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6 1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2:10
对于新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对应
1、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
第一,强化教学推广作用。
首先,努力推进阅读课程化。
将如何阅读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例如开设翻转课堂,强制性的让大学生能在集体学习的氛围里,静下心阅读更多的书。
同时加强教师指导,向大学生传授如何更高效的阅读。
其次,不断强化阅读互动化。
高校可以通过社团,例如读书协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知识竞赛或向学生征集优秀作品及热点评论等增加学生在现实中的阅读互动性和交流性,这种集体的阅读行为能够更好的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最后,努力推进阅读电子化。
高校可制定一些关于书摘或与阅读相关的“手机报”,例如韩寒创建的软件“ONE”,定时向学生推送,这都在无形中让大学生接触阅读,还能一定程度上保证阅读的质量和纯正性。
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覆盖各学院、各校区的统一的动态信息传播系统,把新闻资讯和推送信息制作成学生乐看乐读的视频图文。
第二,完善图书馆推广功效。
图书馆拥有丰富、优质的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③,我们就图书馆建设提出相关对策:首先,学分制度的完善。
将校图书馆与教学相结合,完善学分制度,以学年为单位,将阅读量作为大学生必修学分的一部分,学生每年借阅量达到一定额度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否则需要重修该门课程,直至修满学分,才予以毕业;各科教师可通过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与教学相关的读物;教师与图书馆合作,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作业,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设施的完善。
日本在中小学图书馆实行全面网络化,更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了远程教学。
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应不断改善阅读环境,将传统服务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最大程度上提供知识储备与更新方面的支持,为读者实现深层次阅读提供更大的便利。
最后,营造随时随地的阅读环境。
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视阅读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图书覆盖在医院、银行、邮寄、 *** 办事处、商店,甚至是一家普普通通的拉面馆。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寝室、食堂、教学楼、医务室等公共区域,开设流动借阅平台,并定期更新书籍,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也可提倡学生使用掌上图书馆或超星图书馆,或在食堂设置电子书借阅机,方便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享受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新闻、图书馆通告、新书推荐、免费下载电子书、借书到期提醒、个人借阅历史查询、图书续借、咨询、等个性化自助服务。
2、整合校外多方可利用资源
对于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而言,社会充满了*,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而网络则成为了最好、最快的途径。
但是网络的极大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使其容易成为非理性、情绪化*的聚集地。
负面的、极端的网络*则可能颠倒事实、混淆是非,为社会上的某些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④所以,还需要校外各方资源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保驾护航。
第一,有效发挥 *** 部门规范作用。
首先, ***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来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让大学生能避免恶意信息的侵入,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 *** 可以通过公益宣传、文件下发等形式,完善举报机制,引导正确的*走向;第三, *** 对新媒体的盗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导向的正确性。
第二,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性宣传功能。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各类新闻媒体,相较于网络信息,新闻媒体更为可靠和真实,所以,新闻媒体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上有很大作用。
新闻媒体可以加大对阅读重要性的宣传,借用这种手段引发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