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05: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23:11

堂堂的*集团军群就这样轻易地在不到一个月内被苏军所打败,其军事上战败的原因实在是令人值得深思。
首先,1944年的那支*集团军群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战斗力的部队了,经过3年的苏德战争,原先所属的*集团军群的那群优秀低级和中级指挥官很多都已被调往其它战线或阵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只能说是二流(当然有的还算得上是一流的)。加上前线方面经常进行人事调动,指挥官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部下的能力并发挥出战争初期的那种默契,因而,失利是在所难免的。
再说,*集团军群在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他们虽然后很好地利用白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来配置纵深梯次防御,但始终缺乏足够的预备队,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在战役打起前连一个用于预备的师也没有,这样的防线往往经不起苏联人的大纵深战略进攻,即使经得起苏军的首次进攻或连续的多次进攻,但始终呆在防线里头的前线德军仍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来缓冲苏军的攻势甚至是扭转这种一昧被挨打的不利局面。当然预备队不只具有这种反击和缓冲敌方攻势的的作用,还能用于迅速填补一旦被撕开的防线的缺口,堵住敌军。而在战役的一开始,当德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捅破了后,就是由于没有及时插进的预备队来堵住缺口,才任由苏军的坦克如入无人之境,慢慢在德军防线后方纵深穿插,而且苏军的突破口不是在一两个方向,而是几乎在整条德军防线上。这样一来,即使德军在第一道防线后配置了预备队,但由于苏军的突破方向多而猛,始终数量有限的德军预备队还是无法顶住苏联人的攻势,最终导致整条防线的崩溃,可见苏联人的大纵深战略是多么地犀利!这不能不说是苏联人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么说,配备足够的预备队也不是真正解决*集团军群覆没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延长苏联人的进攻时间。并且在战役打起前,德军的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突出部实在太引人注意了,这些地方其实大多都是意义不大的据点,但希特勒一再下死令严守每一寸土地,导致据守在该突出部的德军为数不少,一旦被苏军突破后,围歼这些德军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而后来明斯克以东的大包围圈就是这么来的,不少德军成了囊中之物,实在是让人痛心!
而在指挥官方面,原先的布施元帅并不是坦克兵出身,可以这样说,他在对坦克机动作战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也正因为这样,他所实施的原地坚守,不得后退的命令根本不适用于对拥有强大装甲力量的苏联人的防守,况且他在战役的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在强大的苏军面前竟然还抱着寸土不让的那个希特勒的命令,没能真正做到收缩兵力,重点防御,只顾着捡芝麻而丢了西瓜。也可以这么说,过长的战线把兵力不足的*集团军群给拖垮了。其实,在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的苏军面前进行所谓的据点必守的*显得有点不太现实,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兵力实施机动防御,应保证的是兵员上的数量,而不是所谓的土地的多少,这一点希特勒不能不说是显得目光短浅。而后来上任的莫德尔元帅虽然当过装甲师的师长,对装甲战有深刻的认识,但那时的*集团军群已经是一个再轻轻捅一刀就真正破了的泄气气球,到处都在泄气。即使莫德尔有华陀再生的能力,他也无法指挥*集团军群挽回败局。另外,同时把两个集团军群的指挥权都赋予给莫德尔元帅,虽然莫帅有能力把这两个集团军群很好地处理起来,但毕竟还是令他分了心,一个人始终是很难同时把两件事做好的,这一点希特勒未免显得有点失策。
甚至,在战役发起前,德国统帅部没能认清苏军在1944年夏季的主攻方向,这对于*集团军群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致命的隐患。由于苏军始终将各坦克集团军继续留在西南方向上,这样一来给德统帅部一个很大的迷惑,使他们坚信苏军不可能在*战场上发起有力的进攻。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苏军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迷惑*集团军群,二来是为了分别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两条战线上发动猛攻,可见当时苏联高层领导人的胃口不小啊!正也因为这样,*集团军群的前线官兵始终没能意识到苏军最初的动向,致使在战役的一开始德军就一败涂地,前线溃不成军,如同1941年“巴巴罗萨”时可怜的苏军的处境,只是程度上没那么严重而已。当然,*集团军群的那仅有的少得可怜的三个装甲师根本就不能使这些装甲兵能很好地与防线运用在一起,分散起来使用如同没有装甲兵一样,集中起来也还是挡不住苏军的大规模坦克军,还有这些部队中有的坦克甚至还缺乏燃油,无论怎样德军都无法发挥装甲师应有的威力。即使德国统帅部及时认清了苏军的主攻方向,没有一定数量的装甲兵的*集团军群也只能是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相反,苏军却拥有数量众多的坦克,T-34型坦克齐装满员,并配有强大的地面火力和数量更为庞大的步兵支援,保证了战役进行时的绝对优势。
同时,在德军防线后方的苏联游击队同时也是德军的一块恶毒的肿瘤。这些游击队严重阻碍德军向前线运送人员和物资,甚至连交通线也遭到他们神出鬼没的破坏,经常使后方的德军无法为前线的部队提供必要的援助。这些不在话下,更为糟糕的是,难缠的游击队还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弄德整个*集团军群都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你很难判断出他们什么时候出没或在哪里出现,可以这样说,*集团军群所处的每一个地方(甚至是大后方)几乎都是前线。所以说,德军在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差,那些在前线拼命抵抗的官兵把弹药都打尽了,而他们苦苦期望的只是口头上答应来支援的援军还迟迟未出现,那么被苏军的炮弹所震聋了耳的那些前线官兵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走出工事来举手投降。
此外,苏军在战役中动用的所有兵力与*集团军群相比,的确占有绝对优势(坦克数量优势为10:1,飞机数量优势为7:1)。苏军在每次突击时都能在正面方向上局部形成绝对占优的兵力数量和装备数量,如高密度地使用炮兵,炮兵的密度甚至还达到每公里平均150~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这些对于德军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就如白俄罗斯帕里奇地区,是德军防御的薄弱之处,只有据点式防御,无绵密的防线,也更谈不上有什么强大的守备力量在此,但这里大多都是森林和泥泞的沼泽,道路也几乎不太通顺,然而苏军却选择在此处为主要突击方向,那些为数不多的守军发梦也没想到苏军的到来,纷纷举手投降,这就为苏军达到一个攻其不备的目的,好为后面的快速向心突击而铺路,苏联的高层领导人真是用心良苦啊!而装甲机动方面,由于苏军快速机动部队的速度远远超过德军,因此苏军能很好地在大纵深战略的基础上细致化地运用分割包围乃至与围歼等战术来将前线只能徒步行走的德军瓦解,如维捷布斯克包围战和博布鲁伊斯克包围战等等。并且苏联航空兵还总共出动飞机15.3万余架次来配合这次战役,这样一来苏军就彻底掌握了制空权。掌握了制空权,就能很好地把装甲部队的实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种陆空一体的大纵深战略进攻在德军看来,的确是很难阻挡。相反,对于德军而言,失去了制空权,就等于把胜利拱手让给了人家。这种思想德军高层早就意识到,但无奈国内长期遭受盟军轰炸的军工业始终比不上地大物博的苏联。
德军*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彻底崩溃后,通往波罗的海各国,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大门大开,致使东普鲁士所有能调动的边防部队和训练团甚至是元首自己的警卫营,都奉命赴东线战场以堵缺口。而处在波兰方面的德军也仓促调来几个师的兵力来封闭这个缺口,但这一切都是于事无补,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拥有1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强大无比的苏联红军。而这些苏军已经像发了疯似的从这个400公里宽的缺口发动全线攻势,更为糟糕的是更多的苏军预备队也向这个无法填补的大缺口里涌了进来,当时的北方集团军群也被这个缺口而中断了和*集团军群的联系,导致日后该集团军群在库尔兰的悲剧,即使*集团军群再调来100万人也还是无法修补这个缺口了。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德军*集团军群在这个夏天所遭受到的厄运。也可以这么说,德军*集团军群的覆没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总之,德国*集团军群在1944年夏季所遭受到的覆没在强大的苏军面前始终都是无可挽回的败局了……

巴格拉季昂行动结论

巴格拉季昂行动,连同利沃夫-桑多梅日和卢布林-布列斯特行动,让红军得以跨过涅曼河,逼近东普鲁士边境,并在波兰中北部越过维斯拉河和Narew河。德军仅在华沙和拉脱维亚成功反击红军,这更多是因为后勤困难而非德军实力强大。超过30个德国师被消灭,剩余的师也遭受重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几乎消失,南乌克兰集团...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五巴格拉季昂行动(1):排兵布阵

德军统帅部分析,苏军将再次在南线实施主攻,以巴尔干地区为敏感点,苏军坦克集中在乌克兰地区,表明主攻方向可能在此。德军在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后方仅有少量警卫部队,机动能力强的装甲师数量不足,使得苏军能够从多个方向达成突破。为了实施巴格拉季昂战役,苏军集结了4个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40万人,包括坦克...

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评价如何

展开全部 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评价如何 堂堂的中央集团军群就这样轻易地在不到一个月内被苏军所打败,其军事上战败的原因实在是令人值得深思。 首先,1944年的那支中央集团军群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战斗力的部队了,经过3年的苏德战争,原先所属的中央集团军群的那群优秀低级和中级指挥官很多都已被调往其它...

二战后期苏军的巴格拉季昂行动是一场什么军事行动?巴格拉季昂行动解放...

巴格拉季昂行动(俄语:OперацияБагратион,取自于俄罗斯将军巴格拉季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于1944年对白俄罗斯发动大规模攻势的代号,于6月22日开始实行(与3年前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同一天),苏军自四个方向进攻、击溃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与收复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并到8...

巴格拉季昂行动明斯克的陷落

苏军迅速突破防线,解放明斯克的先例是经典战例。先遣部队和坦克军快速突进,占领了德军防线上的关键点。在明斯克北侧,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的第29坦克军绕过城市,夺取了Svisloch河上的渡口。同时,近卫第3坦克军于7月3日攻入城市的西北角,近卫第2坦克军肃清了东北方向。苏军仅用一天就控制了明斯克。接着...

巴格拉季昂行动战略计划

巴格拉季昂行动战略计划白俄罗斯战役地图1944年3月,苏联国防委员会(GKO)和总参谋部开始对整个前线作一次彻底的分析,以期找到下一轮攻势的合适地段。为此,攻势的策划者们必须制定出一个最大可能同时合乎军事和政

华西列夫斯基怎样评价“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

1944年5月30日,最高统帅和大本营最后批准了“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并规定从6月19~20日开始执行。关于这个计划的特点,华西列夫斯基曾有8个字的精彩概括:“简单明了,大胆宏伟。”

为什么1944巴格拉季昂行动德军会崩溃的如此迅速?

为何1944年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德军溃败如此迅速?1944年的春天,德军情报机构FHO在盖伦将军的领导下,密切关注着苏军的动向,他们一度判断苏军可能会南下攻击匈牙利。然而,FHO的预测在5月时陷入了误区,低估了苏军隐蔽战略的威力。尽管OKH在FHO的报告基础上制定了应对策略,但他们的判断却误入歧途,将苏军...

二战中解放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是怎样制定的?

经过这次充分的讨论,总参谋部又负责对战役计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明确,“其目的就是合围并消灭明斯克地域内敌中央集团军群的有生力量”。5月30日,最高统帅和大本营最后批准了“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并规定从6月19~20日开始执行。关于这个计划的特点,华西列夫斯基曾有8个字的精彩概括:“简单明了...

巴格拉季昂行动能挡吗

巴格拉季昂行动不能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巴格拉季昂行动是一项政治行动,它旨在改善伊朗民众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但无法抵抗外界的压力。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电影 巴格拉季昂行动战损比 巴格拉季昂行动伤亡 巴格拉季昂行动能挡吗 纪录片巴格拉季昂行动 巴格拉季昂行动中文版 红色风暴巴格拉季昂行动 巴格拉季昂行动德军损失 巴格拉季昂行动参战部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怎么养好四季海棠? 西安财神庙攻略,西安旅游攻略财神庙路线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几本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 做无痛人流的危害 地暖水压能保持多久 地暖水压维持时间有多长 海棠花开完花后该怎么处理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为什么能升本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质量检验系培养目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谁建的 杭师大复硕包分配吗 杭师大复硕毕业去哪 浙江师范大学复硕毕业后是回户籍所在地吗 浙师大复硕就业怎么分配 北京中大惠农商贸有限公司销售怎么样 ...自驾游圈美食+美景线路全攻略,广州周边自驾游去哪好玩 博罗具罗阳夜市还有摊位吗? 博罗县有几个人多的夜市 博罗县最旺的夜宵一条街在哪里 167g是多重 草金鱼孵化一个月长多大 请问这样才能识别病猪肉? 现在买肉,灌水的,或者病死的猪肉充斥其中,怎么鉴别噢 卧室是大理石地板,但是有好多小虫子出现,晚上一开灯就出来了,好多... (大理石或木地板边)有这种虫子!有人知道是什么虫吗?如何彻底消灭?_百度... 卫生间大理石洗手盆边角地方,发现很多这种小虫子,房间也能发现一些... 家里厨房大理石上出现了很多粉末米白色小虫 这是刚擦过的大理石板 没擦... 南宁市电器二手市场在哪里 厨房的大理石抬面上有很多似灰尘的白色小虫,这是什么虫子??? 在南宁 想买辆二手电动车,请问在那能买到? 每天泡脚能缓解帕金森吗? 英文个人资料表的性别一栏可不可以填woman或man? 谢谢 火速答... 每天睡6个小时够吗?每天睡几个小时最好? 朗读亭为什么不隔音 ...重生小说,女主叫季无忧,带个弟弟叫季无忌,嫁个王爷,管王爷叫五哥 惠安惠东实验小学公立还是私立 一个口一个页念什么字 惠安实验小学的介绍 abb变频器热传感器故障18 为什么吃烫的东西容易胖 最近天天梦遗怎么回事 有男用避孕药吗? 有人说“汤糖躺烫”是发胖的原因。有道理吗? 属于男性避孕药的是 最近经常遗精,几乎一天一次,能防止吗? 饭菜热的容易发胖 还是凉的? 有些人怎么吃都不长胖,我吃白饭喝烫都长胖,怎么回事? ...体内脂肪18%肌肉型肥胖,一个月如何出腹肌?麻烦给个详细计划。_百度... 为什么吃烫的东西会发胖啊? 南瓜光开母花不开公花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