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0 07: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1 10:34
该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毒,不能经种传播,植株间也不互相传毒;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
1、传毒媒介和传毒
(1)传毒媒介:主要白背飞虱;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白背飞虱获毒时间为30min;传毒为15min。
(2)传毒:病毒初侵染源以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2、易感病时期和产量损失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最易感病期为秧(苗)的2~6叶期。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造成损失在30~10%。
3、田间发生特点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发生会逐年加重;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病害普遍分布,但仅部分地区严重发生;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4、调查内容和方法
(1)大田虫口密度调查。在中、晚稻穗期各调查1次。按不同移栽期,选择有代表性田5块,每块田随机取样5点,每点查20丛,调查虫口密度。
(2)成虫消长调查。结合其它害虫灯诱调查,进行灰飞虱灯下成虫消长调查,逐日记载灯下诱到的灰飞虱数量。
(3)发生情况调查。在中、晚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稳定期(齐穗期),对不同类型田、不同品种田分别调查。采用从田边到田内直线取样,每块田查500丛,分别计数发病丛数、发病株数,计算病丛率、病株率。
当前要做好晚稻发病情况普查,明确大面积发生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重发区作好冬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