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对于几千年的历史,鲁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2:16
《灯下漫笔》是《春末闲谈》的姊妹篇,既曰漫笔,就说明文章结构自由灵活,先从具体的事件产生联想,引入本题,然后抓住论题,联想广泛,引用丰富,层层剥笋,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愚弄国民,愚民成全*。二者皆被批判.
①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剖析。
②三个逐渐升级的诊断,构成了作者思维的三大跳:先从自己兑换银元的心态写到民族的普遍心态,由具体到一般,得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这一论断;然后由现实到历史,阐述造成这种普遍奴化心态的原因是中国人的奴隶地位,“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接着从原因到结果,从中国人的奴隶地位出发,把中国历史归结为两种奴隶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
③论述上层层*进,环环相扣,从具体到一般,从现实到历史,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十分周密,有较强的说服力。
“漫笔”之二:要抓住全文最后的*:“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前面所有的文字都在“蓄势”:不仅是理性分析的推演,更是情感的酝酿,一步步*到顶点。请分析这一过程,并从中体会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与抒情特性。
(2)以上几个石破天惊的论断,不知惊醒了多少中国人。如果你的灵魂同样受到了震动,试写下你的读后感。也可以联系扩展性阅读的篇目,写一篇《鲁迅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剖析》。
《灯下漫笔》中心论点:
第一部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非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交替循环。
第二部分:“所谓中国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
《灯下漫笔》两部分要点及其联系:
第一部分要点:
鲁迅对几千年一直延续和积淀的民族心理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它奴化心态的实质。
第二部分要点:
鲁迅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它依附的*制度和社会结构,揭露了它“吃人”的本质。
两部分内在联系:
前者从民族心理对中国历史反省和解剖;后从民族文化角度对中国现状进行揭露。两部分结尾重叠反复,但又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