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钟楚红、郑裕玲演的电影《星星月亮太阳》,国语版的,在最后张曼玉的男朋友说不能跟她结婚的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21:5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47
林黛玉《葬花吟》
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香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这一回的回目叫“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的主要内容:以葬花始,以感怀终。
全诗52句,共361字,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从“花谢花飞花满天”始,至“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止,抒发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与鸟魂”止是第二段,叙写落花的飘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绪;“花魂鸟魂总难留”到“花落人亡两不”为末段,诗人以落花自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作谶语,写挽歌。
开头四句以落花起兴,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暮春图,飘零的落花洒满天空,柳条儿轻拂着水榭,柳絮儿轻轻地随着风飘入秀帘,惹起闺中女儿的惜春之情,愁绪既无处可释,于是“手把花锄出秀闺,忍踏落花来复去。”行走在满是落花的小径,诗人的思绪开始随着桃花李花而飘飞:柳丝榆荚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却已各自飘零,燕子们残忍地啄来花草垒成香巢,来年花草再发,可昔巢已倾。花鸟本是无情,只是在自然变迁的规律中轮回。“风刀霜剑严相*”的环境如此残酷,花之明媚鲜妍又能几时?终归是“一朝飘泊难寻觅”,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独倚花锄泪暗洒”,独自归去面对的又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萧瑟凄凉,教人如何不伤神?春天来去匆匆,不给一点音讯,深夜庭外的悲歌让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鸟魂,花魂鸟魂自有其归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鸟儿般展开翅膀,随着花儿飞到天尽头,可天的尽头,真有那理想的乐土吗?不如让我用锦囊将你们收藏,让那一抔净土保全你们的高洁。你们终究还有我这惜花人来安葬,却不知将来我的命运又如何?或许将来春残花落,便是红颜老死之时,到那时春也尽了,人也去了,只落个“花落人亡两不知”!
从伤春到感怀,从感怀到控诉,从控诉到自伤,从自伤到向往,从向往到失落,从失落到绝望,黛玉的情感随着诗句而流淌、转折,而全诗有并非一味自伤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既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也是身陷其中无法自保的无奈。“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又体现了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个性。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刻强烈的情感,《葬花吟》才有了感天动地的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3:47
我足足找了10年,是我老婆帮我找到的,现在告诉你,叫《那里》,陈思安唱的,我要谢谢我老婆,我想对我老婆说:老婆,我爱你一辈子,永不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