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0:01
冯德英,1935 年生于牟平县小于家村(此村后划归乳山)。他的一家几乎都投身*,并为*做出了重大牺牲。受家庭的影响,冯德英自幼接受了*的洗礼,年仅14 岁就参加了*军队。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历程时,冯德英曾经说:“我多次目睹父亲手拿阵亡通知书在院子里徘徊;我偎在母亲腿旁看着她在小油灯下,一面流泪一面给伤员补缀带血的军装。
我看见乡邻们将自己的丈夫、儿子一批又一批地送上战场,我还看见为了省出粒粒口粮给前方战土的老人儿童,饿昏在公粮袋子上……”童年的记忆情节与*战争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情感动力和文学基础,其最初的创作也必然地与胶东半岛的*传统融为一体。
冯德英名世的主要作品都是长篇小说,1958 年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作《苦菜花》,紧接着1959 年就出版了《迎春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十七年”文学中*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
而《山菊花》上集尽管写于1963 年,但直到1979 年才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菊花》下集出版于1982 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小说无论是在题材上,都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胶东*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与敌人进行的严酷斗争。
还是现实主义风格上都很相近,因此常被称为“三花”。在80 年代后,作者还陆续出版了《染血的土地》(*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晴朗的天空》(*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等长篇小说。
直至1997 年才出版了一本《冯德英中短篇小说选》(*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中篇和短篇小说的结集,小说更多取材于胶东半岛复杂的现实日常生活。
置身其中来思考历史、生活和复杂的人性,这包括没落的女英雄“洋*队长”,日据时期的阴险狡诈“伪保长”,以及解放后他的儿子、孙子,涵盖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直道世纪末的历史变迁和人生变化。
艺术形式上也有些变化,加重了从《苦菜花》中就有的幽默感喜剧色彩,甚至在《*》和《幸福得不治之症》中充满了黑色幽默。
扩展资料
相关成就
《山菊花》获*文艺奖,《染血的土地》获山东省泰山文艺一等奖。曾当选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荣立一等功。
2011年,著名作家冯德英又一力作——大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雾锁寒冬》面世。
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历史故事。剧中人物多有生活原型,胶东的*先驱张连珠、理琪甚至用了真名。
作品由冯德英策划,阿真执笔,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于11月出版。
50年来,冯德英作品多次再版发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冯德英作品题材广泛,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评论等见诸报刊。2007年12月,冯德英荣获*山东*、山东省*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德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1:19
冯德英 冯德英(1935~),山东威海人。*党员。1949年参加*,历 冯德英
任通信学校学员,无线电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文化干事,文学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省作协*、党组*,《时代文学》主编,青岛政协副*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团委员,第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辑本段生平
冯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而富于*传统的农家,父母兄姐都是*党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家人积极投*洪流。他上小学时,当儿童团长、少先队长。党的教育,根据地 冯德英
人民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植下了*的种子,也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并先后入*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职。 1950年受《洋铁桶的故事》(柯蓝著)的影响,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现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创作冲动。 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正式撰写第一*小说《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8年起从事专业写作,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翌年,第二*篇小说《迎春花》问世。这两部作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家庭生活为“蓝本”,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 冯德英
期胶东据地军民反对日伪汉奸“扫荡”、抗击*军队进攻的英勇斗争,人物形象鲜?乡土气息浓郁,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粉碎“四人帮”,描写抗战前胶东曲折复杂阶级斗争的长篇小说《山菊花》(上、下集)(获解放文艺出版社首届优秀长篇小说奖)出版,至此,完成了“三花”姊妹篇的创作。 1986年又出版了反映建国后胶东人民生活的长篇三部曲《大地与鲜花》的第一部《血染土地》。曾任空军*部文化部创作员、济南市文联副*、《泉城》主编。
编辑本段作家成因
冯德英 冯德英认为每个作家的创作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作者为什么要写——创作的动机,写什么——创作的题材,怎么写——创作的方法,都和其本人的生活阅历、个*好、立场观点、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些方面,很难是人人相同的。 冯德英认为自己之所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能比较早地“少年得志”、“一鸣惊人” 《苦菜花》
,不是年轻幼稚的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得益于他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战争环境和他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他周围的亲人、村问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为正义的斗争,献出自己的所有。无数的*党员,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干部群众,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其英雄的壮举,崇高伟大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冯德英得天独厚地有幸生长在那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耳懦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他储存了一个开发不完的高尚品德、优美情 昆嵛山
感、善良性格、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的宝藏,使我的创作*和原料,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为此,冯德英特别热恋他的故乡昆嵛山,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和现在。 冯德英谈到,作家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表达了人民的实际生活真实心愿的作品,才是时代脚步的记录,才具有时代精神,才有审美价值和传世的生命力
编辑本段谈作品改编
改编
《苦菜花》被中影集团改编成了电视剧。作为《苦菜花》的原作者冯德英,他认为电视剧改编比较成功,“花”开到今当随时尚。冯德英说:“当初我改编电影时是‘浓缩’的,一部近40万字的作品,压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为了故事的紧凑,舍弃了不少东西,而这部20集的电视剧就有了充分的时间,还回了许多原著的面目,我对这次改编还是比较满意的。”冯德英说:“陈小艺的‘母亲’造型和我的想象有些差距,电影版的冯大娘(曲云饰)是满头银发,而电视版的就年轻多了,这可能是考虑到那个时代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与现代这个年龄的人已大不一样,她的造型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会习惯的。另外,这部电视剧围绕着小说中出现的多个女性形象展开,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因此整部戏‘冯大娘’的并不多,她年轻一点儿不会对整部戏有多大影响。如果电视剧老是围绕一个老太太,节奏又缓慢,肯定没有观众喜欢。”
回忆
冯德英回忆:“我们拍摄电影时准备了3年,春夏秋冬的外景都是真的,而且我们的演员仅体验生活就用了一年多时间,在这点上电视剧比不了。”昆嵛山是胶东老*根据地,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描写的都是昆嵛山军民抗日的故事,电影《苦菜花》、《山菊花》的外景拍摄现场也选在了这里。可是,电视剧《苦菜花》却选择在山西省武乡县实景拍摄。冯德英说:“电视剧没有在故事发生地拍摄,是遗憾的。”冯德英认为他跟中影集团合作比较愉快,《迎春花》已经拍完了,《山菊花》也将投入拍摄。
编辑本段再谱新篇
电影《苦菜花》 在21世纪的中国,冯德英的《苦 山菊花
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享誉世 《苦菜花》
界文坛,由这三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久前都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冯德英仍然老当益壮,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天堂之约》、《地域之吻》、《人世之哀》新的三部曲。而《天堂之约》是他新近创作的“炼狱中的天使”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以满怀*,以深沉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二战背景下的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刻画了李玉琪、江明浩、老木、春红等那个时代的人物群像,旨在通过普通人的遭遇,揭示战争带给人们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特别是女主人公李玉琪的悲惨命运,更是对侵略战争的血泪控诉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无情鞭挞。 对于这次新的创作,冯德英说:“我生在乳山,长在乳山。我的创 天堂之约
作与乳山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今天的乳山早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我们知道,乳山是一个崇尚母爱文化、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我再次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以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为背景,创作了这部二战背景下的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它既是我创作的一个新的延续,同时,也把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母爱和女性的讴歌、礼赞贯穿在了我的字里行间。可以说,故乡、母亲、女性,以及深沉而哀婉的爱,建构起了《天堂之约》。它也许把我带到了早已逝去的年代,让我继续用我的笔抒写我心中的故土和那片土地上美丽善良、坚韧不屈的人们。因为我是他们的儿子。”
编辑本段冯德英纪念馆
左为冯德英 2008年9月20日上午,山东省威海市首个以当代知名作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乳山落成。山东*常委、济南**焉荣竹,**王培廷为冯德英 王培廷
文学馆揭牌,市领导刘玉党、张剑出席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副*、中国文联*孙家正,中国作协*铁凝,省*常委会副主任崔曰臣等领导为冯德英文学馆开饭发来贺电、贺信。 冯德英文学馆为仿唐式建筑,总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整个馆体风格厚重、大气、庄严,以真实完整的资料,生动感人的表现手法,紧紧围绕冯德英文学作品主题,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冯德英的成长历程、生活点滴以及文学风采,令参观者深切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人文精神。目前,该馆所收藏的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近2000件。在开馆仪式上,冯德英向乳山市捐赠了“山东省文化艺术成就终身奖”奖金,向“冯德英书屋”授牌、赠书。当天,还举行了山东“三花”影视基地奠基仪式和冯德英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上、下)、《染血的土地》、 染血的土地
《晴朗的天空》,《冯德英中短篇作品集》, 电影剧本 《苦菜花》、《女飞行员》等。
编辑本段冯德英写过的文章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春潮 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分析 彩色石英砂 射液泵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中熟甜油桃新品种—红珊瑚 香珊瑚 防水堵漏法在黑沟隧道裂缝漏水整治中的应用 真空玻璃为建筑节能创造了条件 *是什么?——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前提性思考 肝炎、肝硬变胶原间质免疫电镜研究
编辑本段冯德英写过的书
苦菜花 山菊花(上集) 晴朗的天空 迎春花 冯德英中短篇作品选 染血的土地 苦菜花(缩写本) 警魂 山东作散文集 教师的科学研究
编辑本段冯德英写过的论文
谷胱甘肽的光学性质及其分析测定研究 海洋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控制光学元件超光滑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激光捕获技术及环形光束的聚焦特性研究 中国医药产业R&D问题研究 高功率二极管泵浦双程放大器技术研究 肝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 管状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研究 VFB-GARCH模型及其研究 皮秒激光传输特性及检测方案
编辑本段成就
《山菊花》获*文艺奖,《染血的土地》获山东省泰山文艺一等奖。曾当选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荣立一等功。 50年来,冯德英作品多次再版发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冯德英作品题材广泛,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特写、评论等见诸报刊。2007年12月,冯德英荣获*山东*、山东省*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2:53
冯德英 冯德英(1935~),山东威海人。*党员。1949年参加*,历 冯德英
任通信学校学员,无线电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文化干事,文学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省作协*、党组*,《时代文学》主编,青岛政协副*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团委员,第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辑本段生平
冯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而富于*传统的农家,父母兄姐都是*党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家人积极投*洪流。他上小学时,当儿童团长、少先队长。党的教育,根据地 冯德英
人民的*精神、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植下了*的种子,也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并先后入*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职。 1950年受《洋铁桶的故事》(柯蓝著)的影响,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现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创作冲动。 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正式撰写第一*小说《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58年起从事专业写作,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翌年,第二*篇小说《迎春花》问世。这两部作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家庭生活为“蓝本”,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 冯德英
期胶东据地军民反对日伪汉奸“扫荡”、抗击*军队进攻的英勇斗争,人物形象鲜?乡土气息浓郁,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粉碎“四人帮”,描写抗战前胶东曲折复杂阶级斗争的长篇小说《山菊花》(上、下集)(获解放文艺出版社首届优秀长篇小说奖)出版,至此,完成了“三花”姊妹篇的创作。 1986年又出版了反映建国后胶东人民生活的长篇三部曲《大地与鲜花》的第一部《血染土地》。曾任空军*部文化部创作员、济南市文联副*、《泉城》主编。
编辑本段作家成因
冯德英 冯德英认为每个作家的创作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作者为什么要写——创作的动机,写什么——创作的题材,怎么写——创作的方法,都和其本人的生活阅历、个*好、立场观点、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些方面,很难是人人相同的。 冯德英认为自己之所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且能比较早地“少年得志”、“一鸣惊人” 《苦菜花》
,不是年轻幼稚的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天才,而是得益于他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战争环境和他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他周围的亲人、村问邻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为正义的斗争,献出自己的所有。无数的*党员,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干部群众,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其英雄的壮举,崇高伟大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冯德英得天独厚地有幸生长在那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耳懦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他储存了一个开发不完的高尚品德、优美情 昆嵛山
感、善良性格、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的宝藏,使我的创作*和原料,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为此,冯德英特别热恋他的故乡昆嵛山,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和现在。 冯德英谈到,作家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只有表达了人民的实际生活真实心愿的作品,才是时代脚步的记录,才具有时代精神,才有审美价值和传世的生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4:45
姓 名: 冯德英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5
民 族: 汉族
个人简介:山东乳山人。*党员。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都投身于人民*斗争。少时读了5年小学,当过儿童团长,深受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熏陶和教育。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有机会在几年间读了大量中外文艺作品和文化读物,历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报务员,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营电台台长,武汉军军指挥所排长,武汉军区宣传处助理员,空军*部创作室创作。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苦菜花》,经两年多刻苦写作,出版后被译成日、俄、英等文本。曾任空军*部文化部创作员,后任山东省作家协会*、《泉城》主编等职。还出版了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获*文艺出版社首届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三部曲《大地与鲜花》第一部《染血的土地》等,另有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冯德英的“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苦菜花》中的《春潮》还被编入了教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6:53
冯德英 冯德英(1935~),山东威海人。*党员。1949年参加*,历 冯德英
任通信学校学员,无线电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文化干事,文学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历任济南市文联*,《泉城》文艺主编,济南市政协副*,省作协*、党组*,《时代文学》主编,青岛政协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