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16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4 16:07
1、翻译:龙门山在黄河的东边。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的车马不能通行。每年的暮春有黄色的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于是(鲤鱼)就变化成龙了。
2、原文: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 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 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3:57
翻译如下:
龙门山在黄河的东边。大禹凿平龙门山,又开辟龙门,有一里多长,黄河从中间流下去,两岸的车马不能通行。每年的暮春有*的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于是(鲤鱼)就变化成龙了。
原文: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 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 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矣。
故事发生地所在地:
鱼跃龙门的传说故事,便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李白《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的“孟津”即今洛阳下辖区,北临黄河。
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盂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此后人们往往把某种翻越姿势,形容为“鲤鱼跳龙门”,殊不知伊河里生长的鱼类,著名的则为鲂鱼,其形似小舟,食之甘美,故而北魏杨街之在《洛阳伽蓝记》中写道:“洛鲤伊鲂,贵于牛羊。”宋·司马光《龙门》亦称:“人怜山气佳,余叹禹功美。想彼未鉴时,极目皆洪水。幸免鲂与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