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6 05: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5:32
【答案】【小题1】⑴ ①出使 ②鞭打 ③原因,缘故 ④等到(4分) ⑵ D(2分)【小题2】故 / 宣 州 人 / 不 至 流 散 (2分)【小题3】⑴宣州发生饥荒,于是就用(府库里的)四十二万贯钱代替百姓纳税。
⑵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小题4】(1)从“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可见崔衍非常孝顺继母;(2)从“衍乃上陈人困”可见崔衍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3)从“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可见崔衍廉洁奉公,非常勤俭。
(结合内容、答到两点即可给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别注意“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及”等到的意思,常考。 ⑵“以身蔽衍”的 “以”字解释为:用。
A项的“以”字解释为:把……当作。B“以”字解释为:因为C“以”字解释为:认为D“以”字解释为: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所以宣州的人没有流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馑”“遂”“犬牙”“差互”的含义。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从文中的描写,结合内容分析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
⑴ ①出使 ②鞭打 ③原因,缘故 ④等到(4分) ⑵ D(2分)2。故 / 宣 州 人 / 不 至 流 散 (2分)3。
⑴宣州发生饥荒,于是就用(府库里的)四十二万贯钱代替百姓纳税。 ⑵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1)从“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可见崔衍非常孝顺继母;(2)从“衍乃上陈人困”可见崔衍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3)从“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可见崔衍廉洁奉公,非常勤俭。
(结合内容、答到两点即可给2分)1。试题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特别注意“鞭”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及”等到的意思,常考。
⑵“以身蔽衍”的 “以”字解释为:用。 A项的“以”字解释为:把……当作。
B“以”字解释为:因为C“以”字解释为:认为D“以”字解释为: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所以宣州的人没有流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馑”“遂”“犬牙”“差互”的含义。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从文中的描写,结合内容分析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崔延伯,博陵人也。祖寿,于彭城陷入江南。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积劳稍进,除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永平中,转后将军、幽州刺史。萧衍遣其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众偷据峡石,诏延伯为别将,与都督崔亮讨之。亮令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瓮生挟淮为营。延伯遂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絙,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辘轳,出没任情,不可烧斫。既断祖悦等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是衍军不能赴救,祖悦合军咸见俘虏。于军拜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延伯与杨大眼等至自淮阳,灵太后幸西林园,引见延伯等。太后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国之名将,比平峡石,公私庆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须豫谋,故引卿等亲共量算,各出一图以为后计。"大眼对曰:"臣辄谓水陆二道,一时俱下,往无不克。"延伯曰:"臣今辄难大眼,既对圣颜,答旨宜实。水南水北各有沟渎,陆地之计如何可前?愚臣短见,愿圣心愍水兵之勤苦,给复一年,专习水战。脱有不虞,召便可用,往无不获。"灵太后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当敕如请。"
二年,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在州贪污,闻于远近。还为金紫光禄大夫。出为镇南将军、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军,赐骅骝马一匹。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时莫折念生兄天生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贼众甚盛,进屯黑水。诏延伯为使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与行台萧宝夤讨之。宝夤与延伯结垒马嵬,南北相去百余步。宝夤日集督将论讨贼方略,延伯每云:"贼新制胜,难与争锋。"宝夤正色责之曰:"君荷国宠灵,总戎出讨,便是安危所系。每云贼不可讨,以示怯懦,损威挫气,乃君之罪。"延伯明晨诣宝夤自谢,仍云:"今当仰为明公参贼勇怯。"延伯选精兵数千,下渡黑水,列陈西进以向贼营;宝夤率众于水东寻原西北,以示后继。于时贼众大盛,水西一里营营连接。延伯径至贼垒,扬威胁之,徐而还退。贼以延伯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蹙。宝夤亲观之,惧有亏损。延伯不与其战,身自殿后,抽众东渡,转运如神,须臾济尽,徐乃自渡。贼徒夺气,相率还营。宝夤大悦,谓官属曰:"崔公,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延伯驰见宝夤曰:"此贼非老奴敌,公但坐看。"后日,延伯勒众而出,宝夤为后拒。天生悉众来战,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锋。于是勇锐竞进,大破之,俘斩十余万,追奔及于小陇。秦贼劲强,诸将所惮,朝廷初议遣将,咸云非延伯无以定之,果能克敌。授右卫将军。
于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寇掠泾州。先是,卢祖迁、伊瓮生数将等皆以元志前行之始,同时发雍,从六陌道将取高平。志败,仍停泾部。延伯既破秦贼,乃与宝夤率众会于安定,甲卒十二万,铁马八千匹,军威甚盛。丑奴置营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时或轻骑暂来挑战,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负胜,遂唱议先驱。伐木别造大排,内为锁柱,教习强兵,负而趋走,号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居中,自泾州缘原北上。众军将出讨贼,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乞且缓师。宝夤、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阅。俄而宿勤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之贼从西竞下,诸军前后受敌。延伯上马突陈,贼势摧挫,便尔遂北,径造其营。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贼乃乘间得入排城。延伯军遂大败,死伤者将有二万。宝夤敛军退保泾州。延伯修缮器械,购募骁勇,复从泾州西进,去贼彭阬谷栅七里结营。延伯耻前挫辱,不报宝夤,独出袭贼,大破之,俄顷间平其数栅。贼皆逃遁,见兵人采掠,散乱不整,还来冲突,遂大奔败。延伯中流矢,为贼所害,士卒死者万余人。延伯善将抚,能得众心,与康生、大眼为诸将之冠,延伯末路功名尤重。时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叹惧焉。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曰武烈。
又有王足者,骁果多策略。隶邢峦伐蜀,所在克捷。诏行益州刺史。遂围涪城,蜀*震。世宗复以羊祉为益州,足闻而引退,后遂奔萧衍。次有王神念,足之流也。后自颍川太守奔江南。
又冀州李叔仁,叔仁弟龙环,以勇壮为将统。叔仁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陈郡开国公。后为梁州刺史,殁于关西。龙环,正光中北征,战死白道。其平州刺史王买奴、南秦州刺史曹敬、南兖州刺史樊鲁、益州刺史邴虬、玄州刺史邢豹及屈祖、严思达、吕叵、崔袭、柴庆宗、宗正珍孙、卢祖迁、高智方,俱为将帅,并有攻讨之名,而事迹不存,无以编录。然未若奚康生、杨大眼、延伯尤著也。
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郎擎霄《庄子学案》概述说:当时达官名士,多宗老庄如魏王弼,、何晏、山涛、阮籍、嵇康、向秀、郭象,晋王济、王衍、卢谌、庾数、庾亮、桓石秀、司马彪、崔馔、李颐,宋戴顺、李叔乏、齐祖冲之、徐白珍,梁江轿、伏曼客、掼埸、严植之、刘昭、庾曼倩,陈周弘正、徐陵、全缓、张讥、陆瑜,北魏程骏、邱晏,北齐杜弼其最著者也。这是一个不小的名单,但并非全部。社会各阶层习《庄》之风蔚为大观,按吕思勉先生的说法,此风一直到隋才慢慢停息。“帝王、贵戚、大臣、武夫、儒生、文人、艺士、妇女无不能之。余风又流衍于北。入隋乃息 。”这是就整个老庄而言的,老庄实不可分,不会再有只读《老子》而不读《庄子》的情况了。
玄学至东晋后不减反增更是风行,王弼《周易注》在南朝立于学官,南朝宋齐两代的官方四学都包括玄学,梁、陈两代又盛行讲论“三玄”之风,故而东晋南朝都应当是玄学的流行期。关于唐代的学术,过去人们都说是兼行儒释道三教。现在看来,唐朝的官方学术与民间学术应有不同,官方学术包括经学与道学,经学即五经及《论语》、《孝经》之学,其中《周易》用王弼注,《论语》用何晏的《集解》,这完全是玄学中《易》学的延续;唐代道学、道举尊崇《老子》、《列子》、《文子》、《庄子》四部书,四部书都称为经,这种道学可说是玄学中的老庄学的发扬或放大 。玄学至宋朝中叶被宋明理学取代。
名著导读吧/f?ct=&tn=&rn=&pn=&lm=&cm=0&kw=%C3%FB%D6%F8%B5%BC%B6%C1&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C3%FB%D6%F8%B5%BC%B6%C1&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f?ct=&tn=&rn=&pn=&lm=&sc=&kw=%CB%AE%E4%B0&rs2=0&myselectvalue=1&word=%CB%AE%E4%B0&tb=on 水浒吧/f?ct=&tn=&rn=&pn=&lm=&kw=%CE%F7%D3%CE%BC%C7&rs2=0&myselectvalue=1&word=%CE%F7%D3%CE%BC%C7&tb=on 西游记吧/f?ct=&tn=&rn=&pn=&lm=&sc=&kw=%B9%FE%C4%B7%C0%D7%CC%D8&rs2=0&myselectvalue=1&word=%B9%FE%C4%B7%C0%D7%CC%D8&submit=%B0%D9%B6%C8%CB%D1%CB%F7&tb=on 哈姆莱特吧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介绍: 列夫·尼古拉也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伟大的艺术家”。
托尔斯泰于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庄园里度过的。
托尔斯泰在家中接受了初等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学习,第二年又转入法律系。1847年他因对学校教育的不满退学回到自己的农庄。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了卢梭和伏尔泰的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对农奴制产生不满。他在自己的庄园施行改革措施,但是失败了。
这次尝试就成为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的素材。因对贵族生活的厌倦,托尔斯泰于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
在高加索他开始了文学创作。 1852年,托尔斯泰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童年》,之后又发表了《少年》、《青年》。
这三部小说被称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 1856年托尔斯泰发表了根据自己亲历战争的体验创作的小《塞瓦斯托波尔故事》。
这部作品开创了*描写战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19世纪50年代,*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日趋尖锐,社会改革亟待进行。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思想认识创作了《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 1856年托尔斯泰第一次出国旅行,游历了法、意、德、瑞士等国家。
这次西欧之行,他对资产阶级文明与民主的虚伪本质有了一定认识。他在185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琉森》中流露了这一思想倾向。
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了中篇小说《哥萨克》。这部小说首次提出了贵族“平民化”的问题。
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托尔斯泰思想与创作中的批判和民主主义成分。这部小说可说是托尔斯泰早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9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托尔斯泰的创作中期。1863— 1869年间,他完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篇宏伟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十五年的*历史,再现了社会各阶级的生活状况,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这部作品也反映了托尔斯泰矛盾的世界观。
1877年,经过7年的酝酿与创作,《安娜·卡列尼娜》面世了。小说中贵族妇女安娜的形象深深打动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心。
从爱情悲剧中折射出的社会悲剧加深了人们对19世纪70年代*社会的认识。 19世纪70年代末到托尔斯泰逝世是他的创作晚期。
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不朽之作《复活》、剧本《活尸》、中篇《哈泽·穆拉特》、文集《莫泊桑作品序》、《艺术论》等作品。 1910年11月7日,托尔斯泰在旅途中因患肺炎病故,享年 82岁。
巨著《复活》: ◎ 时代背景 《复活》写于1889—1899年。小说是以一件真人真事为基 础写成的。
1887年6月,*检察官柯尼拜访托尔斯泰,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罗扎丽·奥尼的 *** 被控告偷了醉酒的嫖客一百卢布,因此被判四个月监禁。陪审员中有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发现罗扎丽原是他一个亲戚家的养女。
几年前,他 *** 了这个姑娘,她怀孕后被赶出门。后来姑娘生了孩子,孩子送进育婴堂,姑娘沦落为 *** 。
那青年良心发现,表示愿意同女犯结婚以赎罪。不幸那女犯在狱中死于斑疹。
这个故事使托尔斯泰很受震动。他决定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
他于1889年动笔,先后六易其稿,前后历时十年之久。托尔斯泰在这十年中参观了许多监 狱,到法庭旁听,接触不少囚犯、狱吏,到农村调查,不断地深入观察,深入思考。
他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所得、融会在艺术形象之中。 ● 内容精要 一年夏天,大学生聂赫留朵夫到姑母的庄园里过暑假,研究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学说,想为社会干一番事业。
姑母家有个养女兼婢女叫卡秋莎,农奴出身,父母早死。卡秋莎活泼可爱,她和涅赫梆多夫相识,彼此产生了纯洁的爱情。
后来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在近卫军服役,生活开始腐化堕落。有一次他到姑母家来,住了四天。
临走的前夜他 *** 了卡秋莎,第二天塞给她一张一百卢布的钞票就走了。 2 走近——列夫·托尔斯泰 卡秋莎怀了孕,遭到了遗弃,也无法在养母家再呆下去。
离开养母家以后,她生下了孩子,自己得了大病。孩子被送到育婴堂后就死了。
卡秋莎后来当过使女、洗衣女工,最后沦为 *** 。在妓院里又被人陷害诬告,说她有意*。
她被判徒刑,流放西伯。
(传三十·十三)郑国的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子产辞谢说:“国家小而*近大国,家族庞大而受宠的人又多,我不能治理好。”
子皮说:“虎率领他们听从,谁敢触犯您?您好好地辅助国政吧。国家不在于小,小国能够事奉大国,国家就可以不受*迫了。”
子产治理政事,有事情要伯石去办,赠送给他城邑,子太叔说:“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为什么独给他送东西?”子产说:“要没有*确实是难的。使他们都满足*,去办他们的事情而取得成功。
这不是我的成功,难道是别人的成功吗?对城邑有什么爱惜的,它会跑到哪里去?”子太叔说:“四方邻国将怎么看待?”子产说:“这样做不是为了互相违背,而是为了互相顺从,四方的邻国对我们有什么可责备的?《郑书》有这样的话:‘安定国家,一定要优先照顾大族。’姑且先照顾大族,再看它归向何处。”
不久,伯石恐惧而把封邑归还,最终子产还是把城邑给了他。伯有死了以后,郑简公让太史去命令伯石做卿,伯石辞谢。
太史退出,伯石又请求太史重新发布命令,命令下来了再次辞谢。像这样一连三次,这才接受策书入朝拜谢。
子产因此讨厌伯石的为人,但担心他作乱,就让他居于比自己低一级的地位。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土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
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推翻他。丰卷准备祭祀,请求猎取祭品。
子产不答应,说:“只有国君祭祀才用新猎取的野兽,一般人只要大致足够就可以了。”丰卷生气,退出以后就召集士兵。
子产准备逃亡到晋国,子皮阻止他而驱逐了丰卷。丰卷逃亡到晋国,子产请求不要没收他的田地住宅,三年以后让丰卷回国复位,把他的田地住宅和一切收入都退还给他。
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
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使之增产。万一子产逝世谁来接替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