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三角荷包的来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46
(一)传说之一
古时,离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二)传说之二
苍莽彝山清风丽水,迷人的风俗民情犹如朵朵盛开的马缨花争奇斗妍。而在这幅山川人情画中,数苴却的刺绣女最迷人。
苴却,今永仁县的古称。苴却刺绣源远流长,彝族妇女特别是那些年轻貌美的彝家姐妹,个个巧夺天工。那一针一线在她们灵巧的手上,如银蛇飞舞,若蛟龙出海,穿梭自如,传情达意的荷包,秀丽高雅的服饰,为她们勤劳的生命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彝族妇女不仅善于刺绣,而且善穿戴,老老少少,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她们一针一线刺出来,绣出来的,特别是各种节假日,村村寨寨的彝族妇女老少,人人穿红戴绿,如诗如画。外地人进入苴却的彝山,印象最深的,最忘不了的也是这些刺绣女。
有女就有男,有妹就有哥。刺绣女的情和意,全都冲阿哥哥而来。每到农闲时节,那些刺绣女,年老的坐在月台上,飞舞着手中的针线,心里却想着像脸上的皱纹一样深刻在记忆中的坐花轿的岁月……;年少的,手上绣着花荷包,心里却想着像那树梢梢上嫩芽芽一样心事,嘴上还悄悄哼上两句“阿哥哥你咋还不来,阿妹妹呀我在为你绣荷包……”
每到夜晚,那些年轻的刺绣女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最喜欢的服饰,躲进姑娘房、阁楼、闺房里,甜甜的羞羞地盼望着心上的阿哥哥早早出现在眼前……心相通,情相连,那龙飞凤舞、鸟语花香的五彩服饰和花荷包,就是两颗心碰撞的信物。在刺绣女的等待中,阿哥哥裹着淡淡的夜色,手腕上吊着心爱的花荷包,口含一片木叶,踩着欢快的曲子,匆匆而来。木叶悠悠,阿哥的心事,透过木叶和舞步,在彝山的山岭飞上飞下,传递给那些美若天仙的刺绣女,让年轻的刺绣女抑制不住心慌意乱地迎风起舞……
刺啊!绣啊!一朵花,一朵阳雀的花,开在一片多情的山坡坡上;一片花,一片狗爪子花,团在一弯突突跳动的心窝窝旁。那一山一山的马缨花、金银花、野山茶,还有叫不出名儿的山花花,在刺绣女一针一线的耕耘中,沉醉在春天的胸膛。天亮了,春醒了,含情脉脉的刺绣女,恋恋地换下身上的艳装,开始为新的一天歌唱……
在苴却的彝家山寨,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处处洋溢着刺绣女的情和爱。
苴却有山,那是阿哥哥雄壮而缠绵的胸膛;苴却有水,那是刺绣女多情而丰满的追恋。
苴却的刺绣女,是一封民间情书,道不尽,舍不掉,常吟常新,在彝山世代传诵,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