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的来历和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52
元太宗七年 (一二三六年)曾在黑龙江境内设置开元万户府,后来治所移到黄龙府 (今吉林省农安县)。元成宗元贞二年 (一二八六年)改开元万户府为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 (一三八八年),开元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 (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开原老城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辽北古城”之称。
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确立了蒙古诸王分封制,其目的在于巩固根基,镇守各方,扩展统治区域。早在成吉思汗起兵之初,与诸兄弟相约:“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从1207年至1214年成吉思汗大规模分封诸王,其中分封地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是成吉思汗的诸弟和外戚、重臣等蒙古大贵族。直到1259年忽必烈即位之前,东北地区行政统辖机构的特点主要是,以蒙古诸王监镇地方,基层出现军政合一的机构,如1234年设立管领高丽军民总管府,1235年设立开元万户府、南京万户府。
成吉思汗对其幼弟贴木哥斡赤斤十分宠爱和信任,分封民户最多,封地也最广,外兴安岭以南松花江及东西辽河以北地区皆为其封地。蒙古国前期,1226年辽王耶律律薛者撤藩,“辽左之地命斡赤斤镇守,其权势愈重”。在元设置辽阳行省之前这一家族曾监镇辽东地区。在东北诸王中,辽国王贴木哥斡赤斤及其后裔乃至四世孙乃颜实力极为雄厚。“自斡赤斤至乃颜凡五世,前后五六十年,父子祖孙兄弟雄居辽东,早有轻视朝廷之心。”
蒙古诸王位高权重,拥兵自大,极易产生与*分庭抗礼的倾向。忽必烈即位后,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统治,1260年在东北地区设置宣抚司,由军政合一*逐渐向军民分治转变。之后忽必烈又向行省制过渡,于1269年以赵壁为中书左丞,设东京行中书省简称东京行省于北京即内蒙宁城之大宁,由于东方诸王的反对,1278年改为宣慰司。1286年又设东京行省于懿州即阜新,以控制东北诸王,在诸王的反对下,于同年七月废止。元庭两次试图设立东京行省,都时过不久就撤销了。至元二十三年即1286年,忽必烈第三次设立东京行省,并将行省治所移至地近辽王乃颜封地的咸平,以乃颜为首的蒙古亲王便加紧了反叛*的活动。尽管东京行省仅存五个月就撤消了,然而一场持续六年之久的叛乱终于爆发了。1287年四月,东北爆发了以乃颜为首的叛乱,东北诸王的后裔都有参加。五月,忽必烈率军亲征。仅用两个月时间,在东北西部地区连续三战三捷,擒杀乃颜,将叛军主力击溃。乃颜死后,其余党继续为乱,这场平叛战争又持续了五年。
至元二十四年十月重新在咸平府确立了辽阳行省,在东北实行与中原相一致的地方行政机构。我们说元代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这一泛称包括前三次设立的东京行省,而且据近年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东北设置行省的治所从来不曾设于辽阳。东北诸王封地从此置于辽阳行省的监控之下,成为辽阳行省之下的特殊行政区,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乃颜叛乱被平定后,乃颜家族衰落,而其弟弟乃蛮台部族强盛起来,他本人和儿子被封为寿王、辽王,权势炙手可热,一直活跃到元末明初。1286年设立开元路,治所黄龙府。1342年移治于咸平,其下以统辖黄龙府、咸平府、合兰府、肇州、奚关总管府(今吉林珲春)、双城总管府(朝鲜永兴)。
杨大实组织开原起义
杨大实,字秀翘,开原二寨子人。生于1884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入奉天警务学堂,以优等生毕业。后入日本东斌学校,学习警监、法政、宪兵等,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归国后,任开原、复州*长。参加辛亥*,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0年,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大实受中山先生委派,到沈阳巡巡警教练所当教员,从事*活动。
1911年辛亥*爆发后,东北*党人张榕组织了响应武昌起义的联合急进会,杨大实任总务部*,并任联合急进会机关报《国民报》主笔,积极进行*宣传活动。年底联合急进会派有能力的领导分赴辽宁各地,杨大实回到开原,动员军警,组织民军,策划、组织武装起义。11月20日,急进会在庄河率先发动起义,打响了辛亥*在东北的第一*。24日,急进会派杨大实到庄河加强起义的领导力量,组织更大规模的起义,联络南方*军。杨大实又向奉天*机关申请经费,庄河*形势如火如荼。
1912年1月下旬,国民**北伐军从辽东半岛登陆,东北*形势发展突飞猛进。同盟会会员段右军在昌图策划起义“失败,又约同盟会会员朱霁青、杨子厚”,“谋在长春起事”,亦“机泄而败,遂转赴开原”进行活动。杨子厚在弟弟杨大实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新军、旧军、*、学生和“红胡子”,积极组织起义。杨大实等领导复州和庄河等地的武装起义后,任关外民军第一军司令部总参谋兼执法官。
2月12日,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封建统治结束。南京陆军部向全国发出停战命令,在东北斗争的联合急进会、北伐军和关外民军停止进攻。21日,关外都督府和关外民军司令部主要首领顾人宜、张璧、杨大实率奉命部到到山东烟台进行整编。商震、张璧、杨大实都争夺关外民军总司令职务,杨大实失败后不服,回到地方当选为中华*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开原、铁岭、海城、哈尔滨等地的*党人,由于没有听到清帝退位的消息,先后发动起义。2月15日*党人在铁岭发动起义,占领县城,赵尔巽派王永江率巡防队*,起义失败。21日“胡匪”于小钉子(绰号)在同盟会会员段右军策动下,攻克开原县城,“焚县署,放监狱”,“官兵均鸟兽散”,赵尔巽派兵*,“鏖战一日”,起义军“弹丸告竭”退出。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已大白于天下,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为代表的一部分*领袖组织讨袁军,掀起“二次*”,而联合急进会的某些领导人对袁世凯还认识不清,抱有极大幻想。杨大实错误地认为“以中国现在时局论,膺大总统之选,要不外孙、黄、袁、黎。然孙(中山)虽富于道德,而无*经验。黄(兴)虽为笃诚君子,然恐无统一之才能。黎(元洪)氏则徒有虚名,不异泥型木偶。就中可以当意者,厥惟袁氏。”杨大实虽也看出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形态已露”,却软弱地认为“若决计不举袁氏,则中国恐遭分崩之惨”,他对于是否选举已经原形毕露的窃国大盗为大总统,尚“夙夜竞竞而未能解决”。他提出四项*主张:一、务要发展民权;二、不愿再有破坏;三、排斥官僚*;四、维持大局统一。幻想只要在国会中进行合法斗争就能使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就范,反对采取所谓“破坏统一”的武装斗争手段。毫无疑问,这些幼稚的幻想,很快就在无情的历史事实面前变成泡影。
1914年6月,孙中山、朱执信等鉴于*成分复杂,组织涣散,于是组建中华*党,组织护*,并派丘丕振到东北组织军队,策划起义。丘丕振以东北讨袁军总司令的名义,派人到营口、辽阳、铁岭、开原、昌图、长春、哈尔滨等发动起义,由于单纯依靠从联络“红胡子”部队或军警下手,起义很快失败。在护国运动中,混入*队伍的清末立宪派重要人物吴景廉,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摇身一变,由拥袁而反袁,为了窃取东北地区反帝制运动领导权,他联合*党人杨大实、顾人宜、赵忠鹄等在大连发起“三省公民讨袁协会”。赵忠鹄、段右军等在桓仁组织辽东护*讨袁,杨大实的族兄杨子元在辽源自任东三省护*北路司令,发动起义。1916年6月袁世凯毙命,张作霖“武力统一”东北野心益炽。
1922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谘议、财政部参议。后任奉天*公署谘议、广东*公署在顾问等了职。他在辽宁开原等地发动并领导的武装起义,是辛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辛亥*在辽宁的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