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癌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07 20: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17:15
【症状特点】
病害主要发生在干基部,通常是嫁接处,但有时在根颈上或侧根上,有时也能发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受害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初生的小瘤,呈灰白色或肉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后渐变成褐色至深褐色,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并龟裂,瘤内部组织紊乱。
【发病规律】
根癌细菌主要存活在癌瘤的表层和土壤中。该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因土内寄主残体存在与否而定,有时可存活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但在2年内若遇不到侵染寄主的机会时,病菌往往失去生活力。如果是单纯的细菌而不伴随寄主组织进入土壤中,只能生活很短的时间。病菌主要借灌溉水进行传播,此外,嫁接用的工具、机具等也能传播病菌,苗木的远距离运输往往能帮助病菌的传播。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后开始在皮层组织内繁殖,刺激附近细胞加快*,细胞迅速增生并逐渐形成癌瘤,而且在远离入侵点的地方也可发生瘤。研究证明:在癌组织中发现有吲哚类化合物,而且细菌在培养基上能产生异生长素,其浓度可使在琼脂上培养的寄主细胞增生。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植物细胞的病理变化是许多生理因素受扰乱失去了平衡而开始的。这是由于根癌细胞制造的肿瘤诱发素使细胞转化的结果。还有报道认为,寄主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病菌的致癌基因组进入寄主细胞的结果。自细菌侵入,到显现症状的时间从几周至一年以上,因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异。
土壤湿度与性质直接影响发病率的高低。通常在湿度大的土壤中发病率高。微碱性和疏松的土壤有助于病害的发生,而酸性、黏重的土壤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嫁接方式与发病也有关系。芽接比切接发病率低。此外,根部伤口的多少也与发病成正比。
【防治措施】
(1)严格苗木的检疫制度。如发现病苗应坚决烧掉,对可疑的苗木在栽植前进行消毒。用1%硫酸铜浸5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栽植。
(2)选择未感染根癌病的地区建立苗圃,如果苗圃地已被污染,需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菌的存活数量。
(3)注意苗圃地卫生,选用健康的苗木进行嫁接,嫁接刀要在高锰酸钾、或在变性酒精中进行消毒。
(4)林地中发现病苗及时除去;对于初起病株,用刀切除病瘤,然后用石灰乳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或用加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份、碘液12份),或用二硝基邻甲酚钠20份、木醇80份混合涂瘤,能治好病患。
(5)防止苗木产生各种伤口。
(6)国外报道,用秋水仙碱、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作皮下注射或浸泡根部,对该病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