,先出一条上联。”
为啥要自告奋勇出上联呢?
原来他是在“用计”,是在找机会挤兑老同学。
出什么样“上联”好呢?
杨状元东张西望找“上联”。
说来也巧,这个时候,老天爷要下“偏东雨”!
朱沱人把夏秋两季的急性阵雨,叫“偏东雨”。
“偏东雨”特点是刮东风,云从东边飘过来,雨从东边下过来。
“偏东雨”有“三快”,来得快,下得快,停得快。
一能浇灌庄稼,二能防暑降温,三能清新空气,倒也痛快。
雨仙山在河对门,正好在朱沱之东。
从雨仙山刮过来的“偏东风”,一阵紧过一阵。
从雨仙山飘过来的“偏东雨乌云”,一层压着一层。
只见风助云势,云借风威,乌云滚滚,万马千军,
向着二郎山顶,“唬唬,唬唬”压了过来。
中国人做文章,讲究的是“见景生情,以物咏志”。
杨状元触景生情,一条“乌云滚滚”的上联,涌上心头。
于是乎,大笔一挥,写了出来:
¨ ¨ ¨ ¨ 乌云滚滚乌云滚乌云滚滚滚山顶云遮二郎山远观山雨欲来风是头唬唬唬唬唬唬唬
众人一看,有好多的“滚”字,有好多的“乌云”。
还有“唬唬唬”的吹风声。
再一看,杨状元书法真棒。
只见35个行书大字,满纸龙飞凤舞,洒脱得很!漂亮得很,
大伙儿高叫:“‘巴巴状元’有才!”
还是女同学们乖巧,高叫:“状元哥有才!”
十,钱员外妙对下联
杨状元说:“上联有了。哪位同窗来对‘下联’呀?”
众人看着长长的上联,七嘴八舌。
有人说:“哎哟哎,难对难对。”
也有人说:“哼哼,这有何难?”
杨状元接着说:“诸位同窗,请雅静。
要想对下联,还有一条‘雅规’——在下联当中,必须‘有巴又有屁’。”
牛姑娘没听明白,问:“状元哥净爱说些‘半节话’。
啥子叫‘有巴又有屁’吗?”
杨状元说:“很简单。在下联当中,带上‘巴’字和‘屁’字就行。”
江秀才追问:“能不能讲清楚一点?啥子‘巴’,啥子‘屁’哟?”
杨状元自个儿先笑:“哈哈,
就是臭巴巴的‘巴’,臭屁屁的‘屁’呀!”
大伙儿跟着大笑:“哈哈哈,你这算哪一门子‘雅规’呀?哈哈哈!”
杨状元说:“莫笑,莫笑,请莫笑。
这条‘雅规’,是我专门给大家规定的哟。
你们不是说我“巴巴状元”吗?
其实,“巴巴”不是那么好说的,“屁屁”就更难说了。
想把貌似粗俗的事儿,说文雅了,难!
谁要是不信,谁就来试一试,出个风头呀!”
听了杨状元的“雅规”,众人楞怔了好一阵儿。
又过一会儿,大家明白过来了。
杨状元这是话中有话,暗藏玄机。
你们想,这帮才子才女,哪个不是聪明人?
他们看明白了,这里头有个圈套,这个风头出不得!
于是乎,大家都朝后头躲:
“上联太怪了,下联难对得很。我等愚昧,对不出来。”
唯独只有钱员外,一没推,二没让。
为啥不推不让?原因是“酒”字作怪。
作为主人,钱员外今天酒没少喝。
仗着好酒量,想打一个“车轮战”。
“车轮战”才打小半圈儿,他已经半醉。
杨状元想:“这帮老同学,一个一个难糊弄。
唯独钱员外,不推又不让。
今天看起来,只好挤兑他老兄了。”
原来,钱员外比杨状元大两岁,算起来是师兄。
仗着资格老,平时喊“巴巴状元”,就数他喊得多,喊得响。
呵呵,今天中计,活该是他。
杨状元转过身,来了一个‘激将法’:
“大师兄,我的上联难得很呀,大家都说对不出来。
只有你老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气横溢,名满万寿(城)。
不知道是对得上来?还是对不上来?”
醉醺醺的钱员外,哪知是计?
他舌头发紧,不听指挥,“醉话”说起来一串串:
“不就,就是,对,对一个,下联吗?有,有个屁,屁难!
不就,就是,要带个屁,‘屁’字吗?
你看我,一张嘴,就带出来,两,两‘屁’字。
只要我,我,我愿意,句句话都,都能带,带‘屁’字。
你那屁,屁上联,老哥子我,我给你,对,对了!”
大话好说,对起来真难。
你们看,那么多的“滚”字,那么多的“乌云”,
还有“唬唬唬”的吹风声,
还要“有巴又有屁”,
能不难吗?
半醉的钱员外,摇头晃脑,抓耳挠腮,卡在那里了。
众人围在半边,嘻嘻哈哈的,等着看他的热闹。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好人自有天助。”
你说巧不巧?正好这个时候,在二郎山半坡上,有人吵架。
有个廋子,吵起架来,嗓门真高,
有个胖子,吵起架来,说话真狠。
吵了一阵儿,听到那个胖子,又在说“刮毒话”:
“你小心点儿!谨防我把你拉到桌子角,灌你的凉水!”
在朱沱,“拉到桌子角灌凉水”,
自古以来,就是一句吓唬人的“刮毒话”(朱沱方言)。
今天在胖子口中喊出来,顺着“偏东风”,飘到二郎山顶上。
被钱员外,听得真真儿的。
故事讲到这里,要对外地朋友作个解释:
故事中的“桌子角”,不是饭桌子上的那个“角”。
而是在朱沱,一个拦断长江3/4的,特大礁石滩的名字。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捶,响锣不用猛敲。”
大才子,钱员外,“一踩九头翘”。只需点到为止,立马全线贯通。
听到“桌子角,灌凉水”,钱员外心中,一下子来了灵感。
一条“凉水冰冰”的下联,涌上心头。
只见他大笔一挥,写了出来:
¨¨ ¨ ¨ 凉水冰冰凉水冰凉水冰冰冰肚皮水灌桌子角近闻肚急巴胀屁当先嘣嘣嘣嘣嘣嘣嘣
众人一看,有好多的“冰”字,有好多的“凉水”。
再一看,钱员外的书法,好生了得。
只见35个草书大字,满纸笔走龙蛇,狂放得很,拽拽得很!
大家仔细一看,上联下联,对仗工整,遣词达意,丝丝入扣。
下联当中,不但“有巴有屁”,还有“嘣嘣嘣”的打屁声!
真是太搞笑了!太逗人了!
众人忍不住大笑:“哈哈哈,员外哥,你真真有才!”
听到叫好,钱员外不是“见好就收”,反而吹起了“大牛”:
“在下,下联当中,带,带个,‘巴巴屁’,没啥了,了不起。
就是,在横,横批当中,我也能,带,带个,‘巴巴屁’!
你们信,信,信不信?”
听见钱员外吹“大牛”,众人都说有点儿难。
雨仙山杨姑娘心肠好,替钱员外干着急:
“在横批当中带‘巴巴屁’,依我看,真的有点儿难哦!
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员外哥,你是不是喝多了哟?”
明明是喝多了,钱员外偏偏要说:“没,没喝多。
贤妹你,你莫,莫急。老哥子我,我早先,就想,想好了的。”
只见他大笔一挥,写出一条“八字横批”:
¨¨ ¨ ¨ ¨ 风为雨头屁乃巴先
江秀才一看,夸道:“好呀!‘八字横批’,很少见哟,不简单!”
罗举人一看,赞道:“‘联中有巴,批中有屁’,珠联璧合,妙得很呀!”
大伙儿又是鼓掌叫好:“员外哥,你太太有才了!”。
十一,钱员外变成了“屁屁员外”
重阳节爬二郎山,大家都快乐。
各人的快乐,各不相同。
同学们快乐,是因为吃得好、喝得好、玩儿得好。
牛姑娘快乐,是因为抓住登山好机会,又和状元哥“套近乎”。
钱员外快乐,是因为“斗对联”,斗赢了“巴巴状元”。
杨状元快乐,是因为“妙计”成功了。
呵呵!钱员外当“屁屁员外”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钱员外“斗对联说屁屁”的故事,很快传开了。
你们想,二郎山顶上的事情,传到万寿城大街上,
本地传本地,要得了几天?
于是乎,大家也给钱员外起了一个“雅号”——“屁屁员外”。
当然,这个“雅号”也没恶意,还带着几分亲切与随和。
没多久,“雅号”传到钱员外耳朵里。
他这个大才子,生性幽默潇洒,听到“雅号”,不以为怪,反以为荣。
心想:“‘屁屁员外’就‘屁屁员外’。
不是谁想当,谁就当得上的。
你当一个给我看看!
再说了,员外多如牛毛,‘屁屁员外’就我一个。
九牛一毛,真真儿的稀奇,呵呵!”
钱员外一高兴,干脆请来工匠,把“乌云对”刻在“观景亭”的石柱子上。
从此二郎山上,又多一道风景。
这段“杨状元妙计说乌云,钱员外醉对巴巴屁”的故事,
又成了朱沱的一段“文坛佳话”。
口述:朱沱老年人 石幺娘 整理:朱沱二郎山人 石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