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9:10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才能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1 钻研教材,优化备课,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教学。�
2 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要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是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些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在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3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而言,九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应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化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学空间是在课堂之内,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3.1 优化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3.1.1
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2)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逻辑和思维方式;(3)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情感等。�
3.1.2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化学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中,分析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氧气的重要用途,然后再引入到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学习上,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化学和自己的生括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模拟氧气的工业制取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提出“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氧气,还需要具备这样一套大规模的工业制取氧气的设备吗?”学生在思考中开始继续新的知识的学习。�
3.1.3
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地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创设成功的学习情景(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等。如《氧气的制取》的教学,对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直接地告诉学生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得到氧气,而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是什么物质的分解得到氧气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1.4
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通过《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备的,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用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
3.1.5
指导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情况反馈,同时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训练,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于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所学化学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部分来选编;(2)练习的数量上,要控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3)练习的形式上,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4)练习的层次要求上,也应多种多样,有知识再现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及综合性练习。另外还要做好训练的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3.2
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例如《怎样得到氧气》的教学,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验证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来分离得到二氧化锰的方法,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班级采用老师提出方案,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3.3 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是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
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3.4
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和而不乱。�
3.5
提高课堂练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已教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得力措施。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新课标,针对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实际,既要有用,又要有效,还要有趣;练习设计中,要注重习题的使用性、灵活性、分解性及趣味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弥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地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