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早期是哪个教会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1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4 00:52
下面的一段文章也许对您有帮助!说到梵高(1853-1890),我们多半知道他的潦倒。他经常向弟弟西奥(Theo)要钱;他生平只卖出过一幅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奚落;他追杀高更不成,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他因精神失常住进了疗养院,37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着赶来看他的西奥,他只能留下一句话:“永远的悲哀!”他死后,曾经有150个以上的精神治疗家分别试图诊断他的病因,并且得出了30种以上不同的结论。
梵高的祖父、父亲都是牧师。因为从小的熏陶,他一生喜爱圣经,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金碧士的《效法*》和雨果的《悲惨世界》。这些古典名著的教导,深植他心。当他被荷兰改革(归正)宗差派到比利时的矿区去牧会的时候,他全力以赴,深深同情矿工们的贫穷。为了爱他们,他拿自己的薪资周济他们,甚至连衣服都给了他们,自己宁可睡在麦草堆上,三餐不继,衣衫褴褛。
当教区主教来巡查的时候,认为他的生活、穿着有损牧者的尊严,竟然将他免职了!这个打击给他的刺激很大,制式的教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传统和做法,否定了他真诚的爱心,抛弃了他。到了1879年底,他终于也痛心地离开了教会。
研究梵高心路历程的人,往往莫衷一是。许多人认为他从此唾弃了对*的信仰,借绘画来满足心灵的追求。其实这是不了解他的说法。
梵高是个孤独的人。想要认识梵高,一定得读读他历年来给弟弟所写的信。西奥可以说是他唯一倾吐心思的对象,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挣扎,都流露在这些信件中。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个极其真诚,极其执着,更是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他其实并没有抛弃上帝,他把信仰从绘画中表现了出来。他说:“就在那最悲惨的日子里,我再次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告诉自己,日子再艰难,我还是要站起来,重新拿起画笔。从那一刻起,一切都改观了。”这个“转变”就是他人生的转机。
但是,这并不是从上帝改变到艺术。从前,他用讲道来表达信仰经验,现在,他用画笔来表达他对上帝,对永恒的敬虔。他仍然热爱着上帝的话语。对他来说,描绘橄榄树园,就好像在描绘客西马尼园。描绘农家生牛犊的景象,借着小女孩的泪珠,所表现的那种对生命的期待,就好像在描绘*耶稣的降生。他虽然没有去描绘圣经中的故事,但是,从平凡的自然景观中(向日葵,兰花,星光)从贫苦大众的生活中,他表现了上帝的慈爱,也展现了生命的惊喜。他从平凡中体会到上帝的同在,也让我们窥见他对生命炙热的渴望。
有人总认为,为着罪的缘故,除了“圣经的镜子”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上帝面前,不论是自然、是艺术、或是哲学,都不能做到。梵高的画却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也是为甚麽他这样喜爱米勒和林布兰的画的原因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4 00:52
下面的一段文章也许对您有帮助!说到梵高(1853-1890),我们多半知道他的潦倒。他经常向弟弟西奥(Theo)要钱;他生平只卖出过一幅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奚落;他追杀高更不成,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他因精神失常住进了疗养院,37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着赶来看他的西奥,他只能留下一句话:“永远的悲哀!”他死后,曾经有150个以上的精神治疗家分别试图诊断他的病因,并且得出了30种以上不同的结论。
梵高的祖父、父亲都是牧师。因为从小的熏陶,他一生喜爱圣经,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金碧士的《效法*》和雨果的《悲惨世界》。这些古典名著的教导,深植他心。当他被荷兰改革(归正)宗差派到比利时的矿区去牧会的时候,他全力以赴,深深同情矿工们的贫穷。为了爱他们,他拿自己的薪资周济他们,甚至连衣服都给了他们,自己宁可睡在麦草堆上,三餐不继,衣衫褴褛。
当教区主教来巡查的时候,认为他的生活、穿着有损牧者的尊严,竟然将他免职了!这个打击给他的刺激很大,制式的教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传统和做法,否定了他真诚的爱心,抛弃了他。到了1879年底,他终于也痛心地离开了教会。
研究梵高心路历程的人,往往莫衷一是。许多人认为他从此唾弃了对*的信仰,借绘画来满足心灵的追求。其实这是不了解他的说法。
梵高是个孤独的人。想要认识梵高,一定得读读他历年来给弟弟所写的信。西奥可以说是他唯一倾吐心思的对象,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挣扎,都流露在这些信件中。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个极其真诚,极其执着,更是对生命充满热爱的人。他其实并没有抛弃上帝,他把信仰从绘画中表现了出来。他说:“就在那最悲惨的日子里,我再次感觉到充满了活力。我告诉自己,日子再艰难,我还是要站起来,重新拿起画笔。从那一刻起,一切都改观了。”这个“转变”就是他人生的转机。
但是,这并不是从上帝改变到艺术。从前,他用讲道来表达信仰经验,现在,他用画笔来表达他对上帝,对永恒的敬虔。他仍然热爱着上帝的话语。对他来说,描绘橄榄树园,就好像在描绘客西马尼园。描绘农家生牛犊的景象,借着小女孩的泪珠,所表现的那种对生命的期待,就好像在描绘*耶稣的降生。他虽然没有去描绘圣经中的故事,但是,从平凡的自然景观中(向日葵,兰花,星光)从贫苦大众的生活中,他表现了上帝的慈爱,也展现了生命的惊喜。他从平凡中体会到上帝的同在,也让我们窥见他对生命炙热的渴望。
有人总认为,为着罪的缘故,除了“圣经的镜子”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上帝面前,不论是自然、是艺术、或是哲学,都不能做到。梵高的画却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也是为甚麽他这样喜爱米勒和林布兰的画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