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56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虽说是蜀地,但是不可同日而语,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蜀中所面临的外界因素和内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
秦国当年占据蜀地的时候,蜀地还是一片荒芜,就相当于开拓荒地。那个时候那个地理位置几乎和平原地区就没有什么联系。而且秦国主要占据了蜀地最为富庶的成都,纵观整个巴蜀地区,唯有成都平原土地肥沃,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都说蜀中富庶,因为蜀地就那么一块。
反观三国时期,益州作为蜀国的大本营,除了成都平原,四周皆为崇山峻岭。土地贫瘠也就算了,连块能种粮食的平地都难找,成都就是再富庶,支持整个蜀汉也是有点吃力的。
而秦国国情就和蜀汉不同,秦国当年的国土覆盖了部分中原地区,也就是说蜀地对于秦国来说不是唯一的依靠点。因为他不缺肥沃的土地,只要把成都平原打造成粮仓,给前线的地区做补充粮草的工作 ,这样秦国就有了双重保险,如虎添翼。而且事实证明秦国的目光长远为他赚取了优势,在秦赵两国遭遇旱灾量收锐减的时候,秦国凭借蜀地囤积的粮草,成功获取了战争的胜利,所以秦国和蜀汉对于成都平原的索取都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两个时期蜀地的内部环境也大有不同。
我们先看秦国,在当时那个开化程度比较低的时期,人们面对山河之险还是比较头疼的。加上蜀中周围都是天堑地壑,几乎不会受到外族部落的入侵和*扰,秦国只管顶住中原和北方的压力就行了,不至于分身乏术。
反观三国时期,蜀汉的国土面积已经远远超出了成都平原,边境和外族接壤,隔三岔五就会受到*扰和入侵。诸葛亮执政时期,为了给北伐做准备,把周围的隐患都排除了一个遍,即便如此蜀汉隔三岔五就要*一次叛乱,非常牵扯精力。
不仅如此秦国当时*生态要比蜀汉好的多,自己国内*的比较少,举国上下心思都在一条线上。而蜀汉可不一样,整个益州党派林立,矛盾重重,让本来就精力不足的蜀汉双脚和灌了铅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累得气喘吁吁。蜀汉面对的内忧除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反叛,还有朝堂上的各怀鬼胎。我们都知道蜀汉对比曹魏和孙吴来说已经占据下风了,严重的内耗也不支持诸葛亮能主持蜀汉像秦国那样逆袭。
况且人口也是一个大问题,夷陵一战,蜀汉的大半军士覆没,元气大伤。诸葛亮虽然主持了几年稍有恢复,但是远远没有鼎盛时期兵强马壮,民少兵寡的现状也*了蜀汉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用疲敝来形容当时蜀汉在我看来分量不太够,蜀汉凭借一州之力去行一国之事,能用的资源有限,处理的事务繁杂。所以诸葛亮所说的“益州疲敝”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组成的。不单单是说土地粮食不够,更多的是精力不足,元气难以恢复,不能全心思放到北伐大业上去。
总的来说蜀中对于秦国来说那是锦上添花,对于蜀汉来说那是雪中送炭,但是锦上无花尚且可行,雪中无炭那就得活活冻死。等到曹魏五路伐蜀,真正的凛冬来袭,蜀汉如同纸糊的一般,一触即溃,刘禅率领百官投降,哪有秦王扫六合的气势?
所以“疲弊”是诸葛亮安慰刘禅的话,我感觉用“凋敝”更合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56
因为所处年代不一样,秦朝时期只占领了最富足的地区,而三国时期,最富足的地区蜀国的基地,除了基地其他地区都很荒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57
虽说是蜀地,但是不可同日而语,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蜀中所面临的外界因素和内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2:57
因为蜀汉长时间对外发动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兵力,使得益州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才会说益州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