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11
共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6:10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简史》这个译本是英文版流传40年后,在冯友兰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7:28
如果你是普通人,建议把它当成知识读本来读,不要过于思考内在的逻辑;如果你有较高的追求,那一定要过古文关,要有一定基础,此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书中也多次提到比如孟子的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相比等等的东西。所以,东西方比照着来,你会发现共同点其实很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9:02
既不合中国经史传统,又违背了现代学术实证精神,与考古事实也多有冲突,就是高级版的于丹,当心灵鸡汤还是不错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0:54
我是一般读者,很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读其书,如享大餐,有滋有味。如临美景,赏心悦目。冯先生语言平实不张扬,娓娓道来,多有睿智,见人之未见,道人之未道。如论孔子,"可知孔子之所谓天,乃一有意志之上帝,乃一`主宰之天`也。"有人反驳冯友兰此论,引"天何言哉"之言为证。,冯说,这句话正证明天能说而不说,否则这句话就没有意义。我们不说石头不说,也不说桌子不说,因为石头桌子,本来就是不能讲话的物品。这样,反驳冯友兰的人举证,反证明了冯友兰立论的正确。读来,真为冯的睿智忍俊不禁。:但我想,冯也受到时代的*,其学术思想未仔到充分发展,这是揣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3:02
冯友兰的这部作品梳理了从子学时代开始一直到经学时代结束(康有为为止)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时间跨度虽然大,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儒、墨、阴阳、名、道、法六家的思想。如果从纯知识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你的目的是把它当成一部哲学知识百科全书来说,那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5:26
当时西方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则更注重人事,注重修养,注重内圣之道,不注重知识,对宇宙的研究也较简单。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重视的就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知识论较少),可谓完成了从为人处世哲学到人生哲学的转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8:08
就是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提高你的思辨能力,甚至做到举一反三的话,那就会很困难。首先,你要具有很深的古文功底。我承认我的古文功底很差,所以读此书之时经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得百度去查某些古文字句的意思。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一列出,冯大师就直接开始解释了,而你如果没读懂这句话,后面的解释是完全看不懂的。第二,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哲学著作读起来大多很累,而且枯燥乏味。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21:06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这句话其实是很肤浅的;你也会知道,佛家对中国古代哲学造成了什么影响;你更会了解,各种电视剧里常说的朱熹也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更会惊奇,原来周敦颐那么厉害,他是理学的开拓者。总而言之,如果你没有什么哲学基础,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扩充你的哲学史知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0:20
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他在国内任教时写的课本,相比他在国外讲学的英文讲稿《中国哲学简史》和老年时应某种需要而写的《中国哲学史新编》,静水认为,《中国哲学史》最为系统全面,价值更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3:52
在学校时,静水曾对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爱不释手,当时不仅被他的渊博学识和哲学智慧所折服,同时还能享受到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诸多哲学家的思想盛宴,实在震撼心灵,受益匪浅。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07:40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就已经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册上,是没有“哲学”二字的。既然要作“哲学史”,自然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然后才有“哲学史”。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11:44
冯先生自比境界如庄周,却不知离端极之谓中,如明道论荀况,一句性恶可知其未见大本。读其书广见闻即可,不可依归其未诚明之见。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16:06
冯友兰讲中国没哲学是正确的。但他又写出中国哲学史纯粹是胡说八道。把冯友兰当骗子处理是正确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20:44
冯友兰老先生很认真的写了《中国哲学史》。引经据典的说明道理,详尽系统的讲述史实,可靠、可信。令读者爱不释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0 01:38
哲思、哲理,中国古代都有。而哲学嘛,因为汉朝独尊儒术,就把其它各家哲思民间虚化了,这样,中国古代的哲学就没有形成正式的学科。而宋明理学出来后,是可以看成是中国哲学的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