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7:13
角度:一个人器量的大小,与其人生际遇的关系。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7/2/10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13 http://www.amtb.tw/52/52-180-13.xml 我们之前跟大家交流到,教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定是先懂孝道,有爱心、有肚量,这样他的人生才能走的平顺,走的有价值。所以这心量一定不可以太小。其实我们看,假如孩子心量很小,那在求学也好、工作也好,常常都是跟人家处不来,常常都是愁眉苦脸,然后一开口就是一大堆抱怨。那我们有没有看到孩子肚量现在是小还是大?有一个徒弟常常都跟师兄弟吵架,这个*看了不动声色,有一天就叫这个徒弟过来,然后就叫徒弟拿了两包盐过来,叫他去倒一杯水,叫徒弟先把一包盐倒到这杯水里面去,把它搅一搅,然后叫徒弟喝一口。诸位朋友,这包盐倒到这杯水下去,喝下来是什麼味道?很怎麼样?大家一定没喝过,不是很咸,是很苦。加一点盐是咸的,整包盐倒下去都变苦的。结果这一喝,印象还是很深,觉得很苦。 过了几天,*带著他们这些师兄弟到大自然,到郊外去。看到一潭湖水,那个湖非常大,*叫这个徒弟:你把另外那包盐倒到这个湖水里面去。徒弟照做,倒下去。倒了以后,*说:你喝一口这个湖的水。结果徒弟一喝,什麼味道?你们也没喝过,湖水是甜的。这个学生若有所悟。为什麼同一包盐倒到杯子跟倒到湖里,喝出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那个杯子容量那麼小,所以肚量小,那人生尝起来一定是苦的,看这也不顺眼,看那不顺眼。假如人生的肚量像这潭湖一样的宽广,那喝起来什麼味道?甜的,不会跟人家计较,心广天地宽。所以这个孩子的心量很重要。现在得忧郁症的比例也很高,那都跟心境、处世的心态有直接的关系。上次我们跟诸位朋友提到了父母教育里面,提到了十多跟十少,这些原则能教出比较有肚量、比较懂得做人的下一代。我们再复习一下上次说的「十多十少」。 2007年怀恩佛学讲座《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7/3/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200-07 http://www.amtb.tw/52/52-200-07.xml 有一句古话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个士就是指读书人,器就是心量,识就是深远的见识,可以看得很深远,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而后就是先后顺序。但我们现在孩子一个礼拜排的、学的,这些数学、跳舞、珠算,一大堆的文艺排得满满的,但是有没有教他扩宽心量?有没有教他人生的见地、智慧?假如没有的话,那就本末倒置。 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6/12/16 台湾桃园孔庙 档名:52-180-05 http://www.amtb.tw/52/52-180-05.xml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都是指一个人的心境,他有非常恢宏的气度,心量很广大,很有见识,可以看得很深远,就是很有智慧。我们一开头讲到,对圣贤的教诲都要有信心,我们才能得利益,你没有信心,这句话你就不得受用。你看,这句话现在几个为人父母的人认知到了?教育好一个孩子,首先是他的心量跟他的智慧要看得很深远,那我们看现在孩子的心量怎麼样?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假如这个颠倒了,我们上次讲到心量狭窄跟心量广大,一个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所开的是一千多年不败的家风;范仲淹先生的后代子孙到清朝以前,总共出了七十二个尚书,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七十二个*级以上的*,宰相也是很多个。所以这千年来家道最兴盛的就是范仲淹先生。 而很可能范仲淹先生那时候在努力忧国忧民,照顾他整个宗族的生活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人说:范仲淹很傻,傻到连死了棺材都买不起。假如现在有一个人真的忧国忧民,然后死的时候连个棺材都买不起,我们会怎麼说他?所以到底谁傻很难说。虽然他们家买不起棺材,但「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多布施一些穷困的人,然后让他的家族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这分道义传给了他的子孙。所以有了这麼宽广的气量,对家族才能绵延千年不衰。不只对家如此,对国亦如此,我们刚刚看到七十二个*级以上的*,代表整个一千多年来,在每个朝代,不管是兴盛的时候或者是在衰败的时候,范仲淹的子孙都在其中救民於水火,都担任重要的职位。 上次我们也有提到,范仲淹先生在他们家的祖堂取名叫什麼堂?岁寒堂(幸好你们回答出来了,不然我下次不敢来了)。岁寒,那是取自《论语》孔夫子的教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那就代表著希望他的子孙在任何朝代交替的乱世当中,也依然能够坚定他的气节,造福於人民。清朝为什麼这麼重视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范仲淹的后代子孙范文程,他那时候看到明朝气数已尽,满清气数比较旺,很有可能拿下天下;但是在朝代交替当中会有很多的杀戮,他赶快去亲近皇太极,把中国文化的道理告诉他,减少很多杀戮屠城,那不知道救了多少人。以至於满清入关以后,不是用他们的文化来治理中国,而是用几千年的圣贤教诲治理中国,把乱世很快就平定下来,一开就开了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所以范仲淹的子孙在整个中华民族当中,那积的阴德不知道有多厚,我们都算不清楚了。但最重要的,就是范仲淹这分心胸气度,还有这分气节时时在提醒他们的后代。而范仲淹的后代都会得到他们父母还是爷爷、长辈的一些教诫都提到,身为范仲淹的后代,做好是你应该尽的本分,做得不好会侮辱千年的祖宗。所以他们的家教都非常的严格。 另外,历史上一个反面的例子,上次我们提到曹操,他就没有宽广的气量,所以自己拿到权力之后,干了很多遗害人民甚至国家的事情。他在逃难过程,本来他父亲的一个朋友要帮助他,让他住下来,他还因为疑心把他们全杀掉了;后来知道原来是误杀,他居然讲了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你看,心胸这麼狭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心胸宽广才能感来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众志成城。其实,我们很冷静的来看,在现在的社会绝对要有人和,家道事业才能好、才能有成就;绝对不可能靠一个人家庭就好了,靠一个人事业就发达了,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都很清楚人和很重要,我们什麼时候成就孩子未来的人和?就是在他现在的心地当中成就他未来的人和,就是这个宽广的心量。《论语》里面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是结果,原因这《论语》都讲得很清楚,「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觉悟的人会在原因当中下功夫,迷惑的人只希求那个结果,但是又不种好的因,再怎麼希求也得不到好的结果;每天就在那里做白日梦,患得患失,别人的孩子都能这样,我的孩子为什麼不能这样?刚刚我们念的这句《论语》就了解到,一个人对他人有恭敬的心,他就能感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弟子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长养恭敬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就成就了一个孩子主敬存诚。 中国的学问,主敬存诚,对人都是一分真诚恭敬的心。荀子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先从恭敬心开始的。我们的孩子成绩要好,对谁恭敬?对父母恭敬、对老师恭敬、对学问恭敬,他一定学得好;甚至於对课本,《弟子规》这本书恭敬。诸位老师,当我们拿著这本《弟子规》给我们的学生或给我们的小孩:这本是人家送的,不用钱的,拿去。他用不用心学?是!他没恭敬心。但是假如这本《弟子规》要拿给孩子的时候,告诉他:这本是依照孔老夫子的教诲编成的,而且是几千年文化的集大成,所以这本《弟子规》就好像五千岁的老人,五千岁的老人有很高的智慧,它能成就你一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这本书是杨淑芬老师一笔一划用她的真心写出来的。孩子看到这本书都想到这些情景,又是很多无私付出的人出钱来印的,然后才送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要以至诚恭敬的心来学每一句,学一句要做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