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学习吉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55
正因如此,它吸引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吉他爱好者,不断地努力练习、积极研究。
当位「智能型」的吉他手F
在国内一般学吉他的人,大部份是从高中,甚至上大学以后参加社团才开始,起步比较晚。但是学音乐并不是像跑百米的竞赛,而像是场马拉松。相信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到最后得胜的是坚持到底的乌龟。所以每天保持适量的练习和进步,即使是一小步,有天也会登上音乐的顶峰,看到更宽广的天空和景色。,"
记得17岁那年到老师家开始了第一课。他叫我弹一些东西给他听,结果我挑了难度颇高的一首曲子,弹完之后,老师对我说:「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吗?」然后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从现在开始,你要训练的是这里(头脑)!如果你能找到自己问题在哪里,自然会找到答案。
我想这句话指出了所有学习吉他者的努力目标。在台湾有许多「苦练型」的学习者,用练习时数的长短和曲目的大小来衡量自己进步的情况,而克服曲子的方法,便是苦练,希望借着反复重复手指的动作,去解决演奏上的困难。殊不知强迫手指的肌肉去做出超出它能力以外的工作,不仅无法使自己的演奏出色流畅,最后可能将手和肌腱练伤了而不自知。所以真正要练习的不是手指,而是头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找琴,就如同找另一半一样,必须很认真、很有耐心地找,经验多了以后,便会愈来愈清楚适合自己音色观念和触弦方式的吉他是什么。挑选吉他是一门大学问,诸如材料、力木结构、漆、弦的配合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到琴的音质和个性,而这些问题就留给制琴家们去伤脑筋吧!对一个演奏者而言,挑琴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清晰的音色,丰富持续的共鸣,均衡的声响和适中的张力。一把具有音乐性的好琴,对演奏者的各种不同触弦方式,都能灵敏的反应出来,且能不费力地"唱" 出自己的音乐。
现代制琴的观念,似乎弥漫着一种偏颇的看法,便是开始追求大的音量及厚重的共鸣,这种为了增加音量而牺牲吉他音质的制作观念,个人并不苟同。我本身较偏爱松板的Torres及Hauser I等传统力木结构的音质,因为他们有着容易弹的特点而且具有清澈的音质和典雅的共鸣。
另外,买琴不要迷信名牌(这点我非常赞同,我曾在“购琴指南”一文中阐述过类似观点,因此吉他岛推荐的音乐会吉他都不是所谓的“顶级名琴”,而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独立制作家制作的精品。版主注)。世界上有许多价格便宜,由尚未成名年轻制琴师制作的优秀作品,出色的音质完全不输给所谓的名琴。
因此个人认为挑琴比较理想的地点有:
一、琴展(Exhibition)。例如在美国每年GFA国际吉他大赛,都有为期一周的吉他、CD、乐谱、附件的大展,来自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制琴师(Luthier)和吉他中介商(Guitar Dealer)聚集在会场摆摊位,数十把的名琴,令*开眼界。同时有些二手名琴在脱售中,可以杀价一番,也许可以用不错的价格找到顶尖的吉他。
二、吉他中介商。找些规模较大,收藏较丰的琴商。新琴比订制琴贵,这也是合理的,就像成屋一定比预售屋贵的道理是一样的,毕竟琴商提供了更多、更安全的选琴机会。(我补充一点,接触吉他越多的代理机构经验必定更丰富,这也为购琴者提供了更多的无形附加值。版主注)
不要当「鹦鹉」
从初学者开始便要养成一种习惯,自己思考指法。练习乐曲的过程犹如做实验一般,乐句中速度、力度、色彩的正确比例、对比、渐层…等,都需要一一的去试验,直到找到最满意的表现方式。同时借着接触作曲家或阅读他的传记、书信,来帮助了解乐曲的内涵也是诠释音乐极重要的工作。所以基于每个演奏者都有自己的音色观念、思维模式及运动方式,如果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的观念而直接使用的话,不仅让自己丧失了思考音乐的机会,更养成了依赖的惰性。参考别人的指法,应该要用较正确的观念来使用,看看它是否提供了解决音乐问题的方法,否则最好不要随便使用这些未经心智消化吸收的东西。
吉他的终极秘密---放松
演奏乐器的「放松」是指正确的选择动作和每个动作都是在有意识之下完成的,所以该用多少力量去按弦、弹弦,便用多少,绝不会浪费一分力气。以左手来说,大部份的人弹吉他用的是虎口和手指的力量,拇指为了对抗指板上其它四指的力量,虎口必须持续不断的用力。如此光靠手指和虎口少数的肌肉要完成整场一个小时的演奏会曲目,结果注定是要痛苦地失败。因此左手正确地按弦时,虎口和左手拇指是完全不用力的(除了封闭按法需要用到一点虎口的力量之外),因为手指只是被动的角色,随时在休息状态中,左手真正按弦的主角是手腕和手臂;藉由调整手腕的弯曲程度及手臂外伸拉回的动作,把手指放在指板上的正确位置,因此各种手型(frame)的正确使用是获得左手放松技巧训练的开端。从基本的纵向手型(longitudinal presentation)、横向手型(transversal presentation),到进阶的各种综合手型(mixed presentation, 介于纵向和横向的手型)是征服指板的重要课题。
移把位的技巧亦是由手腕和手臂将手指带离原来的位置,在瞬间使手指到达新的位置。移把位的方法共有三种,依学习的次序为:替换(substitution)、移位(shift)、跳跃(jumping),也是需要每天集中注意力,去练习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手腕手臂。记得刚开始学习改变按弦的方式时,一直很不适应且不得要领,一次和Carlevero大师上课时,他看我努力了半天,表情十分苦恼,便跟我开开玩笑:「我是你的老师,而你是你的手腕、手臂的老师,想想办法教他们变聪明吧!
目前常看到年轻的一辈,标榜着用140的速度在练音阶,这是个相当令人担心的事。音阶的真正练习价值不是速度,而是在熟悉指板上不同区间、不同弦,该如何正确地呈现手型及移把位之动作。唯有从慢速度开始练习,让每个动作,每个声音都在头脑专注下,正确地完成,才能逐渐让左手在指板上自由运动;而速度的获得,不必刻意的追求,有一天它自然会像熟透的苹果般落下,所以「正确」才是练习放松的目的,速度只是练习下的附产品而已。
Carlevaro大师曾说过这样的话:「左手只是个trabajador(工人),而右手是个artista(艺术家)!」根据个人的经验,以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专注练习的话,大约只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左手的放松技巧。而右手随着音乐性的成长,却要终其一生不断地去探索它的可能性。基本上右手的技巧只有两种:基本的勾弦法(free touch),和加入固定法(fijacíon)之后各种千变万化的触弦法。而学习右手的技巧,必须要有一付好耳朵,否则这些细微的变化,很难用文字去解释。所谓的fijacíon是根据音乐不同表情的需要,而加入不同的肌肉和关节,使之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弹奏群组;例如,须要弹奏fff强音的和弦齐奏时,只靠手指的力量去勾弦,是无法让吉他达到力度的要求,此时如果将ami三指合并成一个群组,运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带动整个群组来弹,便可以很轻松地作出强音的要求。再者,当主弦律在低音部,如大提琴般歌唱,而上声部同时有和声伴奏的情况下;此时音乐上力度的层次应以低音为主,而上声部伴奏居于次要的地位。右手为了区分出不同的声部,可以转动手腕趋向自己,使伸直的大拇指得到最佳的触弦位置,而让其它手指的触弦深度变得较浅,如此改变手腕角度即可很轻松而且清楚地区分出不同声部,也是右手常使用的技巧之一。
音色右手放松技巧的建立,在于如何正确的制造音色。据说在古代,一位好的弓箭手使用中等强度的弓,可以射得比普通射手的强弓还远。对吉他来说,初学者并不应该以止弦法(apoyando)开始建立右手的技巧,因为它是一种相当深的触弦法,触弦点是一条线,很难训练出稳固确实的触弦点,并且止弦法所压出的声音,不是吉他基础的音量。一把吉他最自然的声音应该像用弹片(pick)瞬间拨出的清澈音质,因此以勾弦法并选择指甲正面触弦的方式,是训练右手的起跑点。因为好的音色决不是用力制造出来的,而在于固定触弦点及瞬间过弦,如此便可以得到清楚而确实的音色。
右手的技巧:
经常可以听到「训练出手指的独立性」这句话,事实上增进右手技巧的秘密不在所谓遥不可及的独立性,而是协调性。比如,以a,m,i,m在①②③②弦上弹的音型,无论速度快或者慢,必须练到四个音一个连续动作,并且要求每个音的力度都平均,音色一样为止。当右手熟悉更多的音型时,自己会感觉到,乐曲中困难的乐句,似乎在不知不学中,变得更容易掌握了,毕竟分工合作,要比单打独鬪来的轻松且有效率的多。
自信心有这样的一个笑话:三个著名的指挥家正在讨论他们之中究竟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他们分别是:乔治.赛尔(George Szell)、雷纳.伯恩斯坦(Leonard Berstein)、赫伯.范.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呃,我想最大的应该是我才对吧?」伯恩斯坦回答道。「因为我既是指挥家,又是作曲家。在我指挥音乐的时候,同时也能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而我指挥我自己的弥撒曲时,则是透过上帝亲自给我启示的。
卡拉扬听到之后马上回话:「我哪有给你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