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到底在讲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5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1
哈哈,一样就对了。
看完普门品,你可以这么想,什么时候有人念我的名号时也能有这么多感应。成佛呢,大慈、大悲、大行、大愿都要具足,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很厉害,所以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有榜样当然还要有学的,谁都可以学(你我大家),学的这些人当中也有学的好的或时间长的,比如你说的上帝或别的神,你认为观世音菩萨和他们没多大区别,那就对了,在说一遍“那就对了”因为都是行慈悲吗,上帝或神们也在修行,要积攒成佛的资粮。难道人家做了上帝就不让人家做好事了?
差别就在于观世音菩萨是除了佛法界以外其他八法界的导师,上帝神了你我都是学生。大慈大悲是不分宗教的。这段“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略)”这只有老师才能做。
你最好不要执着于宗教,修行好了将来你也要做上帝的,到时候难道就不行慈悲了吗。
普门品对众生和修行人都很重要,境界到了自己会知道的。
问题其实很简单,都是行慈悲吗。嘿嘿,不知解释清楚了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2
您说的*教的祈祷文,我没接触过。
我是学佛的,我依止净空老法师一脉的教导,我们平等对待儒、释、道,乃至各种正信宗教的所有经典,只要法印相应,我们都承认它是佛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0卷) 2001/5/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0
印光大师出现在我们世间,这是「如来慈愍为出兴」,想救我们这一个地区、这一个时段的苦难众生,特别提倡因果的教育。我们在他老人家一生行谊当中看到的,他提倡《了凡四训》,提倡《感应篇》,提倡《安士全书》,真的,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经,但是这三样东西能帮助你不堕恶道,确确实实能够挽救现前的劫运,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美满在人间。如果不相信,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以今天我们能够遇到祖师大德,祖师大德虽然不在了,他的教诲留在人间,我们统统都接触到了,都看到、都读到了。问题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具足善根福德?我们能够遇到祖师大德这些典籍、这些遗教,这是缘分,缘分我们有了,不缺。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那我们就得度了,其他宗教里面讲「得救了」;三个条件缺一条你就不能得救,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就得救了。
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这是一定的道理。自己没有得度,你说的话就不会肯定,为什麼?自己疑惑,你的言词、语气就不会肯定,叫人家听了也不会相信,半信半疑。自己真正入了这个境界、真正得这个好处,你的语气就坚定不移,句句真实的。印祖在世的时候,这三本书,《安士全书》的分量比较多一点,《了凡四训》跟《感应篇》分量都不大,他老人家印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这是在那个时代,二次大战之前,他流通这样大的数量,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他是佛门的高僧大德,一生印佛经流通没有这麼大的数量。为什麼这三样东西他这麼重视、这样极力提倡?我们在传记上看到,早年他住在,这是清朝末年的时候,他住在普陀山,定海知县仰慕大师,想礼请他到定海弘法,印光大师派一个人去,自己没有去,什麼原因?他自己家乡口音很重,说话那个地方人听不懂,还要找翻译很麻烦,所以他就派他的学生们到那边去。去讲什麼?讲《感应篇》,讲《阴骘文》,不是去讲佛经,我在传记上读到这些东西,我感到非常惊讶。
以后我在台北,台北道安老法师,在中国佛教会的讲堂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去做总主讲,我有一年开的课就是讲《感应篇》,讲《了凡四训》。有一天我去上课的时候,在楼下遇到一位法师,这个法师在台湾也很有名气,他年岁比我大,出家比我久,是长者,我对他很尊敬。他把我叫在旁边,把我训了一顿:你是个出家人,出家的法师、讲经的法师,你为什麼去讲外道,你为什麼不讲佛法?我说:我没有讲外道。「《感应篇》是外道的,《了凡四训》是外道的。」我说:你说这些,这不是我带头,印光大师带头,你先去骂他,不是我开端的,印光大师开端的,我是跟著人家后面走的,你去骂印光大师。最后我告诉他,我说:《感应篇》、《了凡四训》是佛经。「胡说!」他说我胡说。我说:这个东西被佛教法印印定的。什麼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不是法印?这几种东西里面符不符合佛所讲的?他面孔通红的就离开了。执著,坚固执著!错了。我们讲《玫瑰经》,《玫瑰经》也是佛经,你们昨天晚上去听了,哪一句不是佛法?是佛经。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没有定法,所以佛讲到最高的原则,这叫法印,不管什麼人说的,天人说的、仙人说的、外道说的,只要说的跟我的原理原则相同,那就是佛经。心量一定要大!
++++++++++++++++++++++++++++++++++++++++++++++++++++++++++++++++
佛菩萨对人的保佑,不是那种*庇护性质的。
就像著名的释迦族的事件,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业力,那个故事的寓意在于,神通不敌业力,要真消业转业,要自己努力修行,从心地起修,真能改变自己贪嗔痴,就真能转变命运,不然,即使是佛的族人,想依靠佛的神通蒙混过关,一样不行。
佛对人的保佑,是教育,将宇宙人生道理对人教授清楚,人真明白,真肯实干,就真的可以幸福快乐,听了不信,或者信了不实干,那的确佛也保佑不了人。
因为华《严经明》确说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释迦世尊是明白佛,我们是糊涂佛,明白佛只能说明、教育、解释、传授做明白佛的知识,糊涂佛肯听肯干,自己就恢复成明白佛,那自然福慧两足尊(两个都*),糊涂佛不肯听,不肯干,那明白佛也没办法勉强糊涂佛,毕竟本质上,明白佛和糊涂佛是平等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2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目*侯] 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目*侯] 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妙法的法字,是指一切法,如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人法等,无不包含在内。如是诸法,一一说明,事实固不可能,实际亦不需要,所以佛教将无量无边的法,归纳成三大类,就是心法、众生法、佛法。不论那一类法,都是极为微妙。所以称为妙法,即心法是妙,众生法是妙,佛法亦是妙,各别而说固然是妙,三法无有差别更妙,所谓“心法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正是此意。这道理很深,虽不易听懂,但这不可思议妙法,却是人人所本具的,绝对不可予以忽视。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迷了这妙法,诸佛之所以为诸佛,是因悟了这妙法,所以现在有略为分别的必要。
为什么心法是妙?要了解这个,首当了解上面说的十法界。十法界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十法界,分开来讲,差别不同,容易了解。界界互具,其义深广,就难明白。
所谓界界互具,就是每一界中,都具有余九界。如说地狱法界,不唯是地狱法界,还具有其他九界;乃至说佛法界,不唯是一佛法界,还具有其他九界。界界具有十界,总共即成百界,且此百界,就在吾人一念心中具有。如以人法界说:以现前一念心为中心,凡有心者,莫不起心动念,所起心念时刻不同:有时动起一念嗔心,就落地狱法界;有时动起一念贪心,就落饿鬼法界;有时动起一念愚痴,就落畜生法界;有时动起一念嫉妒,就落修罗法界;有时动起一念戒善,就落人类法界;有时动起十善及四禅八定之念,就落天上法界;有时动起一念真空,就落声闻法界;有时动起一念缘起,就落缘觉法界;有时动起一念大菩提心;就落菩萨法界;有时动起一念慈悲平等之心,就落于佛法界。人法界具有如此十界,其他九界亦同样的具有如此十界。诸界互具而为百界,百界就在此一念心中。心法不可思议,所以称心法妙。
在众生一念心中,既然具有十法界,可见所谓释迦、弥陀,即在我们心中具有。所以大乘佛法常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明显表示:众生的一念心,当下就是佛,或众生的一念心,能修行而成佛。据此亦可说:“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菩萨是由吾人一念心所做成的,只要吾人想做菩萨,当下就可做为菩萨。不但如此,而且是心就是菩萨,菩萨不在众生心外。这是站在出世间的圣者立场说的,所以称为心法妙。
如站在世间法的立场讲,同样可表明这道理。如天堂地狱是怎样成的?天堂地狱本无路,唯人自造之而已。去天堂的光明大道,是自己开辟的;入地狱的黑暗崎岖,亦自己走出来的。别人不能捧你上天堂,打你入地狱。“是心具地彻,是心造地狱;是心具天堂,是心造天堂”。天堂地狱既都是人造的,就证明了我人的一念心,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为心法妙。
怎知诸法都是由心所生?楞严经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本此证知世出世间所有诸法,都由心的生起而生起的。如没有现前的这念心,一切法皆不可得!可惜人们天天运用这念心,而并没有真正认识这念心,假定真正认识的话,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古德形容心的重要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无过于认识自己的心。心虽明白的存在又时刻的现前,但要认识它,不如想像的那么容易。因吾人本有心念的*,无始来为其他东西蒙蔽,假定不经一番刮垢磨光的工夫,心的*无法认识,所以佛法说要修心。
为什么众生法是妙?众生是指我们每个有情讲的。世间每个有情的活动,不外身口意的三业。三业的种种活动,不论指向那方面,都听烦恼指挥的,所以就造作了很多善不善的有漏业。由此善不善业的牵引,就在生死轮回中,感受种种的痛苦。据此可知众生在这世间所有,没有别的什么,只是惑、业、苦三者的轮转。从这三者观察,只可说之为粗,怎可称之为妙?不错,如从另一方面讲,不妨可以说为“即粗成妙”。这话怎讲?如最高无上的佛果,所具般若、解脱、法身的三德,是从那里来的?还不是从惑、业、苦的三道来。惑、业、苦的三道,反成般若、解脱、法身的三德,是为即粗成妙义。
惑业苦三者,明明是生死边事,怎么可以说为三德?关于这道理,确实需要加以解说一下:
贪嗔痴等的烦恼,常人总以为他是实有的,而且钻在烦恼丛中不得出来。其实烦恼有什么实在性?还不是由种种关系激发起来的!只要促使烦恼生起的外在因缘没有了,那里还有什么实在烦恼可得?如了解烦恼原无自性,烦恼当下就是智慧,所以推求智慧的自体,原来就在烦恼中。离开烦恼另找智慧,智慧到那里去找?根本是不可得的,所以经中常说烦恼即菩提。一般说在烦恼外求智慧,是为不解烦恼性空者说,若善了知自己一念心,透彻了解烦恼没有实在自体,自能体会到烦恼即是般若德。
为什么说业力即是解脱?吾人所有善恶业力,是由烦恼的推动而造作起来的。但一切的行为活动,并非单独能发生作用,同样是在种种条件和合下产生的。如行布施的善业,没有受布施的人,怎能成就你的施业?如杀众生的恶业,没有被杀害的人,怎能成就你的杀业?其他持戒、修定等诸有漏业,无不如是。业力成熟时就去受生,业力消散时就又灭尽。在众生的立场看,有情总是随业力的生灭而生灭的,向东向西,上天下地,都是随业力的牵引而不得自在的。殊不知这是妄想分别,实际是业性本空的。不了解业性本空,似乎为业力所缚,不得自由自在,若了解业性空寂,当下就得自在解脱,所以业即解脱德。
为什么说苦报即是法身?生命的果报,生存在世间,怎么会是苦的?佛经中说:生灭为苦,无常故苦。由于生命不是永恒的,时刻在不息演化中。生灭灭生的无常迁流,所以不断的遭受苦痛的袭击。众生的生死流转,无始来就是生而灭灭而生的,生灭灭生,构成一生生不已的存在。生灭灭生,如有真实自性的,由生灭而来的痛苦,当就没有办法解决。但从缘而有的生灭,生不是实生,灭亦非实灭,生灭是无自性空的。无生而生,无灭而灭,如是生灭,即是如来法身。如来证得法身,就是证得不生不灭的自体,由此足可证明众生分上所有的生灭果报,当下就是如来的法身德。
由于众生所有的惑、业、苦,就是如来所有般若、解脱、法身的三德,所以众生法妙。
心法妙及众生法妙,已经讲过,最后再讲佛法妙。佛是证得最高无上菩提的佛陀,佛陀是断尽一切烦恼,解决二种生死,证得究竟解脱的大圣。以佛眼观察一切,一切无不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众生固是佛心中的众生,万物亦是佛心中的万物,法法皆是实相,法法皆是般若,还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差别?所以佛并没有别法,所证得的亦只是众生心法。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此意。佛的本义是不迷,亦即觉的意思。吾人现前的一念心,只要不为客观的尘境所迷,当下就是佛。经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正是此意,所以佛法妙。
综合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名为妙法。而这妙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同时,妙法不是外在的,是本具的。凡有心者,无不有这妙法,不过众生没有证得而已。
—演培法师
http://www.xici.net/u2413713/d63861343.htm〔寂雯和尚、文珠法师与宣化上人三种版本,随缘应机说法。〕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大德讲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3
修学佛教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去除这些烦恼。如果一种方法不能断除烦恼,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导!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长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财、求名、求利、求官、求子、求对象、求升学、求保佑、求平安……不是这些,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导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佛教!如果只是为了求这个求那个,那么又何苦要出家呢,何苦要修行呢?真正的佛教不是叫大家有所求,有所求本身就是一种烦恼。佛陀是教导我们断除烦恼,包括断除有所求的心。
你应该去寻找佛陀原本的教导--------四圣谛、八圣道。
佛陀曾经明确的说过:佛陀只是导师而已。因此任何求佛保佑的,并不是真正的佛教。
佛法是通过亲证究竟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亲证轮回及其因,以此而达至觉悟的,不是通过感应、加持就能解脱的。
普通人所说到的感应,不是幻觉,就是心得定后的一种喜悦而已,只是非常粗浅的定力。---------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方法,因此得到粗浅的定力都是很难得的,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4
相似的东西,并不代表就存在错误
正如每一个人都有趋向光明和幸福的意志,难道能因此说,佛教就和凡夫的想法无二无别吗?
在佛教看来,一个傲慢并宣称创造了世界的天神,与一个经过无数时间以悲心利益众生的觉悟者,哪一个才能真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帮助众生呢?
如果地基不存在,再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也无法给众生带来基本的益处。佛教绝不会,因为遭受一些误解,就放弃一些利益众生的行为。
在法华的立场,这本身就是与佛教的精神不相违的,即给予众生乐——现世乐,来世乐,以及最后的究竟解脱乐。对于一部分苦难的众生,直接给予他们面包和牛奶,再慢慢引导他们,比直接谈一些高深的教理,恐怕更有益处。
重视方法,是大乘佛教的殊胜处,这一切都是引导向究竟涅盘境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同的。这一切的悲行,必须有智慧相应,而不是暂时的救济。
以上的这些话,是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说,至于是否生起真切的信仰,则是您自己的选择。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普门品讲的是什么意思
普门品讲的是佛教中的慈悲普门救度众生。普门品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主要讲述了慈悲普度的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一、普门品的概述 普门品是佛教中的一部经典,它主要讲述了菩萨如何以慈悲心去救度众生。在这部经典中,菩萨以普度众生的心愿为出发点,通过修行达到救度众生的目的。普门品强调了慈悲的重...
普门品是什么意思
普门品的意思 普门品,又称《法华经普门品》,是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的其中一品。该品主要讲述佛在光明世界中说法度化众生的情景。详细解释:1. 普门品的定义: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的一部分。《妙法莲华经》是佛教中重要经典之一,由龙树菩萨等历代大师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普门品则是此经的精髓...
普门品讲的是什么意思 普门品简介
1、《普门品》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叙述观世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普现三十三种应化身,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事迹。2、《普门品》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普门品经》等。《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
观世音普门品讲的是什么
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经品,由于观世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经文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经品本。经文的原本,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的...
普门品讲的是什么意思普门品简介
1、《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该品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如何通过化身千变万化,救助众生于七难之中,解脱三毒之苦,满足众生的各种祈愿,普遍显现三十三种不同形象,以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2、《普门品》还有多个别称,如《观音经普门品》、《观世音经》和...
普门品回向文
普门品,妙法莲华经中的一个章节,常被单列出来作为观世音菩萨的经典,简单易懂。讲的是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等。 念诵普门品可以得观音菩萨的加持,除此之外还有受持妙法莲花经的诸多功德,这方面可以自己搜索看看,很殊胜。念之前最好洗手,漱口,焚香,端坐,对着菩萨像,诚心念诵,如果条件有限,也...
修观音菩萨普门品,具体要念哪些经?
《阿弥陀经》是讲述西方极乐世界的经典之一。在这部经典中,详细描述了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智慧,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美丽和祥和。念诵《阿弥陀经》可以激发修行者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同时也能帮助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和庇佑。综上所述,修观音菩萨普门品时,念诵《普门品》、《心经》和...
普门品的精髓是讲什么
1. 普门品是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具有极高的地位。2. 它的主旨是介绍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与方便之门,即普遍的法门。3. 经文阐述了观世音菩萨如何响应众生的呼救,不论众生身处何种困境,都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助。4. 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能够变化成各种形象,以适合不同众生的...
观世音普门品
一、关于观世音普门品的概述 观世音普门品是佛教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关于观音菩萨的种种慈悲救渡事迹和智慧普度众生的道理。这部经典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信众所熟知和喜爱的经典之一。二、普门品的详细解释 普度众生之门品性,这部经典以阐述观音菩萨慈悲济世的精神为核心。观音...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基本释义
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姚秦时期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译作,核心内容聚焦于观世音菩萨的普度众生和显现神通。该品分为两大部分,首先讲述了无尽意菩萨与佛的第一次对话,揭示了观世音菩萨得名的深远因缘。在这次问答中,观世音菩萨展示了其独特的名号来源和慈悲精神。随后的第二次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