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作品都表达了什么?为什么不少人都很怀念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7:39
三毛的作品是她的人生故事的记录,难能可贵的是故事中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践行。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学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她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人们喜欢三毛的文字,更喜欢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感动于她和荷西的爱情故事。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三毛曾经对姐姐陈田心说:“姐姐,你的一生白活了,我的一生可是你的十倍。”三毛虽然只活了短短48岁,但她短暂一生,胜过我们十世。
《雨季不再来》:该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辍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这本书中透露的纯真情怀和异质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性格的痕迹。
此篇是三毛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三毛追求的生活是脱俗的,她的作品是她的灵魂奔驰的痕迹。我们觊觎那样的精神,但无法企及那样的行动。所以我们只能拜读、想象、向往、和瞻仰 ,然后在世俗的生活中感慨人生的无奈与荒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7:39
作者:Echon来源:知乎
三毛的作品主要是记录她的生活,童年,出国求学,和荷西结婚,定居沙哈拉沙漠,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荷西死后回台湾开始到处游历。看过三毛作品的人都可以感觉到文章中所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很自然,很舒服,没什么深刻的哲理,她只是通过她的作品告诉了世人人可以这么活!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到什么就去做,为了心中的梦可以不惧怕任何现实,即使是沙哈拉沙漠那么艰苦的生活环境她也坚持了下来,而且还过得很洒脱,很开心,我觉得这是我最佩服,也是最喜欢她的一点。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她,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吧:
首先,她当时的影响力真的很大,作品一经刊出就轰动了整个台湾,后来还蔓延到了*,那时候年轻一代对于三毛的狂热是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当红明显的。轰动的原因上面也说过了,在那样一个年代,能有几个女人能够活得想三毛那么洒脱,无拘无束,无畏无阻,她记录的那些生活中的事情在中国的读者看来吸引力也是很巨大的,再加上三毛那仿佛女儿红一般越酿越醇的文笔,轰动只是一种顺其自然。
其次,三毛的一生其实是很坎坷的,小时候自闭症,没什么朋友,逃课辍学,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后来初中毕业就独自一人出国求学了,后来还去了沙哈拉沙漠那种地方定居,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爱情方面,第一个想要托付终身的人结婚前一天的晚上突然死了,第二个托付了终身的男人结婚六年后也死了,荷西的去世应该是三毛整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相处了六年的丈夫突然离去对于三毛精神上的打击是空前巨大的,此后直到去世她也没能真正走出那段阴影。
这里要补充一点,三毛三岁开始看书,涉猎很广泛,中外经典名著,言情小说,历史地理,武侠奇幻,而且她记性很好,看过的基本就不会忘。但是这里有一个弊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是要强于普通人的,而精神上的打击对于她的伤害也是比普通人深的,三毛在感情方面是非常敏感的,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荷西死后她对于感情的敏感已经非常突出了,所以三毛在这前后的文章给人的感觉相差很大,对于身边人的爱她变得特别小心翼翼,生怕一不注意就会飞走,就像荷西离开她一样,让她触不及防,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坚持下去。
个人总结上面两个原因使得三毛在中国文坛上变得独一无二,后来的女作家很少有她那么真,那么洒脱的,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