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0 14: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8:50
一实境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说,求向大乘者应当依止“一实境界”,才能修信解并进入菩萨种性。 对此地藏菩萨宣说了四点:①生佛无别,同一真如:众生心体本是不生不灭而清净无碍,没有分别而平等无二。一切的众生心圣贤心和诸佛菩萨心,都是这样的真如。 ②妄心无体,妄境不实:众生因虚妄心而起种种分别,五蕴觉知等心识都因无明而生妄境,本质也虚幻不可得。 虚妄心生灭而不可实见,所以没有本体。如果不堕虚妄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但因为众生妄心分别而有一切差别相。 ③心境互依,似有实无:一切法都依妄心为本而生,但是妄心并无自体,它也是依妄境而有。 妄心和境界是相依而生而没有先后。就像梦境因妄念而生,而梦境又再影响心念而增妄想,这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④妄心和妄境相互产生,但若妄心消逝则梦醒,一切境界完全消失,所以妄心还是根源。所以一切法都以心为本从心而生,一切法的本质是“心”。
一心二相:地藏菩萨以一实相境界为体,认为心有“心内相”和“心外相”二种相。①心内相:又有真和妄二种。“真”心就是所谓的真心实相本体,佛性真如没有差别,清净*没有障碍,由于太细微隐密所以众生难以发现,无论众生生死轮回到哪一处,真心都恒常不坏。反观“妄”心就是心念的分别觉知,攀缘思虑,忆念思想等心识作用。虽然念念相续不断而能生一切种种境界,但都虚妄不真实。 ②心外相:指的是依靠妄心“心内相”所显见的种种虚妄境界相。所以“心外相”是妄境的异名,是“心内相”所生。境界现前便知道是内心和内心的差别在起作用。 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③二相关系:内相和外相是因果关系,也是体用关系。心内相是因是体,心外相是果是用。所以一切法(物质和精神)本质都是“心”。境是妄心的造作,像梦一样是虚妄而不是真实。 唯心识观:①在一切时一切处,观照身口意的所有活动,知道是心在造作。②乃至任何外境,当心念执着在上面时,必须很快觉察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便走出了唯心实观,反而去攀缘外境。(分别性观门)③念念间都应观察,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紧紧追随心中所起的任何念头,这样使心对所起的任何念头都能清楚知道。(分别性止门)④知道一切念头是自己内心分别生出,不是外境本身有念有分别。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无量念头,都是自己内心所生,而外面一切境界并没有生起分别来。(依他性观门)⑤眼前一切境界,自身没有分别念想,那他本身也不会有长短有无。观察成熟时,得知一切外境由心而生,如果离开心就无任何一法任何一相,也不能自见自身有什么差别。(依他性止门) 进修:地藏菩萨说修唯心识观通过观色唯心悟本寂而达到“色寂三昧”。得到色寂三昧也仅是名字位中的入手观法,而定慧不深,所以需要进一步修“奢摩他”和“毗婆舍那”这二种观心方法。得到成就能很快超登佛慧,达到“唯心识观”的“最上智慧门”。
真如实观:①观门:真如实观是对真如实性的观察,这是由唯心识观中依他性止门,观察一切唯心想生,唯心生灭无暂时住,而进入真如实性的观门,观察心性原本不生不灭。观察清楚则是真如实性的观门成就。②止门:因为心性本没有生灭,并不是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不能见闻觉知。也不能另外就不可见闻觉知的境界,拿来当作心性,因为这些都是分别,所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心性虽不可见闻觉知,但见闻觉知的本体就是心性,不可认为凡不见闻觉知的就是心性。这是真如实性的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