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恶缘充斥的状况面前,我到底该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0:23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一卷) 2001/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51
佛法是教育,所以佛法当中,对於一切叛逆,都是以慈心来对待,以善心来对待,以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来帮助他,而不是排斥。虽然世尊在灭度之前,弟子们向世尊请教四个问题,其中就有一个,恶比丘我们如何跟他相处?佛在世,恶逆的比丘、出家人,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来调伏他、来教导他。我们凡夫弟子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僧团里面遇到这样的同参道友,我们怎麼办?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默摈」,这是不得已。默摈是什麼意思?不要理他,回避他,各人修各人的,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这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善巧方便不足以感动对方,只好用这个方法。
所以佛的教诲,我们要懂得他里面的意思,默摈有许许多多的技巧,有许许多多的层次。并不是说默摈就是不理他,我们要这样想法、作法,把佛的意思错会了。再恶的恶人,他也有长处,他也有善行,对於他的优点、他的善行,我可以随喜;对於他的恶行、他的悖逆,我不随喜,这就是默摈,我不赞成他。那要看机缘,他能接受,我们就提出反对的意见,我不赞成;如果他不能接受,或者引起更多的麻烦,我们就不表态,我们也不说赞成,也不说反对,都是对待恶比丘的态度。我们常讲要见机行事,要察言观色,「普观」。
假以时日,总是要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那怎麼帮助?自己要做一个回头的榜样,要做一个觉悟的样子,这是教化难调伏的一类众生。从这个地方,我们更深入体会到,菩萨在恶比丘里头有没有示现的?有,也示现恶比丘。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也是菩萨再来,他是不是真正的恶人?他不是的,他是菩萨示现的。就像唱戏在舞台上表演,他的角色是反派的,他不是真的恶人,他要演个恶人。演得很像,演得很*真,教恶人看到的时候回头。如果我们把他当作真的恶人,错了!那就冤枉他了,我们就把人看错了。
由此可知,我们要怎样修自己,要怎样帮助别人,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他无恶不作,示现那个恶人,他是真的恶,是假的恶?他作恶的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我们晓不晓得?不知道。我们是在初学这一阶段,那应当怎麼办?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连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都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从这里下手。儒家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吾师」,真实教诲。三个人是什麼?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来教我的,善人为我示现善行,做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恶人为我示现恶行,示现恶的果报,提醒我,警觉我。我见到之后要反省,「我有没有这个恶行?我将来会不会受这个恶报?」警惕自己,认真反省,断恶修善,那个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我们对他都要恭敬供养。
在《华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只有一桩事情有差别,对於善的我们要赞叹,对於恶的示现不赞叹,恭敬供养是平等的,只有一个不赞叹。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看他参访胜热婆罗门,这是一位善知识,表演愚痴的;甘露火王,这个菩萨他示现的是恶人,表现瞋恚。善财童子参访,去参访他们就是向他们学习,有礼敬、有供养,没有赞叹。所以对於善行的,我们有恭敬、赞叹、供养;对於恶行的,我们有恭敬,没有赞叹,有供养。这是好的学习态度,我们要知道学习,如理如法的修学,我们这一生当中,肯定能成无上道。问题就在我们自己,能不能懂得佛菩萨的教诲?能不能懂得如理如法的修学?修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过菩萨的生活,如何做菩萨的工作,菩萨的工作就是我们日常工作。如何学习菩萨接触大众,处事待人接物,把我们所学的经教,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叫学佛。
所以应当要学习吉祥神,时时刻刻观察众生心,看众生他起的是什麼心、动的是什麼念,他的言语造作。善的我们向他学习,恶的我们自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们想想哪个地方不是菩萨学处?哪个地方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皆是道场。学佛要这样的一个学法,自行化他,你就在行菩萨道。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自己没有做到,你没有法子影响人。一定先自己做到,然后才能扩大影响,帮助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1:41
不要觉得人家不如法,其实是我们心起贪著、心生瞋恚、心有愚痴,因此对这样的外境起烦恼,岂不知这正是佛菩萨示现在考验我们?认为是恶缘,是因为我们起恶心,若能转念,认为这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善缘、助缘,那烦恼又从何生起呢?再说,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就没有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抵得上他方净土修行千百年的说法了,这是我们宿世的福报,才能生在这个修行一日能抵他方修行千年的世界。
另外再摘录一段故事给师兄参考,既修大乘法,勿行小乘事。以下是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开示:
有个小乘的和尚在静坐上的功夫很是了得,你知道他们有个戒律就是不迷失在世俗的喜恶中。为了舍离贪欲以及对异性的欲求,他在做白骨观上有很好的成效。他在观想人的丑陋、污秽这方面做得很好,并以此闻名。有天,文殊菩萨想考验这个小乘和尚的禅定真功夫,便化身成一位漂亮的小姐来到他的住处。她以种种妩媚的动作来考验和尚的定力。起初和尚不为所动,但渐渐的,女孩的挑战太大了--来自文殊菩萨的挑战。文殊菩萨充满智慧,洞悉他心,因此,和尚渐渐不敌*,最后干脆溜之大吉,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便索性两眼一闭坐在地上,心想:这下完了。但等了一会儿,什么事也没发生,便睁眼开来。这时,美女突然裂成无数碎片,文殊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人认为是美的,这是一种执着的观念,会导致轮回痛苦的;又倘若你把人当成是丑的,那仍然是一种执着,会让你永远无法开悟。这是一个大乘佛教的故事,借之,我们可以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23:16
南无阿弥陀佛!楼主您好!首先恭喜师兄信心坚定念佛,定得往生!净宗行者往生靠念佛,其他事情也靠阿弥陀佛!专心念佛就好,阿弥陀佛知道您的烦恼,过段时间会有所改善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1:07
那你修行还是没到家 不知道佛家有句话叫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么
你还被这些俗世所扰 说明你心还是不净也不静
释迦摩尼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人家都比你见多了 都看开了 你怎么不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8 03:15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