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淮山茯苓汤功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3
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
《古今医鉴》之茯苓汤
【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辨证】脾虚水泛。
【治法】养血清热,利水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类别】其它
【出处】《古今医鉴》卷十二
《易简方便》之茯苓汤
【药物组成】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处方来源】《易简方便》卷六。
【方剂主治】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顾氏医径》之茯苓汤
【药物组成】茯苓、远志、菖蒲、竹黄、姜汁、竹沥,
【处方来源】《顾氏医径》卷五。
【方剂主治】小儿喜惊易悸,痰热内盛。
茯苓汤一
【药物组成】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一。
【方剂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茯苓汤二
【处方】 白术4两, 茯苓2两, 甘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 白术崇土燥湿, 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鸡峰》卷十八
茯苓汤(一)
【药物组成】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方剂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方剂功效】消热气,调血脉,理中。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茯苓汤(二
)【药物组成】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