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0 13: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07
学考就是你的高中毕业资格考试,大部分人都会过的。选考是新高考改革后才有得,就是在7门课里任意选择三门而且可以在高二11月和高三4月,考两次。
高中学考就是学业水平考试,以前称会考。是检验达到高中文化程度标准的考试,由省级考试院组织和实施,将来高考改革后将升级为国家级考试标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了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各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相应的考试。
考试科目:
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思想*、历史、英语、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10门学科。其中技术中信息技术为必考科目,部分省市还考通用技术。
考试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书面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方式,书面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操作考试的科目为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
命题范围:
在新课程实验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含选修课本的必修学分模块)的内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选修课程的相关内容(这一标准各省市不同)。
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以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试题力求做到难易适当、题量适度,让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选考则是每个考生要考3门,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这7门学考科目中选3门作为自己的高考选考科目。每门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2年有效。
选考的科目由考生在考前自行选择,不一定要一次性选定,也可以分次来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目在选定后不可以再调整变化。
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有效期内自主确定所选科目的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也就是说新高考的成绩中,选考科目会出现两个分数,一个是卷面分,一个是等级赋分。
卷面分不代表最终的高考得分,而是将作为等级赋分的依据。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即必考题成绩不及格,将不能拿到赋分。
比如一学生选考的物理成绩,必考题66分,加试题26分,卷面分为92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物理考试的前1%,那么按照等级赋分方案计算,他计入高考的物理分数应该为100分;
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2%,参照等级比例和赋分值,他计入高考的物理分数应该为97分。因此,考生在选考科目中的当次全省“排名”十分重要,如果排名靠前,即使卷面分数“不好看”也不要紧,照样能得高分。
反过来,如果试题容易了,高分人数多,就会出现卷面分数低于实际高考得分的情况。根据统计,选考科目划分的21个等级中,最靠前7个等级所占的人数比例为28%,赋分在82分到满分之间,这部分考生成绩属于优良;中间7个等级的比例为50%,赋分区间为61分至79分,该部分对应的是及格到中间程度的考生;最后7个等级的人数比例只有22%,属于成绩较低的考生,合起来正好100%。
因为选考科目最多能报考2次,所以从理论上讲,将来在同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当中,各科满分的概率很可能会在1%以上。
简单来说,高中学考类似以前的会考,但难度有所增加,不计入高考成绩。选考则计入高考成绩,每个学生的3门选考学科,分别有2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记录,成绩两年内有效。改革后的高考不再是原先6月份的三天考试,而是两种考试的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