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4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3:50
现在的求职状况是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说7、8年前的状况是各个专业转CS的话,现在是全民转AI。各个专业的,例如自动化、微电子、机械、通信、电子信息、材料专业,都有大量的学生在学习机器学习(主要是深度学习)。19年8月份帮忙面试了6个提前批的应届生,都是985和211的,好像没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不过以前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大家好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但是印象中好像有四个同学回答的还是可以的。从ResNet到MobileNet,从SVM到XGBoost,都回答的头头是道(但是都不是很深)。另外,有个朋友做AI社区的,把我邮件放到他们的内推文章了,结果我收到了接近50份左右的简历,基本985、211、普通一本的都有,想当年,我参加17年秋招,投递我就职的公司(CV四小龙)的人还很少,去东南大学的校招才十来个人参加,旷视在南京大学的宣讲会留下来参加笔试的,也应该没有40人。现在的情况是,211以下的基本很难找到AI独角兽的算法岗位了,除非是你有非常厉害的特长。依图今年的算法岗位竞争据说100:1,进BAT的算法岗更难。当前的AI状况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已经从感知智能转向认知智能了,在CV方向,感知的基础算法(例如ResNet、SSD、YOLO、UNet、FaceNet、ArcFace)都是2018年前提出的了,2019年有突破性的、实用性强的算法基本没有出现了。深度学习算法增长增长缓慢后,导致的结果:基础的算法越来越模块化,调用它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低,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大家都会BP推导,都能讲清楚ResNet、SSD、YOLOv3的原理,导致竞争空前激烈;公司对算法工程师的需求数量降低,至少不需要再养很多人去*文了。公司对算法模型的需求,在收集整理好数据,直接调用模块化的算法去训练,甚至使用AutoML来自动搜索模型架构就好了。现在AI独角兽应该都在把重点转向产品,或者收缩战略,集中到核心场景中了。就像近期地平线裁撤AIoT部门不少员工,将重点收缩到占公司收入大头的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的研发中了。我猜测,后面各个AI公司会精简优化规模庞大的研究院,分流到相应的产品部门去。我并不是要看衰AI,个人后面的创业方向是做一个服务AI公司和个人开发者的产品,所以AI越繁荣,其实对于个人来说反而机会越大。只是,我越来越觉得,后面应该不存在体量庞大的AI公司,而应该是各个以AI为核心的产品公司,例如做工业检测、物流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客服的各个产品公司。做在线算法API服务的,大概率会集中到BAT、华为这几家出售云服务的公司(API搭配他们的云计算出售)。而纯做算法的公司,肯定是规模小,团队精悍,聚焦有限几个特定场景的公司。另外,虽然算法岗位去大公司和明星公司比较难,但是去规模中小的公司还是不难的。毕竟我国又不是只有BAT 、*、 华为、商汤、旷视这几家,中国还有多少万家做算法相关产品的小规模公司呢。如果非常想去大公司,可是算法能力又没那么硬核,可能还是做前后端、客户端开发进去的概率更大。写了一篇更系统的文章假期在家,写了一篇关于中国AI公司发展前景的文章,对AI发展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关注一下关于应届生offer选择的建议,请看这篇:————————————————————————————————————文末打个广告,我开了一个公众号:AIZOO,会在里面分享人工智能相关的实用的、前沿的技术和资讯,欢迎大家关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5:08
从长远来看,是能促进人类进步的哈 我们现在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有的哲学家认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实现的,那么强人工智能也是可实现的。比如SIMON BLACKBURN在其哲学入门教材 THINK 里说道,一个人的看起来是“智能”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个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样是智能的,还是说她/他仅仅是看起来是智能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4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8:34
机器人 可以用于酒店服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3:50
现在的求职状况是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说7、8年前的状况是各个专业转CS的话,现在是全民转AI。各个专业的,例如自动化、微电子、机械、通信、电子信息、材料专业,都有大量的学生在学习机器学习(主要是深度学习)。19年8月份帮忙面试了6个提前批的应届生,都是985和211的,好像没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不过以前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大家好多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但是印象中好像有四个同学回答的还是可以的。从ResNet到MobileNet,从SVM到XGBoost,都回答的头头是道(但是都不是很深)。另外,有个朋友做AI社区的,把我邮件放到他们的内推文章了,结果我收到了接近50份左右的简历,基本985、211、普通一本的都有,想当年,我参加17年秋招,投递我就职的公司(CV四小龙)的人还很少,去东南大学的校招才十来个人参加,旷视在南京大学的宣讲会留下来参加笔试的,也应该没有40人。现在的情况是,211以下的基本很难找到AI独角兽的算法岗位了,除非是你有非常厉害的特长。依图今年的算法岗位竞争据说100:1,进BAT的算法岗更难。当前的AI状况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已经从感知智能转向认知智能了,在CV方向,感知的基础算法(例如ResNet、SSD、YOLO、UNet、FaceNet、ArcFace)都是2018年前提出的了,2019年有突破性的、实用性强的算法基本没有出现了。深度学习算法增长增长缓慢后,导致的结果:基础的算法越来越模块化,调用它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低,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大家都会BP推导,都能讲清楚ResNet、SSD、YOLOv3的原理,导致竞争空前激烈;公司对算法工程师的需求数量降低,至少不需要再养很多人去*文了。公司对算法模型的需求,在收集整理好数据,直接调用模块化的算法去训练,甚至使用AutoML来自动搜索模型架构就好了。现在AI独角兽应该都在把重点转向产品,或者收缩战略,集中到核心场景中了。就像近期地平线裁撤AIoT部门不少员工,将重点收缩到占公司收入大头的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的研发中了。我猜测,后面各个AI公司会精简优化规模庞大的研究院,分流到相应的产品部门去。我并不是要看衰AI,个人后面的创业方向是做一个服务AI公司和个人开发者的产品,所以AI越繁荣,其实对于个人来说反而机会越大。只是,我越来越觉得,后面应该不存在体量庞大的AI公司,而应该是各个以AI为核心的产品公司,例如做工业检测、物流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客服的各个产品公司。做在线算法API服务的,大概率会集中到BAT、华为这几家出售云服务的公司(API搭配他们的云计算出售)。而纯做算法的公司,肯定是规模小,团队精悍,聚焦有限几个特定场景的公司。另外,虽然算法岗位去大公司和明星公司比较难,但是去规模中小的公司还是不难的。毕竟我国又不是只有BAT 、*、 华为、商汤、旷视这几家,中国还有多少万家做算法相关产品的小规模公司呢。如果非常想去大公司,可是算法能力又没那么硬核,可能还是做前后端、客户端开发进去的概率更大。写了一篇更系统的文章假期在家,写了一篇关于中国AI公司发展前景的文章,对AI发展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关注一下关于应届生offer选择的建议,请看这篇:————————————————————————————————————文末打个广告,我开了一个公众号:AIZOO,会在里面分享人工智能相关的实用的、前沿的技术和资讯,欢迎大家关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5:08
从长远来看,是能促进人类进步的哈 我们现在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有的哲学家认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实现的,那么强人工智能也是可实现的。比如SIMON BLACKBURN在其哲学入门教材 THINK 里说道,一个人的看起来是“智能”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个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样是智能的,还是说她/他仅仅是看起来是智能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6:4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8:34
机器人 可以用于酒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