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之所以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0
西蒙"波伏娃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问题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这句名言写在《第二性》这本书的扉页上,可见其在这本书中的分量。对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性硬安在她们头上,用来*她们的自由的——震动了很多人,也包括教皇。她从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出发,反对旧有的有关女人的观点,认为“没有所谓的人性这种人所共有的、决定人该做什么的本质;唯一的存在就是人的处境”。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在第一幅画中,无论男人和女人是处于怎样的位置,他们在做什么,女人始终是在男人注视下的,是男人的目光规范和期待着女人,正如波伏娃分析的男人笔下的妇女神话,“理想女性也许看上去都不一样,但她们共有一些基本特征。每位女性人物都被要求忘掉自我、拒绝自我,或者以某种方式否定自我。”这种情况下,女人对自己的处境是无意识的,是完全被动的,消极地适应她的处境。在第二幅画中,女人或者回避男人,虽然此时女人依旧是男人注视的对象,或者开始面对男人,男人开始成为女人注视的对象。在这幅画中,女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并且开始面对它。这里展现的是两种内容: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女性的超越。
波伏娃的作用就在于她使处在女性生存处境之内的客体——画中的女人,成为站在女性生存处境的对立面,积极的理解它、反抗它、改变它的主体——观看者。女性不仅可以反观自身的处境,也可以观看自身超越的方式。女性是男性所创造的生存处境的画卷中的人物,是他者,然而女性并没有因此而完全丧失主体地位,当我们在阅读时,女性成为主体,成为画卷的观众,积极的阐释它,并且探索改变它的途径。
【知心小语】
显性的不公平、压迫、战争是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到的,因为它们是可见的,现实用各种方式传递此类信息,文化也打上它的印记,如种族压迫、阶级压迫,而性别的压迫、性别间的不公平是隐性的、未被展示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弱势性别,女性是受压抑的、无言的、被动的。
正是波伏娃带领我们去发现女性的生存处境。正如《第二性》中所说的,男人只愿意看着他者,而不愿意被他者观看,因为只有这样男人才是自在的、自由的和自主的,他的意志和愿望才与客观一致,才能够处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从而实现自身的超越。这也许正是为什么男人更愿意接受温顺、听话、没有主见的女人的原因。在《女性的奥秘》中,事业型女人被男人看作丧失女性气质甚至是魔鬼。所以女人在实现自身超越的过程中也许需要启发男人遇强不弱,坦然面对,自然接受,这样男人才不至于仅仅有一个强大外表,才不会以压制女人这种最糟的方式去实现他们的超越。
两性是竞争的,男人通过控制这个世界上的另一有意识、有创造力的女人,而*她们的竞争力,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也许这是一个很方便的也是很聪明的做法,但是,糟糕的是,许多男人并不是在控制之后去开拓他们的世界,而是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了。不公平竞争的后果不是造成优胜劣汰,而是两败俱伤。在女人不能超越自己的时候,男人并没有无忧安枕,他们在自己的男人世界里沉沦。在人类性别的范围里看,男人没有竞争对手,自身也就退化了。这也许就是俗话所说的大男人——实际多是外强中干的。
从两性竞争的角度看,男人有必要使自己保持持续的动力和活力,这样他就不该仅仅使女人屈从于自己;再从两性共存共处的角度看,他(她)们是彼此的资源和土壤,压制任何一方都最终会削弱自身的能力。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性需要合作共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0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