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道教的修练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04:5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6:07
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道既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一种*法门。
武术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术或是一种健身法门,他还渗透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中就包括道家哲学。
个人认为狭义的武术就是外家,以搏击和锻炼身体为目的,以动为主。
广义的武术分为外家和内家,内家注重精气神的*,以静为主。
作为*法门的道应该与武术的内家是极为接近的。
本人更认同武术的内家,或者是内外兼修,,纯练外家的长远来看对身体有害无益,历史上很多外家拳师都英年早逝,李小龙即是一例。
个人的一点陋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6:07
武术是一项运动,以动为主。
道术的*主要靠打坐,以静为主。
不过说起来武术和道术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武术可以分为外家和内家两种形式,内家功夫的*又有后天境界和先天境界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一个习武之人如果达到了先天境界,他就可以以武入道了。这时的武术,跟他此前练的武术比起来就有了质的变化,此时的他,不仅是个武术家,更成了一个道士。
而道术*者,则大多不经过武术*,直接进入高层次的道术*,可以说起点就比习武者高,其内心的想法也就和习武之人不同了。多数习武之人都喜欢利用自己所学为自己获取利益或为社会贡献力量。而道士们则不在乎这些所谓的世俗之事,除非天塌了,否则他不会管别人的事的。这些在常人看来是冷血,但在高人看来这是境界的体现,不为俗世所动,不为琐事烦心,只为感悟天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6:08
什么是武术精神?这也许是一个让武人偶尔思考的问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看起来“持之以恒,坚忍不拔”似乎成了武术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武术修行绝不是仅仅在磨炼意志.磨炼意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折磨.武术修行是将个人精神与武术精神合二为一,让个人体验到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使练武成为武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用来折磨精神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奥秘其实就是在享受武术精神.武术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自我精神的超越.
*武术的目的是什么?每个武人都有自已的回答.但是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即只有当武术本身成为目的时,武术精神才会显现出来.如果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把武术当作一种手段,那么武术精神也就变味了.目前,许多武术商业化运作把武术进行了一番符号化的推广,并没有起到传播武术精神的作用,一代宗师万籁声前辈曾说过“中华武术必定失传”.一种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延续,其原因就在于它精神内核的传承.一旦一种文化的精神内核都不复存在了,那它的消亡将是必然的.武术不是一种牟利手段或其他工具,它自身就是目的.武术只有在不被外力所左右的自由环境下,武术精神才能凸显出来.
武术是一门技击艺术,技击是武术的重要内容.不过当今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技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用武之地”于是越来越少了,武术甚至已处于一种“练而不用”的境地.现实生活中有人因一时冲动而伤人害已的例子并不鲜见.但技击只是“练而不用”并不是“练而没用”.技击在武术精神中则可表现为一种处世的智慧,把技击中进退攻防的道理运用于处理生活万事,做生活中的羸家.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正是这种处世智慧的体现.
少林,武当,峨眉是诸多武术流派的源头.人们不难发现,武术与宗教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拳禅合一,以武合道.”成为武术修为的终极目标.其中有一种原因在于武术精神需要有一个最终的归宿,那就是要归于“道”.归于“禅”.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它们都有自已的核心哲学.它们都有向武人回答了天道与人道的奥秘,回答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因而成了武人最终的精神归宿.如同奔涌的江河最终要归*一样,武术精神实现了武人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越,当武人的精神世界能够体贴天地自然之心时,武人便已身在道中矣.武术精神是一门入世的哲学,是一种求胜的智慧.当武术修为达到没有必要再使用处世智慧,而且内心安静,再也不会被世事所惊扰的境界时,那就已经超越了武术精神的境界,实现了“以武入道”.
在武术修练中,如果感受到有一种东西,它可以让人忘却寒暑的交替,看淡纷繁的功利,领悟处世的智慧,通晓人生的意义,那或许就是武术精神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6:08
别听上面那么多废话!
其实两者没任何关联,
武术是一种肢体运动,用于强身健体。
道教是一种宗教,讲究修生养性。
楼主问问 “道教和佛教有什么不同”还差不多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代表形象就是“玉皇大帝”,
佛教是外来宗教,其代表形象是“释迦摩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6:09
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防备,而道教*是为了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