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13:5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2:24
公元211年,对刘备来言是个重要的年份。刘璋派人送来消息,请刘备入川。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特邀贤弟,咱哥俩一起来揍张鲁!这对刘备来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着他能否笑傲三国。
但就在此刻,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刘备竟然把诸葛亮留在了荆州,等于弃用了。反而带着刚刚加盟刘备团队不久的庞统!这是为何?
有人说,这太正常了,荆州当时是刘备的根基,去西川前途未卜,自然留诸葛亮守荆州根基。这怎么叫弃用诸葛亮?
非也非也,须知荆州是四战之地,争夺天下的要冲所在。后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孙权为何非要背信弃义,偷袭关羽?不就是怕天下有变时,关羽率水军顺流直下,攻打他的江东吗?所以这就注定了,荆州不能当根基。唯有进川,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不是弃用诸葛亮是啥?
所以,若想明白刘备为何弃用诸葛亮,却带着庞统,就必须先从诸葛亮的身上说起。皆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其事业的发展,曾遭到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曹操征讨荆州时,刘备的当阳之败,差一点刘禅都死在这里。
但在当阳之败前,刘备曾带着新野的百姓,来到荆州城下。诸葛亮便趁机建议:想摆脱如今的危机,就只有趁机拿下荆州城。但刘备却说了一句:吾不忍也。(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也就没有其他表示了。由此刘备带人离开,最终遭受毁灭性的当阳惨败。
咱不讨论,刘备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只说当刘备做出决定后,显然诸葛亮就不再坚持了。也就是说,对于诸葛亮来言,他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我提建议,采纳与否,老大说了算,但却道德感优先!
这点在后面也表现得非常清楚。如,刘备非要发动夷陵之战时,只有赵云等劝阻,不见诸葛亮出头。这说明了什么?不是诸葛亮见风使舵,而是诸葛亮是一位君子!
趁刘表死后夺荆州,诸葛亮自己也明白,这事拿不上台面来。故而刘备以“吾不忍也”否决时,诸葛亮心里面也是相当认可的,故而不再说什么了。同理为何杀刘封时,诸葛亮那么强悍?几乎是*着刘备。只因刘封所作所为,纯属小人之举!
明白了这些,就能明白诸葛亮为何成为了千古名相了,你就找不到他有一件事,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且道德水平也让人高山仰止。这种人其实也就注定了,是一位“守成”的牛人,但开拓性这类事情,就不是诸葛亮的专长了。
反观庞统,却是一位开拓性人才!最能说明此点的是,在刘备为了进川而犹豫不决时,他说的这句话,那是相当犀利。先指出了荆州是四战之地,不可长久,跟着就针对刘备对刘璋,再一次的“吾不忍也”(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如下: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出自《三国志》)
翻译过来就是:自古以来,变,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情。刘老大你不能总抱着那些“仁义”不撒手。你瞅瞅春秋五霸,哪个是道德君子啦?在逆境中,要开拓进取,不要被束缚住手脚。在顺境时要回报,也可以理解为“补后账”。对刘璋,你也可以这样啊,你拿下西川后,完全可以给刘璋一个地方,让他天天吃着火锅,唱着歌……这怎么就不仁义了?你若是现在不做,必会成为别人的“午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2:24
可以看得出刘备十分的信任诸葛亮,刘备不用诸葛亮是让他留在荆州辅佐,关羽守城。如果进西川失败,最起码还有老基地。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2:25
因为庞统的军事才能比诸葛亮更出色,所以才带着庞统让诸葛亮留在荆州处理正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12:25
因为当时诸葛亮还要留在荆州做大事,为了稳固后方,所以这种开拓前方的事情,他带着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