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起源是怎么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11
1654年,爱尔兰大主教厄谢尔考证希伯来的经典,居然得出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时由上帝创造的。这个时间被预计得如此精确,以致不少人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当时欧洲人竟信奉无疑。这一“神话”自然已经被后来的科学研究无情地粉碎了。
因为根据科学研究,地球至少有46亿年了。那么,46亿年前又是谁创造了地球呢?这还得从太阳系说起,因为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也经历了吸附、积聚、碰撞这样一个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它们具有共同的起源。
我们在本书的前面已经介绍过宇宙大爆炸的理论。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宇宙是在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他们推测,“大爆炸”把基本粒子抛向四面八方以后,宇宙中出现了一团一团的气体。
有某些部分冷却下来,变成了尘埃。在引力的作用下,尘埃或云团发生了积聚,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星云和星体。银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星云。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云物质,它们因自身的引力作用而收缩,在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漩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碎片”。其中,形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太阳星云。
由气体尘埃云组成的原始太阳星云在恒星际空间凝聚时,因质量收缩而越转越快,逐渐形成一个圆盘。到了某个阶段,在圆盘中心形成一颗恒星,这就是太阳。
太阳周围的许多尘埃,受它引力的影响,开始围绕太阳运转。起初,它们运转的速度和运转的轨道十分凌乱,在运转过程中,它们相互交叉和碰撞,又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物,并开始吸附周围一些较小的尘粒,使体积日益增大,先是形成小行星大小的陨石物体,以后又由这样的物体聚成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同我们现在的地球还不完全一样,在原始地球上,温度较低,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后来,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大量的蜕变热,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内部物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可塑性,原始地球局部开始熔化,表面成为一层达400千米的岩浆。与此同时,岩浆中较重的铁在重力作用下,渗向地球中心而构成地核。
地球外表面较轻的部分则冷却而形成一层薄薄的固体状地壳,这层地壳就漂浮在沸腾的岩浆上面。随着沸腾岩浆在不断地翻滚,那薄薄的地壳也在不断地移动和变化。后来,岩浆温度逐渐降低,地壳下面有一部分岩浆开始慢慢地凝结而成为固体,我们把它称为地幔。
在形成地幔的2亿年中,沸腾的岩浆竭力要冲到外面来,于是地幔中出现了许多状如蜂窝的对流区。在每个对流区的中心,都有岩浆从地壳的裂口中喷射出来,把周围的地壳挤到边上去。挤到边上的地壳又被下面的岩浆融化和吞没。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岩浆对流过程中,地球上出现了许许多多非常剧烈和频繁的火山爆发。
火山喷出的熔岩凝固以后,就构成了最初出现的陆地。这是38亿年前地球的雏形,如今地球仍在继续演化。不过宇宙大爆炸理论只是一种假说,所以地球的身世和太阳、月球的身世一样,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证实。
知识点
星云
星云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氢,其次是氮,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含有有机分子等物质。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可是星云的体积十分庞大,常常方圆达几十光年。所以,一般星云较太阳要重得多。星云的形状是多姿多态的。星云和恒星有着“血缘”关系。恒星抛出的气体将成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压缩成为恒星。在一定条件下,星云和恒星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23:11
地球起源
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地球膨裂说提出的新的地球演化史认为,137亿年前宇宙星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银河星就是其中之一;136亿年前,银河星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太阳就是其中之一;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核聚变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小行星、卫星、月亮、慧星和行星带,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在飞离太阳时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地球温度5800摄氏度,地球温度逐渐下降,地球逐渐收缩,体积变小,自转速度越来越大。
40亿年前,地球温度降至400-700摄氏度,岩石圈形成。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熔融的地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铁、镍等重的物质下沉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镁、铝、上浮,40亿年前,因为地球温度逐渐降至400-700摄氏度形成了封闭的岩石圈,因为花岗岩岩浆的密度最小,玄武岩岩浆的密度次之,因此,封闭的岩石圈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氮、氢、氧轻物质等形成了大气圈。这时的地球体积最小,自转速度最大,1天6小时,1年1460天,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的1/2。因为岩石圈封闭了地球,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热量散发不出来,造成岩石圈内部的温度增高,压力逐渐增大,地球开始膨账,地球体积变大,自转速度开始变小。但地球外部的温度还在逐渐下降。因为岩石圈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400——700摄氏度),岩石圈又含有铁磁性物质,所以具有磁性。岩石圈下部是熔融的物质,温度高于居里温度,因此不具有磁性。因为太阳的磁场遍布整个太阳系,太阳的磁S极位于太阳的地理南极,地球又是由铁磁性物质形成的,所以地球岩石圈在太阳磁场的磁化下,在地球的地理南极,形成了和太阳磁S极相反的磁N极,这时地球形成了磁场。这时的地球比较均匀,表面平坦。这时的地球自转轴垂直于黄道面,地球没有四季之分。
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降到100摄氏度沸点以下,海洋形成,这时的洋底是花岗岩形成的。太阳的表面温度5800摄氏度,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太阳的气体成分:氢 73.46%、氦 24.85%、氧 0.77%、碳 0.29%、铁 0.16%、硫 0.12%、氖 0.12%、氮 0.09%、硅 0.07%、镁 0.05%。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二百万摄氏度。因为太阳色球是等离子体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所以氢、 氦, 其它元素都以离子状态存在。当太阳爆炸,熔融的地球从太阳飞出时,便携带了大量的氢、 氦, 其它元素。39亿年前地球的温度降到100摄氏度沸点以下,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因此说地球上的水来自太阳。
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
8亿年前,海洋还覆盖着整个地球,海水深度2000米。地球的气温逐渐降至摄氏零下50度,*上的海水全部结成冰,海上的冰层也有2公里厚,海洋生物只能在更深的海洋中生存,这就是“雪球地球”时期,这也就是“雪球地球”的形成原因。8亿年前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放出热量,内部压力逐渐增大,岩石圈开始膨裂,山脉开始形成,岩浆喷出,地球气温开始升高使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冰川开始融化造成冰臼,这也就是“雪球地球”的形成原因。8亿年前海水开始从*上退却,流入岩石圈裂缝,岩石圈开始露出海面形成*,最早的*形成了,最早的陆相沉积层形成了,最早的陆生生物出现了,地球开始有地震发生。这时地球开始相对地球自转轴每年倾斜0.47角秒,14.2米。因为白天太阳照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宽度为20000千米×每年增加的宽度14.2米,每年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增加为280平方千米。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长江三峡发现的莲沱组。既然陆相沉积层最早是8亿年前的,这说明8亿年前海洋海覆盖着整个地球,所以*上不可能形成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只有海洋开始从*上退却之后,*上才可能形成陆相沉积层。发现最早的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这证明海洋是8亿年前开始从*上退却的。寒武纪以后石油开始形成,石炭纪以后煤炭开始形成。
2亿年前,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压力不断增加,地球发生了大的膨裂,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洋底,地球进入快速膨胀期,地球表面积每年增加1.81平方千米,自转速度每年慢0.5秒。岩石圈膨裂露出海面的*形成了七大洲,海水流入石圈裂缝形成了四大洋。
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最后一次大膨裂、最后一次大的造山运动,岩石圈彻底露出海面,*彻底形成了。海水最后一次从地球上彻底退出流入海洋,以后*上再不能形成海相沉积层了,海洋彻底形成了。这时地球自转轴开始每年倾斜0.0013角秒,0.004米,使北回归线每年北移0.0013角秒,0.004米,地球有了明显的四季之分,恐龙灭绝了
因为地质年代是根据物种灭绝划分的,物种灭绝又是地球膨裂形成的,所以从地质年代可以看出,从震旦纪到第三纪共11个地质年代,地球共发生11次较大膨裂,(其中有5次大的膨裂)。地球每膨裂一次就形成一次造山运动,体积就增加一次。这也就是说,地球膨裂了11次,形成11次造山运动(其中有5次大的造山运动),海洋从地球上退却11次,物种灭绝11次(其中有5次大灭绝),岩石圈露出海洋的面积增加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