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3
全过程的话,直接搜搜“南京战役”就有了。
个人认为唐生智在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尤其是最后突围撤退的过程中,基本是负面的作用。
日军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后,蒋介石的德*事顾问也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的牺牲”。可是这时唐生智却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本是湖南军阀,在过去曾二次参加倒蒋运动。到1937年,唐生智在国民*中已仅仅是一个坐冷板凳的名誉*。这次唐生智出来主动请战,也是出于一种企图恢复军权的功名心。唐生智这样激昂的爱国主义发言和决心,使其它将领都失去了反驳的勇气。蒋介石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负责南京保卫战。
从内心来讲,蒋介石也是主张放弃南京的,因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在战略上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但由于9.18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直被贴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标签,蒋介石害怕下令不战而放弃南京,又会被社会*和他的政敌指责为投降和*。所以蒋介石希望在南京进行一下象征性的短期抵抗,以应付社会*。但唐生智的充满爱国*的死守南京建议,在道义上尽占上风,使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战计划。死守南京的作战计划造成了后来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是南京大*的契机。
中间略...(主要是日军开始进攻南京的背景)
12月9日日军*近南京城,唐生智命令:徐源泉军守栖霞山、乌龙山阵地,并联系乌龙山要塞炮台封锁长江,阻击沿沪宁铁路来犯之敌;叶肇第66军、邓龙光第83军固守汤山镇东西阵地,阻击京杭公路北犯之敌;俞济时第74军驻守淳化镇、牛首山一带;此为南京外围阵地。宋希濂部在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附近占领阵地,联系狮子山要塞,阻击来攻之敌;桂永清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占领阵地,阻击正面来犯之敌;王敬久部守卫光华门、红毛山和通济门一带;孙元良部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此为南京复廓阵地。这些部队大都是在淞沪会战中从前线撤下来的疲惫之师,既未休整,又未补充,战斗力相当弱。其中有的尚未抵达,即便在混乱中抵达的也马上投入战斗,不能组织成坚固的防御线.
10日,汤山守军移至中山门外,攻击牛首山的敌人乘胜跟进,与守城部队激战于雨花台南侧,就此截断芜湖和南京的联系;同时,城北乌龙山阵地也被摧毁。在雨花台战斗中,守军第88师旅长朱赤、高致嵩壮烈殉国;第87师旅长易安华在玄武湖*中阵亡。随即,进入南京城内战斗阶段。
10日,日军一部冲入光华门,被我伏兵歼灭。12日,雨花台失守,军民动摇,全城各要点相继陷落,日军先后从光华门、中华门突入城内。中国守军虽英勇抵抗,但已无法挽回大局。
12日,蒋介石下令唐生智撤出南京。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仍作殊死抵抗,而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则如潮水般地涌向下关。一时间,守城部队、**、老百姓在一片混乱中争相夺路,城门为之堵塞,拥挤踩踏致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有些被挤倒的士兵干脆引爆手榴弹,或开*互射,以致造成更大混乱。
撤退到江边的部队则争相抢夺渡船,码头、岸边人头攒动,人们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乱窜。而渡船有限,未抢到船的部队则向有船的部队开*,未上到船的官兵则向上到船的官兵射击,或抱块木板,或坐上圆桶,或只身泅渡,争先恐后地逃命。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份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日舰则乘机向江面射击,日机则在天上扫射,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到处是哭声、喊声、呼救声、怨恨声、*声,到处血溅肉飞,绘织成一幅极为悲惨的画面。
国民*军队36师宋希濂部,51师王耀武部,88师辜先勇部等拥向挹江门。*军队共有8.4万名将士在南京保卫战中献出了生命。
六朝古都、*首府南京,就此沦陷。
南京失守后,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南京大*"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大量南京市居民、滞留南京城的官兵被杀害,大量妇女被*、轮奸。被杀害的人数,中国官方认同的是30万,而战后东京大审判中判定的人数是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