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写母亲和孩子的心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17: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16:42
一、文本分析:
对于散文诗的学习,前面在《金色花》一课中我就已经明确了以体会情感为主。而这篇文章的情感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表达对母爱的赞颂。但作者将这种爱置于诗化的环境中,以诗化的语言来表现。而要体会到这种诗化之美,同样需要比较阅读。并且,是以不同的文字进行比较,以比较来串连起文本的不同部分。
文中的比较有两个,一是心理的变化,一是对荷叶、荷花的描写。心理的变化,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而那被慈怜荷叶关怀的荷花,与开头对家乡院子中荷花的描写呼应,表现对于家庭、亲情的依恋。引导学生们比较描写的变化,进而去理解对亲情、对生命的依恋之情,这是整节课的主要脉络。同时,文中还有一些细节同样也让我们品读,例如在雨中“我”的动作、“无遮蔽的天空”与“无遮拦的天空”之间的区别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去体会文中充满诗意的爱。这时,再补充一些相关的诗篇,可以将作者笔下的母爱延伸出去,与《金色花》一样,感受更加博大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文中展现的亲情。
2、通过延伸阅读体会亲情中蕴含的博爱。
三、教学准备:
《繁星 春水》、《飞鸟集》中相关的诗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有关母亲的话题是说不完的,冰心先生作为现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作品的主题就是歌颂母爱、歌颂亲情。在她的散文诗集《繁星·春水》有这样一首小诗“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明月、小园、藤萝,富有诗意的风景,母亲的膝上又与其是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同样把自然界中富有诗意的场景与母亲联系到了一起,那么作者想如何表达这份情感呢?
2、自读活动一
这同样是一首散文诗,在学习《金色花》时,我们了解到散文诗最大的特点是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结合在一起。那么作者在文中如何表达情感,又是如何与外界的景物相结合呢?细读全文,在书中划出。(自读,自己找出作者表达情感的语句及其对应的外界景物。归纳总结)
有些烦闷——繁杂的雨声、白莲已经谢了、红莲开满了
不适意——大雨愈下愈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敧斜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大荷叶)倾侧了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心中深深受了感动——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朗读4-8节,注意在语气上体现出心理的变化)
总结:其实外界的环境并没有变化,大雨始终如故,是什么使作者的心绪发生了变化呢?在她的笔下,如何将不同的景物对照来写呢?
3、自读活动二
提示:
找出文中景物对比、呼应的地方。(同桌合作,找出相关例子并思考其作用)
对比:
白莲已经谢了——(红莲)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繁密、愈下愈大——流转无力的水珠 勇敢慈怜的荷叶
(红莲)左右敧斜——不摇动
总结:红莲立在绿叶中,得到了绿叶的守护,因而不会如小船般随波而去,依然亭亭地立着。
对应:
无遮蔽的天空——无遮拦的天空
提示:两者看似相同,但是用词上有什么区别?(可以结合上下文思考)
(“无遮蔽”主要是头上没有遮盖,与下文中荷叶对红莲的保护对应。“无遮拦”主要指无法阻挡的一切,那就不仅仅是现实的雨点,也包括心中遭遇到的一切伤害,与上文中“心中的雨点”对应。)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三蒂莲、三姊妹——(红莲)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我是红莲
提示: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开头讲述家乡的庭院呢?
(红莲就是她们姊妹的象征,在母爱的荫庇下渐渐成长)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九年前的一个月夜
提示:这两处时间的交代有什么意义?
此时的作者离开故园已久,但离家前美好的记忆却时时萦绕心头。就在那个美好的月夜中风雨忽来,这或许并非是写实,但却与她此刻漂泊的内心对应,而这段美好的记忆也让她在外界的风雨中找到内心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