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14: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1
《陈情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请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苏洵《六国论》 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苏辙《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苏轼《六国论》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还有太多了 都是经典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本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满腹经纶是才干,诲人不倦也穷酸.片言之赐 皆我师也桃李满天下.够了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