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要原创哦,不要是百度前几页的,容易和同学写的一样,800字左右,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3: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8:29
读《红楼梦》有感
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曹雪芹所写的贾府繁花似锦的日子,有可能反应康熙盛世的意思,但是作者亲身经历了家族巨变,深深地感悟到福祸相依的道理,所以,全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的根源,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必然没落的道理。在书中,作者读宝黛爱情给予支持和赞美,对不幸结局给予同情。另外,曹雪芹还是一个经济学家,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的介绍与描写,反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就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次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本回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再次描写了贵族生活的浮华、浪费和奢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着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在《红楼梦》作者的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一个事故圆通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取怜的老妇,向来各家说法不一。
单拿一双老年四愣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的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活,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实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提出沉重的谴谪。
本回事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刘姥姥对大观园的描述,侧面描写了大观园的奢侈及浮华;通过刘姥姥的逗笑,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那么的大相径庭。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怜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8:29
不知道楼主要什么层次的,我写简单点,希望有用。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一部小说可以吸引众人趋之若鹜,甚至专门形成了一种学科—“红学”。直到自己亲自读了《红楼梦》,才完全理解了热衷“红学”的人的心中哪种炙热。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融合了文学、艺术、医学、建筑、民俗等等各方面的社会百科总集。
初读《红楼梦》,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因为人物实在太多了,完全分不清荣宁两府的人物关系。心中有画方能成诗,无比慨叹,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使得作者有如此丰富的思维,到底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悲欢离合才能够敷写出诸多迥异的痛彻心扉的篇章?
同一般读者一样,初读下来只记得些许热闹的场面,对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加以评判,甚至把自己融入这些角色中,想象自己经历这些浮华与磨难,然后心生悲戚,作一长叹。但是当我抛开欣赏故事的猎奇心态,仔细品味的时候,那种豁然开朗如同发现世外桃源一样。
首先是整部作品的风格,给人一种平实之中深含典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各个故事结构严密,脉络清晰,完全无矫揉之态,对比我以前看过的古典小说,几乎找不到俗套的感觉。而且故事之中常常埋下伏笔,前后文相照应,非常独特。第二是人物的描写生动立体。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大的亮点在于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安排了不同的出场方式,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熙凤的登场,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与读者见面的第一眼就奠定了她的身份特征。然后就是对人物的全面塑造运用了详细的服饰、神情、言语、动作和心理描写,有的甚至还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没有一味地褒扬或是贬低,这在古典小说中并不常见。再者是书中贯穿的各种文学形式。有诗词、灯谜、楹联、谶语......展现出封建贵族子弟学识的丰富和深厚的文化涵养。《红楼梦》不仅用绚丽的笔法叙述故事,也用专业文笔记录民生。《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可谓是宏伟、简约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高明的艺术、精湛的女工、考究的饮食都让人“瞠目结舌”......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太多人去研究《红楼梦》,但是终究是没有人可以完全领悟透这一部伟大巨作的精髓,毕竟曹公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代的人也再不能经历也不能目睹封建时代中的聚与散,《红楼梦》留下的只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