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色即是空”,其实对我们大有帮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7 18: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20:57
“色即是空”出自玄奘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都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
玄奘是谁?人家是高僧!
所以色并非女色,空也非子虚乌有。
那么什么是“色”?什么又是“空”呢?
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有形体可见的东西,佛教称它们为“色” “没有实体”、“没有自主性”的称之为“空”
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就好比一座山
色,广义言之,乃物质之总称,同“心”相对。
佛教把有形质的、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为“色”,把属于精神领域的称为“心”。也就是说,物质为色,精神为心。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
就好像你看到一座山,那些土和石头在因缘的聚合下变成了堆积的山,他们只是“因缘的暂时的聚合”,所以山是“空”
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散则灭。
世间的物质现象(色)在形式作用上虽有种种差别,但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性———无实体无固定的自性(空)
因此“色即是空”,是指一切事物都不离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最具体的物质来说,它是由众多因缘条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质虽然存在,却没有实体性、自主性。所以说“色即是空”,由于本身没有固定的实体性,所以可以随因缘条件而变化。
当然佛教指示我们以空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并非要我们对事物绝望,或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而是让我们适当地看空一些,则既可以淡化人际关系中的追名逐利,又可以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不以一时的荣辱为意而心胸豁达
有观空的智慧,虽面对同样的环境但感受却不一样。如果能彻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无执著的风光,若能体会“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见地上,积极地建设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义的欢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