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着力点】科技之最强传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4 06: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2:26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对河南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有利于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品位,提升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对于华夏文明在新的时代下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世人面前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塑造中原人文精神。为此,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应当把突破点与着力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着力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指导意见》中提出:“挖掘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这些关于中原特质文化内涵的确定,抓住了中原文化资源的优势,对于提升河南的美誉度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中华姓氏文化,据有关学者研究,在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38%。而全国120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河南作为第一姓氏大省,一些姓氏的历史演变还需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如此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河南的历史地位,为海内外华夏儿女追根寻源提供真实可靠的文化基础,同时也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脉支持。再如文字沿革方面,河南近年来虽然建设了文字博物馆,拥有专职研究机构,但并不意味着河南的古文字研究就走在全国前列,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团结海内外学者,加强与学术界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河南古文字研究在探索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同时,河南作为中华武术之乡,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只有将武术文化的传统内涵发掘出来,才能保证武术的武学精髓得到最大的发挥。
加强大遗址保护。《指导意见》对河南的大遗址保护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做好洛阳、安阳、郑州、开封等地的遗址保护和利用,探索大遗址保护机制。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河南作为文物大省,文物资源丰富,而洛阳、安阳、郑州、开封作为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其所具有的历史影响是久远的。借助*所颁布的《指导意见》,以省*的名义统一组织、协调大遗址保护,必将改变河南大遗址所处的散乱管理状态,使大遗址保护纳入有序化的管理,从而使历史上所留存下来的都城遗址得到完善的保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得以开发和利用,让人们充分认识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指导意见》对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促进地方剧种、传统手工艺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河南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流传较广的为河南豫剧,一些较小的地方剧种生存环境则越来越艰难,有的听众越来越少,濒临灭绝。据统计,河南65个地方剧种目前仅存一半,如果不进行抢救性发掘,这些小剧种就有面临彻底失传的可能。因此,*部门要担负起抢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派出专人对优秀的传统剧目进行录制;一些戏曲类学校也可以设置专门的专业,培养这些小剧种所需的人才;出版机构也应当出版这些小剧种的书籍;现代传媒如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开辟相关的阵地,着力宣传河南的优秀地方剧种。
将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纳入各级*目标责任。虽说名城保护与大遗址保护在某种意义上有重叠的地方,但是名城保护更多的是地上的文化遗迹,这不仅需要*部门将名城保护纳入规范化的程序,有切实可靠的保护方案,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参与其中,发挥民众保护名城的积极性。名镇和名村则要依赖地方*和村民的努力,因为这些地方多为现代居民居住地,既要进行名镇、名村的保护,还要顾及民众的生活,必然面临着生活与保护的矛盾。一方面应当提高民众对所生存的空间的文化认识,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镇民、村民因为文化遗迹是自己所拥有的物产而随意变更其外貌的行为。总之,应当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有*的开发。另外,还要进行名镇、名村研究,通过系列研究产生应有的效应。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发挥各方面的聪明才智,只有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保持中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本栏目责任编辑:李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