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5 15: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0:48
对*地壳演化规律的研究,历来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新疆大规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直接论述新疆大地构造演化的论文逐渐增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至今,应用于新疆大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大地构造理论先后经历了槽台说、地质力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历史。前人对此作了大量的工作,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前人的资料来研究西天山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可总结出以下几点规律(图1-3):
1.统一的陆壳基础
在漫长的地质进程中,古老的地核或微板块通过向四周增生拼合,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古*;另一方面,已形成的古*通过裂解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微型板块以及分隔它们的洋盆,构成洋盆与微板块相互镶嵌的构造格局。西天山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各地块演化的历史,就是在前震旦纪所形成的古新疆克拉通基础上,经过数次的“开”与“合”,具有复杂演化过程的历史。各地块有着相似的演化过程和统一的陆壳基础。
2.小洋盆、微古陆、多岛弧特点
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古新疆克拉通的解体所形成的拉张洋盆不能和现代大洋相比,其规模要小的多,可能只相当于红海、日本海、地中海这样的规模。如肖序常等(1990)对新疆的蛇绿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新疆各蛇绿岩带的共同特点是一般都缺少代表岩浆房发育的堆晶基岩、超基性岩,也缺乏具有清晰冷凝边的岩墙群或岩席,厚度也不大,一般不超过3000~4000m,蛇绿岩上部的基性熔岩中常夹有中酸性的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等。由此得出结论:新疆北部只出现过有限拉张和有限洋盆,未出现过“广阔深邃的浩瀚大洋”,由有限洋盆所围限的古板块也以规模小和在四周普遍发育岛弧带为特征。因此,新疆古板块和洋盆的演化格局具有“小洋盆、微古陆、多岛弧”的特点(*然,内部交流)。
3.地壳开、合的有序性
北部的洋盆开始聚合碰撞时,在其南部的相应部位便产生拉张,形成新的扩张中心,表现出地壳开合时空上明显的有序性。例如,寒武—志留纪,北部的萨彦-蒙古洋碰撞由拉张转为闭合,其南部的准噶尔地区和中天山北缘相继拉张开裂,形成斋桑洋盆和北天山洋。晚奥陶世—早泥盆世,随着斋桑洋盆和北天山洋的相继闭合,南天山陆壳拉张开裂,形成南天山洋。泥盆纪—早石炭世,随着南天山洋的闭合,准噶尔地区再次拉张开裂,又重复了下一次的由北向南推进的开合历程。早石炭世—中石炭世,准噶尔晚古生代新生洋盆闭合,西天山地区拉张,形成一系列裂陷槽或断陷盆地,如伊宁裂谷,张裂规模随时间具有逐渐减小的规律。
4.地壳开、合的方向性
新疆地壳结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刚性的菱形或三角形地块夹持在NWW、NEE和EW向的3组强大的线性褶皱带即造山带之间,组成一幅有规律的菱形网格状条块镶嵌的构造格局。虽然后期的构造运动可能使造山带的方向发生了偏转,但这3组线性构造的方向基本上代表了古板块开合的展布方向。
5.造山带的对称性
由于古地壳开合的有序性,不同时期的陆缘活动带、岛弧带常常平行于开合的展布方向,在地块的两侧呈对称性分布。如以伊犁地块为核心,其南北两侧发育有对称分布的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陆缘活动带。其北缘为博罗克努早古生代造山带和更靠北的伊林哈比尔尕晚古生代造山带;其南缘为哈尔克-米什沟早古生代造山带和更靠南的黑英山-艾尔宾山晚古生代造山带。造山带这种对称性分布的特点,形象地记录了随着拉张洋盆的俯冲、闭合、碰撞,*边缘活动带、岛弧带褶皱成山后有序地贴合到古陆块边缘的历程,从而使我们看到古陆块不断增长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