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1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39
今天刚好看到一篇创业公司CEO的故事,他的人生关键词就是“延迟满足感”,在此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这个词,看完文章顿时觉得这个词挺新鲜的。
如果把延迟满足感当做一个教育方式,我认为还是有他的两面性的。
所谓延迟满足感,按照自己的理解,换个说法其实就是我们的老古话“先苦后甜”,我们只有忍住了短期的苦,才能享受长期的甜。从这个词来源的幼儿实验就可以看出来,那些在15分钟内不吃糖的幼儿才能得到2颗糖,那些15分钟内吃了糖的小朋友,就只能由那一颗糖,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苦就是忍住不吃糖,要学会自控,他们的甜就是忍住了15分钟可以多得一颗糖。
先苦后甜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反人性的,对于幼儿来说,难道不应该是让他们的童年快快乐乐的成长更重要吗?如果每一件事都让他们延迟满足,都让他们接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奖励,久而久之是不是让他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呢。
另外一个方面,所谓延迟满足,能够有效达成目的,还在于目标的准确性,如果连目标都是不正确不合理的,那么根本谈不上满足,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来说,要设置好目标,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那些可以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这才是延迟满足的根本。
最后,延迟满足并不适合每一个小朋友,有些人天性就是及时享受,如果一味的延迟满足可能泯灭了他们的天性,还是要针对幼儿个性和性格来考虑。
延迟满足是个很好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强调这一种方式,还是应该辨证的看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0
想让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延迟满足。
百度: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放弃眼前的*。
关于延迟满足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做了一个软糖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跟踪了很多年,到后来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小朋友成就更大一点。
说白了,延迟满足是孩子的一种能力,是控制自我*的能力,也许我们把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说成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凡是能力和本领都是可以培养的、锻炼的。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延迟满足”之后千万别忘了满足,否则会给孩子一种心理就是不守信用,渐渐的失去公信力,慢慢的会产生隔阂不在相信你家长。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飞速加快,物质上又迅速发展,这一切让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要求都能够得到即时满足。现在的孩子,还能体验到我们小时候得到新玩具、新衣服、新学习用品的欣喜吗?还能像我们小时候那么珍惜吗?可能基本上不会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但确实也反映了今天的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上远远不如上一代。
其实我们大人也可以偶尔训练一下自己“延迟满足”,也就是所谓的自控能力。
关于延迟满足,如果好好的引导孩子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
豆瓣、知乎:那颗星
简书:那颗星Star
我是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的那颗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0
答案是不一定干什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延迟满足是什么一个概念,延迟满足,意思就是克制我们的*。从而延迟我们的满足时间,去或者延迟我们的享受。对,他并不是说延迟满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很好,一个教育方式要看一个度。
很多时候需要看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比如说我有之前有接触过一个孩子,他现在是小升初的,她跟她爸爸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嗯,我去买水,然后有人说,我要一定要,等坚持到终点才喝和我说,他说我就不等到终点才喝,我渴了喝,而中途的时候我就把它喝了,特别渴的时候,我觉得这就很好啊,因为我觉得有些东西不一定说一定要完全照搬。
首先延迟满足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好的教育方式,但不是唯一,也需要注意把握一个度,有度的把握这样子时。一个好的教育方式都是好的,主要是在于我们怎么用,怎么去抉择?怎么去做好。
就像我的学生说的,我在中途把水喝了,因为他觉得即使解决了问题,有时候她就会说,嗯有时候我们可以不定期的短信讲,你不一定说一定要颜值高,最后,嗯我觉得教育方法不能专一,要去结合来使用,不能单靠一种教育方法,要根据孩子情况来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及时同一个原因。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限购荣,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结合孩子的情况来确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或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3:41
我觉得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绝对好的。尤其是某一种单一的方*。比如延迟满足,比如敏感期教育。
我曾经和孩子有过这样的对话。
有一天孩子找到我:妈妈,如果我的魔方转到20秒以内,你可不可以给我买一样东西?像某某的爸爸那样。
我说:不好。
孩子一愣。
我说:你想要什么直接告诉妈妈,现在就买。不需要条件。
孩子瞬间被甜到了。
在这个时候,我没有用“延迟满足”,是因为我知道,对于原本就自律性很强的儿子来说,他已经不需要通过这些来培养所谓控制力,他需要的是紧张的学习之余,对于玩具的需求妈妈一如既往的高回应。
还有一个例子。
邻居带孩子去超市购买日常用品,五岁的孩子看到了玩具*想买一把,妈妈不同意,觉得需要克制孩子的购买冲动,于是对孩子说:如果你每天听话,就可以攒一个印章,集满20个印章,就可以换这把玩具*。
孩子立马哇哇大哭,妈妈很受挫。我是在贯彻延迟满足呀,为什么孩子不配合呢?
5岁的孩子,当然不配合。喜欢的玩具近在迟尺,而妈妈却要求他集满20个印章,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遥不可期的。
这样的“延迟满足”的方法用多了,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孩子会越来越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愿意满足我。幼儿的大脑发育现状是不能让他们理智地克制*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延迟满足,会伤害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总是不满足他们的愿望。
所以,延迟满足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这需要父母判断是否是在合适的情景中,比如交往过程中游戏的安排,需要轮流玩,这就是延迟满足,比如孩子饭菜太烫,需要等一等再吃,这也是延迟满足。
我们不能单一地觉得所有的情境下都可以运用延迟满足,也不能单一地觉得所有的情境下都必须即刻满足。
这需要我们做出合理判断。
更多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半夏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