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8 20: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6:49
只抓住(别人的)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自身之所长。
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用人的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世界上实在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最多只是有在某些方面特别有能力的人。
钢铁大亨卡内基的墓志铭:“这里躺着的人,指导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他们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
所谓的“完美的人”或“成熟的个性”,这些说法其实都忽略了人最特殊的天赋:人本能地会将其一切资源都用于某项活动、某个领域,以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就。换言之,是忽略了人的卓越性,因为卓越性只能表现在某几个方面。......几位世人皆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凡人。
用人时,老是坚持客观上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或过多地强调别人的弱点,那纵然算不上是滥用,起码也是误用。
真正“苛求的上司”(实际上懂得用人的上司大部分都是“苛求的上司”),总是先发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苛求”他做些什么。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不知道人有缺点。......所以,这个人能够做什么,才是组织器重他的原因。而他不能做什么,则仅是他的*,仅此而已。......这层道理谁都清楚。可是,为什么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为什么世间的管理者很多,而真正能发挥他人之长的却不多?......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往往以为他们首要的任务不在于“因人设事”,而在于“因事设人”,这样物色的人选是“最不至于出差错的”。......要避免这一错误,最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因人设事”,但除非是规模极小、事务极简单的组织可以这样,否则带来的风险也许更糟。......要知道职位应该是根据客观需要设定的,应由任务而定。......组织中任何一个职位的变更,都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剧团经理明知道某个卖座的女明星爱耍脾气,也会承受她的脾气,而不会因为她发脾气而更改已经宣布的节目单。......能容忍差异,内部关系才能保持以任务为重心,而为以人为重心。......衡量成就的高低,应该按照贡献和绩效的客观标准。......只有在职位的设计和划分不以人为中心时,这种衡量才有可能。
人事的决策,要凭公平和公正,否则就会赶走了好人,或破坏好人的干劲。同时,组织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否则将缺乏改变的能力,也将难于得到正确决策所需的不同意见。
能建立起第一流经营*的管理者,通常不会与周围的同事及下属保持过分亲密的关系。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来挑选人才,而应当看他们能干些什么,看他们的工作表现,绝不能看他们是否顺从自己。因此,为了确保能够选用适当的人选,管理者应该与直接的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其实几位成功的人士(林肯、罗斯福、马歇尔将军等)也是很热情的,他们渴望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喜欢交朋友。但他们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他们知道不能受感情的影响。保持一定距离,他们才能建立起人人各有所长的团队。
不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必须遵守四个原则:1.不能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职位必须由人来担任,是人都可能犯错,因此绝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判断的原则也非常简单:一个职位先后由两三个人担任都失败了,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泛。(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用人时,应先考虑某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应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决不能只局限于这个职位);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质所短。(如果需要的时一位却能履险如夷、担当重任的人物,就必须不介意他们的态度缺少谦恭)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设置得合情合理。一旦发现某职位设计不当,应立即重新设计,而不应去设法寻找天才来担任(甚至亲力亲为自己做),应该明白:组织的好坏不是由天才来验证的。
一位知识工作者在初任某一职位时,其职位的标准,应能作为他日后发展的引导,应能成为他衡量自己、评估贡献的依据。
知识工作者是否适合某一职位,只有靠实际的工作绩效才能印证。
知识工作者在某一组织能有什么贡献,他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决定因素,但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
凡是最能充分发挥其所长,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的工作肯定最起劲,也肯定最能有所成就。面对工作不满的人,大都是异口同声的埋怨:“他们没有让我充分发挥所长!”…...一个年轻的知识工作者,应该趁早做自我检讨:“就我的能力来看,我在这个组织中担任的这个工作,是不是最适合?”
知识工作者的职位涵盖范围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地变成了“老油条”。我们常听到许多主管感慨地说:想不到满怀壮志的年轻人,会一个接一个消沉下去。其实这不怪别人,是主管们将职位设计得涵盖范围太窄了,从而冻结了年轻人的热情。
医生通过面谈找病人的毛病,目的在治病,病人不会烦感是因为找病因从而诊断病情的方式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把这一套用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有点不伦不类的。......虽然面谈考评是考评制度的重心,但面谈考评很难推广应用。......面谈时,如果主管专找下属的缺点,必将影响他们之间的团结。所以,管理人员都认为面谈考评是一件最令上级感到难堪的工作。…...在日本的企业,有一种“终身雇佣”的制度,因为管理者不能开除人,所以他们就只有从下属中去发掘能做事的人了。他们只见人之所长和用人之长。(因此,日本企业有好的一面?)......我们所能评估的只有绩效,我们所应该评估的,也只有绩效。这是必须将职位设计得涵盖较广且具有挑战性的另一个原因。这也是个人必须认真考虑能做出什么贡献的原因,因为一个人的绩效如何,只有在组织希望此人做出具体成绩的背景下,才能评估出来。......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这是用人的铁律。
一套适当的考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当一个职务需要某人来承担时,就没办法对他做出正确地评价。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总有他自己的一套与众不同的考评方式。
管理者应对用人做如下的检讨: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做得更好?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4.如果我有子女,我愿意让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如果愿意,理由是什么?不愿意,理由又是什么?)......前三点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重视当事人能做什么,至于缺点,只是视为当事人发挥长处和力求成就的*而已。......第四点不是以当事人的长处为主,关心的是攸关组织成败的缺点。
正直的品格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所以人在这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
“仆从眼中无英雄”,与英雄接近的人,总能发现英雄的缺点。但仆从眼中的英雄即使有这些缺点,也无损其英雄的称号,更无害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呼风唤雨。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要说人的能力,就必须具体到能不能完成任务。结合具体任务来寻找别人的长处,已达用人之长的目的。
马歇尔将军:“某人不称职,只是不称’此职’,并不是说他也肯定不能胜任别的职务。所以,选派某人出任这个职务,是我的错误,我应该负责再给他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所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工作和职业机会来帮助这个人克服其缺点。
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但是,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是什么,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机构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时,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对下属的道义责任。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唯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
若能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像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影响团结,结果将一事无成。
即使有好的方法、好的决策,但没有好的*技巧加以表达,就等于零。......*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读者型和听者型。......我们面对“读者型”的人侃侃而谈,那是徒费口舌,因为对方只能在读过之后才能“听得进去”。同样,我们面对听者型的人递送一册厚厚的报告,那也是徒费笔墨,因为对方只能“听”了之后才能掌握要点。
要了解上司的长处,并发挥其长处,与其说是“提什么建议”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如何提出这一建议”的问题。......提出建议,不光要考虑轻重,也要考虑陈诉的先后顺序。
有效的管理者肯定关心自己所面临的局限性,但他们也应该了解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其实还有很多。尽管觉得委屈,但有效的管理者却能够勇往直前,突破*。......事实上任何人做任何事均免不了有*,常常自省“我到底能做什么”,就能发掘机会。
有人做事,需要先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但也有人一开始就做,最多只要先拟定几个粗枝大叶的要点。有人做事要靠人催*,但也有人凡事都很心急。有人属于“读者型”,也有人是“听者型”。这些习惯无所谓好坏,但管理者应了解自己的类型,配合自己的习惯、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关注自己的绩效、成果、贡献,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要求有效,就要以了解自己能做些什么为基础,然后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做下去。
如何用人之长,不仅是个态度问题,而且有一个敢不敢去实践的问题。......我们只要注意认识下属、观察上司,多问“此人能做些什么”,而不必问“此人不能做什么”,最后我们肯定能养成重视人之所长及善用人之所长的态度。久而久之,我们也能以同样的问题来问自己了。
在一个组织中,有效性的每一次体现,都伴随“机会的开发,问题的消失”。......把每个人视为可开发的机会,“唯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而抓住弱点只能造成问题”。
提高领导人的水平比提高全体人员的水平更容易实现。所以,要找出有条件做出突出贡献,并能起带头作用的人才,赋予他们领导人的地位,把他们安置到能“制定标准”并能创造成绩的位置上。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