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5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15
《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史书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氏传》30卷; 《公羊传》11卷; 《榖梁传》11篇; 《邹氏传》11卷; 《夹氏传》11卷。 其中后两种已经不存。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公羊传和榖梁传与左传有很大的不同。公羊传和榖梁传讲“微言大义”,希望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认为左传的史料价值大于公羊传和榖梁传。 至迟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秋”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榖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目前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因为《春秋》是粗线条的笔墨。为补这一遗缺,后来又出现以春秋为主本的《传》,即现今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传》的《春秋经》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异,传文按年合并,先经后传。本栏春秋为单行本,其他三传请到本书馆十三经栏目阅读或下载。 品读方法 《春秋》是经而非寻常史书。读《春秋》之法,必尊以经而后读之,须怀以诚敬之心读之。非此而不能明其大义所在。若与二十四史同而混读,必生乖张之心,必生偏狭之念。如是则终生不能明于圣贤之道也。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微言大义,在乎其中矣。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缘何也?惟其惧以贻臭千古,为万世所唾骂,受鬼神之诛耳。故是《春秋》为经,以大义所存焉。此等深意,虽以史迁之贤而不能及。今人或以曲笔讽之,其谬甚深也!因此一叹。 作品性质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思想的*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 史书 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正确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错误地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围绕《春秋》是历史学著作还是*学著作这一问题,千余年来先后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一、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正确观点,即以《春秋》为*学著作,持此说者如清人皮锡瑞,近人徐复观、吕思勉、胡适等;二、古文经学家及近代“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即认为《春秋》是历史学著作,古文经学家如晋人杜预,近人钱玄同、顾颉刚、刘节等人坚持这种看法;三、调和说,即认为《春秋》“亦经亦史”,持此说者如钱穆、雷戈。就“亦经亦史”的说法,钱穆认为《春秋》是一部“亦经亦史的一家言”,理由是古无经、史的区别,经、史之分是后代才有的观念,“若我们定要说《春秋》是经非史,这实在只见其为后代人意见,据之以争古代之著作,未免搔不着痛痒”。然而关于“经史不分”之说这点,钟肇鹏先生曾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文中专门加以辨析,并阐明了中国古代经史有别、史先于经的观点。 写作动机 孔子“作春秋”的原因,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余(太史公)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司马迁对《春秋》极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学术界对于《春秋》的史学价值存在质疑。胡适认为:“《春秋》那部书,只可当作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作一部模范的史书看。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作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徐复观先生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可以说,这是史学以上的使命,所以它是经而不是史。” 然而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对《春秋》的历史记载产生怀疑。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6�1序》中说:“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春秋记史的笔法与史记不同。司马迁明确指出:”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但春秋的“微言大义”并不意味着其“言”是失实的。张京华有这样的评价:“如果说‘良史’、‘实录’代表了古代史学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则是代表了古代史学的最高境界。”也许正因如此,《左传》才会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相关评论 《春秋》大义”并非“史义”。史学作品不仅应记载事实还要展示作者的思想,这是历史上多数学者都赞同的看法。但史学思想源于史实,且不能脱离史实而独存,这点即使极端如克罗齐、科林伍德者也不曾否认。《春秋》大义不同于历史学家的思想,《春秋》只是作者将*理想赋予历史的形式而已:“《春秋》系以先王之志,亦即是以*的理想为归趋;但乃随史实之曲折而见,故谓之‘志而晦’”,“孔子因乐尧舜之道(‘先王之志’),以尧舜之道为基准,是非于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作拨乱反正的凭借”。《春秋》大义源于作者的*观,而历史思想来自史家对史实的思考,足见两者根本不同。不幸的是,有学者将《春秋》的“微言大义”与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相提并论,或以之为早期史家主体意识的嚆失而予以表彰,或以之为古代刀笔吏史学的首恶而大加贬斥。实则就《春秋》而言,历史是形式、皮毛,*是内容、核心,以褒贬、曲笔为形式的“春秋笔法”正是《春秋》微言大义之所系,去此则大义不存。至于效法《春秋》任情褒贬,当受其批评的无疑应当是后世的误解者,又岂能以此归咎于《春秋》及其作者? 首先,认为《春秋》为孔子所修,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调和说”视为对顾、钱等人观点的修正也未尝不可。其次,认为《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历史学著作,而孔子则是中国的“史学之父”或“史学之祖”。有学者认为:正如希罗多德是希腊史学之父一样,孔子是中国史学之父;孔子的《春秋》,正如希罗多德的《历史》一样,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专著。有学者则说:“当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写出他的《希波战争史》时,中国的史学之父孔子的《春秋》已经问世30多年了。”还有学者主张:“我国学术界曾把司马迁誉为‘中国古代史学之父’,我认为孔子可称为中国古代史学之祖。”实际上,凡此种种说法中无不充斥着误解,只可惜学者的理性每每为热情所蒙蔽,以致陷入为古人争讼的怪圈而习焉不察。再者,“调和论”者认为《春秋》的“微言大义”不仅存在,同时正是《春秋》之所以为史学著作的关键。有作者这样评论说:“孔子对于历史编年的革新,即赋予历史记录之中以褒贬的历史评判,使历史记录具备了崭新的姿态。《春秋》因此成为我国第一部历史学著作,而不再是历史记录,孔子因此而成为中国史学之父。”实际上,论者之所以将《春秋》的微言大*释为“史义”,乃是源于对近代西方史家关于史学著作应表现作者思想这一观点的误解。 作品价值 《春秋》虽然不是历史学著作,却是可贵的史料著作,因而对于研究先秦历史、尤其对于研究儒家学说以及孔子思想意义重大。因此,从史料学的角度利用《春秋》不仅符合《春秋》性质的本来,而且比将它视为“断烂朝报”的历史学著作更具价值。先秦诸子著作无一属于史学著作,却都是今人研究古史所必需的史料,《春秋》的史实和大义因“三传”而明,这实在是它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遗憾的是,多数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对《春秋》的重要史料价值保持着令人吃惊的冷漠。单就对孔子思想的研究而言,若干年来人们始终局限于一部《论语》而已,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建国以来,关于讨论孔子和他的思想的文字,见诸报刊的,迄今不下八百篇。撇去十年*期间所谓‘批儒评法’的渣滓,可作为研究史资料留存的,大约有四五百篇。那中间的见解,色彩各异,精当与否,姑且不论,但如说引据的材料,多半没有超出今本《论语》一书,也许不会被斥为无稽之谈。”针对这样一种普遍蔓延的奇怪现象,论者意识到:“倘说要谈孔子其人其学,《论语》是唯一可信可据的材料,此外诸书都不足征,那就成问题了。”超出《论语》研究孔子及其思想,首当其冲的是利用《春秋》,恐怕是论者上述这段话的题中应有之意吧? 再者,《春秋》是*学著作,它的*思想通过今文经学家的解说而得以体现,但由于误解了《春秋》的性质,现代学者对今文经的学术价值始终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公羊学、榖梁学甚至一度成为现代学术史上的无人问津的领域,治先秦史而不读《公羊传》,这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已不算什么不可思议之事,而研究今文经学反被目为惊世骇俗之举。当今学者蒋庆曾就此批评道:“降及晚清,奇葩再发,康崔独秀,经苑芬芳。岂思室内起火,疑古蜂起;歆学余绪,作浪兴风。于是辩有为亡,非圣无法;托治国故,以史乱经。自此而后,斯学扫地,无人讲习,更糟践踏,旨丧义缺。此间虽有一二贤者如北流陈柱欲挽狂澜而崇正学,然旷野孤歌,其学无闻。至今,又忽忽六十载矣,公羊已为绝学。”蒋氏的复兴儒学之议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作为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今文经学无疑应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则是不容置疑的。 编辑本段“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编辑本段相关作品专辑《春秋》 专辑:春秋 歌手:徐鑫 语言:国语 日期:2003.09.00 曲目: [01]春秋 [02]陈隋 [03]天山之春 [04]渭水情 [05]草原小姐妹 乐队名 春秋乐队成立于2000年。风格以重金属为基准,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欧洲战歌等音乐元素,春秋音乐丰满大气,在力量、内容、音乐美感上结合的很到位,具有游牧民族的高亢洒脱,也有东方部落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神秘,在中国音乐圈内独树一帜,春秋继承了老一代摇滚音乐人的传统统情节,也借鉴、融合了新一代音乐人的前瞻性。精密特别的和声编制是春秋的特色之一,乐队有很强的现场演出能力。看今日春秋——冷兵器的* 主唱:杨猛 吉它手:郭怡广 吉它手:寇征宇 贝司手:李波 鼓手:刁磊 键盘:李猛 歌曲《春秋》 演唱者李烁,收录在2006年的专辑《好梦留人》中,歌词: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杨柳秋千院中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一点飞鸿影下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编辑本段歌曲《春秋》 收录于张敬轩第十一张个人专辑《NO.11》,为该专辑主打歌曲之一。 作曲: Edmond Tsang 填词: 林夕 编曲: C Y Kong 监制: C Y Kong,张敬轩 那夜谁将酒喝掉 因此我讲得多了 然後你摇着我手拒绝我 动人像友情深了 我没权终止见面 只因你友善依然 仍用接近甜蜜那种字眼通电 没人应该 怨地怨天 得到这结局 难道怪罪神没有更伪善的祝福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头发未染霜 着凉亦错在我幼稚 应快活像个天使 有没有运气再扮弱者 玩失意 有没有道理为你落发必须得到世人同意 心灰得极可耻 心伤得无新意 那一线眼泪 欠大志 爱若能堪称伟大 再难捱照样开怀 如令你发现为你而活到失败 令人不安 我品性坏 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 你没有共我踏过万里不够剧情延续故事 头发未染霜 着凉亦错在我幼稚 应快活像个天使 有没有运气再扮弱者玩失意 有没有道理为你落发必须得到世人同意 心灰得极可耻 心伤得无新意 那一线眼泪 欠大志 太没意思 若自觉这叫痛苦未免过份容易 我没有被你改写一生怎配有心事 我没有被你害过恨过写成情史 变废纸 春秋只转载要事 如果爱你欠意义 这眼泪 无从安置 我没有运气放大自私的失意 更没有道理在这日你得到真爱制造恨意 想心酸 还可以 想心底 留根刺 至少要见面上万次 书籍 《春秋大梦》 如果西施是天然呆少女,春秋的历史将被怎样改写? 故事大概: 游戏 春秋Q传 美人计落幕,夫差亡国自刎下隐藏着怎样的*? 吃喝玩乐,插科打混是香宝的终极人生目标。 命运却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明明不是巾帼英雄的料,却偏偏背负了不属于她的荣耀。 都说红颜是祸水,红颜何罪? 谁在乎谁主春秋? 谁为谁袖手天下? 红颜祸水如她,却在春秋乱世中守护着真爱;嚣张霸主如他,却甘心为佳人成为亡国之君。 且看美人江山,是谁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一生空劳牵挂。 且看吴越春秋,是谁抛弃江山如画只为换她笑面如花。 《美人劫》修改之完全古代版。 当香宝不曾穿越……会发生什么…… 电视剧 《东周列国:春秋》 中文名称:东周列国春秋篇 片长:30集 发行时间:1996年 地区:* 语言:普通话 演员:王绘春 唐国强 等 周朝是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从周文王演易经八卦,姜太公垂钓渭水,武王伐纣灭商,历经近300年兴衰。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一笑亡周朝,中国进入了礼崩乐坏,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春秋时代开始了。春秋300年间,诸子迭起,百家争鸣,也正是这个沧桑巨变的年代,为后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同时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成为过去。一个全新的时代将被托举出东方地平线。《东周列国·春秋篇》通过精心收集考证,复原了两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的有关春秋时期的典故及成语故事,如:千金一笑、唇亡齿寒、赵氏孤儿、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过昭关等——让观众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领略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华夏文明的精神之根。。曾有人预言:九十年代世界各国的*局势将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又一模拟,因此《东周列国|战国篇》的推出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春秋篇: 第一集 骊山烽火 第二集 黄泉认母 第三集 如此君臣 第四集 筑台纳媳 第五集 诸儿文姜 第六集 管仲拜相 第七集 尊王攘夷 第八集 霸主齐桓 第九集 仁义大旗 第十集 骊姬乱晋 第十一集 羊皮换相 第十二集 择君图报 第十三集 重耳励志 第十四集 重耳返晋 第十五集 文公成霸 第十六集 罪哭崤山 第十七集 赵盾弑君 第十八集 赵氏孤儿 第十九集 一鸣惊人 第二十集 庄王治楚 第二十一集 霸主余韵 第二十二集 崔庆之乱 第二十三集 晏子相齐 第二十四集 高山仰止 第二十五集 逃出昭关 第二十六集 专诸刺僚 第二十七集 三约伐楚 第二十八集 掘墓鞭尸 第二十九集 会稽之耻 第三十集 勾践灭吴 战国篇: 第一章 死士豫让(1-3集) 第二章 魏宫惊梦(4-5集) 第三章 商鞅变法(6-9集) 第四章 孙庞斗智(10-12集) 第五章 苏张纵横(13-15集) 第六章 赵武灵王(16-18集) 第七章 田单复国(19-21集) 第八章 范雎*仇(22-24集) 第九章 窃符救赵(25-26集) 第十章 吕氏春秋(27-29集) 第十一章 荆柯刺秦(30-32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16
在历史上《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