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16: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9:49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则流传于《三字经》里的故事,说的是大器晚成的苏洵。为何苏洵几近而立之年才发奋读书?据说苏洵在27岁前是不爱学习的,自我感觉却还不错,在第一次进京考试惨败之后终于幡然醒悟。于是倔强的他回来后他把自己多年文稿送进了火炉,搞得满屋黑烟,让邻居们以为失了火。 还有一则故事,传说中苏轼、苏辙小时候都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苏洵用了许多办法,都不见效。后来他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两个儿子在玩耍时,他就躲在一个他们看得见的角落看书。两兄弟好奇,跑过来看老爸偷偷摸摸在干什么。苏洵每每故意慌慌张张地把书藏起来,于是苏轼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设法偷老爸的书看。由于本身天资聪慧,他们渐渐都迷上了读书。爱读书的三父子,成就了“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的神话。 我更喜欢第二个故事,苏洵因为让儿子读书,*迫自己去读书,不仅苏家享誉四方,也影响着千秋万代。有人说因为苏轼名声太响了,遮盖了苏洵的光芒。其实真的没有必要来比较,父与子本一体,儿子的成就也是父亲的自豪。父母和孩子一起提高,该是追求进步的人群中最幸福的一类了吧。有幸的事三父子同题文章《六国论》,课本选入了父亲的这篇。这篇文章的优点诸如结构缜密,主旨鲜明,说理透辟,语言畅达自不在话下,为何没选才子二苏的文章,不是才气不够而是父亲的这篇真的最适合千年后的语文课堂。讲公开课的老师在总结时说,“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学习这篇课文的结构,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论证有力,有史有今”,看说的多好。的确这是篇标准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正反结合,有事实有假设,谈了古论了今,让我们这些非常想学好议论文写法的众多学子有了摹写的榜样,又像是抓住了根救命的稻草,只要把这套写法了熟于胸,还愁议论文不会写。从这点上看,苏洵又做了件造福千代的事,让青春无限地中学生一写议论文便少年老成,一篇篇看似文笔老练实则道貌岸然。说到文笔老练突然就想到了韩寒,这位17岁就退学的少年天才,现在的职业是作家、赛车手、歌手、知名博客主、杂志主编、社会评论家。当苏老泉始发奋读书籍的时候,他已经拥有无数粉丝。苏洵培养了文豪苏轼,天才韩寒说自己最崇拜的人是父母,可见不是人人都是才子但才子都是父母的孩子。韩寒虽然有无数人追捧,但却不是众人模仿的榜样,因为他的成才不具常规性。韩寒也写议论文,他的那些论文都像是不羁的野马,自由、狂放、冷峻、犀利。他的文章永远不会选入中学课文,因为他不合规矩。对韩寒谈不上喜欢当然也不厌恶,因为同龄的关系便怀着同代人的好感远望欣赏。韩寒的杂文值得看一看,因为在2008年后韩寒的博客便“锁定”在了社会热点问题上。从功利的角度看,我们写议论文不是关注时事吗,看韩寒对时事的评说未尝不是一种新鲜的手段。况且韩寒的文字,语感极强,文字幽默,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再加正确的“立场”,韩寒值得我们去看一看。最近中韩年轻人好像在较劲,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网民对韩国人非常反感,其反感程度居然超过日本。这是怎么回事,曾几何时,韩流之风吹遍中国各个角落,想必物极必反。当韩国青年正乐滋滋地在中国学习文化的时候,却不知祖国已被安上了侵占大国文化的罪名。韩寒对此发了博文《莫名,我就仇恨你》,在文中这样写到“但这是真的么,这些基本都不是真的,除了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有名字上的冲突以外,其他的所有有关韩国掠夺我们文化遗产的事件都是我们自己捏造或者夸大的,这事情说出来其实挺难接受的,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不喜欢你,于是我编造了你来我家偷东西的故事,并且意淫了没偷着被我家的狗给咬了的结局。——但我绝不讨厌韩国,我甚至尊重韩国。如果你了解一些韩国的民主进程,你应当敬佩韩国人民。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他们居然向世界的部分,全亚洲,尤其是中国输出了他们当代的文化。你不管这个文化深刻还是肤浅,韩国做到了,韩国还输出了他的自主商品品牌,而且还都不低端。中国和韩国官方之间始终没有大的敌意,我不明白为什么两国的年轻人会有那么大的敌意,当然,主要其实还是我国不同年龄段网民之间的互掐。我们何必要这些莫名其妙的仇恨和对立。如果有商家在背后做推手,那就更不应该挑起这些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之间的矛盾。”真的是欣赏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思想,这是真正的“用理性的文字表达深邃的思想”,令我佩服的无言。到底该怎样教中学生写议论文,韩寒是学不来的,苏洵也一定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那我们就先学苏洵,把基本的思路要点学的永世不忘,然后我们再现代一点,来看看韩寒对热点的发言。 先教学生学会走路,再放手让他们去跑。真所谓: 写一写,练一练,议论文的要点记心间。 听一听,看一看,韩寒杂文魅力真无边。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9:50
废话 他当然是,绝对是,他不是那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