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武周(武则天时期)年间当时朝中比较有名的大臣有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0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09
1.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2.娄师德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10
姚崇,娄师德
张柬之,唐代著名宰相,以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而知名。神龙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500余人,迎太子(先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于7年前立为太子)由玄武门入宫,斩易之、昌宗,迫武则天传位太子。
张柬之
大器晚成张柬之唐代著名宰相,以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而知名。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登进士第 。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时,历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长安四年(704),以夏官(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武则天已病,宠臣张昌宗、张易之侍疾在侧,弄权用事。柬之与另一宰相崔玄暐等人密谋除二张。神龙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500余人,迎太子(先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于7年前立为太子)由玄武门入宫,斩易之、昌宗,迫武则天传位太子。二月,恢复唐国号。柬之进位夏官尚书、中书令,与崔玄暐、敬晖等并为宰相。但武氏家族武三思等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他们勾结韦皇后,谮毁柬之等。同年五月,封张柬之为汉阳王,同时罢相。柬之自请养病返襄州,乃出为襄州刺史。次年六月,贬新州司马。至新州,忧愤病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10
娄师德
武周天授初,升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知营田事。娄师德主管营田十余年,取得了积谷数百万斛的巨大成就,获得武则天的嘉奖。长寿元年(692年),拜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不久,武则天认为营田事关重要,又任之为河源、积石(今青海贵德西部)、怀远(今地不详)等地军队及河、兰、鄯、廓等州(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湟源以东地带)的检校营田大使。后又内迁秋官(刑部)尚书,转左肃政台(即御史台)御史大夫。证圣元年(695年),吐蕃进犯洮州(今甘肃临潭),娄师德统军迎战,兵败,遂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复官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元年(698年),迁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次年,官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依旧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招抚吐蕃事。同年八月卒于会州(今甘肃靖远)。
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11
1.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汉族,唐朝襄州襄阳人。张柬之中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将其提升为洛州司马。不数日,狄仁杰再荐之,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遂得以升为秋官侍郎,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因功擢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张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边疆。张柬之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2.姚崇,娄师德
张柬之,唐代著名宰相,以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而知名。神龙元年(705)正月,柬之等率羽林兵500余人,迎太子(先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于7年前立为太子)由玄武门入宫,斩易之、昌宗,迫武则天传位太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12
李昭德、苏良嗣、狄仁杰、姚崇、张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