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34
首先观自在是观音菩萨的名号,就是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所碍的境界,比如白骨观,不净观。就是看什么都是一堆白骨,就是一个美女走在你面前你也会瞬间就将其看成一具白骨。达到观自在的境界,就是没有了分别心的妄执,因为所有的好坏美丑的差别都源于人们自心的分别念想,要是没有了这个分别心的妄执你看什么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观自在吧。比如说你眼前的桌子,他就是佛,它的本性就是佛性,为什么在你面前显现出桌子的形象呢,就是因为你有分别心的缘故,缘于这一念想的妄执桌子的形象便在你心识中投射出来,幻化出外界的桌子形象,其实这一切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分别心的妄执而生,整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自己妄心的勾画。若是没有了妄心分别心就会达到色空不二,生佛不二,凡圣无别的观自在境地。观为观照的意思,自在就是拘束无碍,超脱了一切对立的分化状态和一切的束缚状态。无得无失,无生无死的本然状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35
观自在菩萨
那么,什么叫观自在?就是看看自己缺什么就去做什么,自己应该拥有什么,自己就好好地去弥补什么,认识自己、认识众生,这也叫应机说法。一切众生自无始劫以来,他们在人间的法相中不得自在,他们被世间的物欲、人情和事物所束缚,所以他们不得自在。想想看,你们今天有*吗?我要这个,我要把家弄好一点,我要有钱、我要有名、我要有利,我要孩子好一点,这些都是*,所以你们就被这些控制住了。*曾经跟你们讲过,你对哪件事情特别感兴趣,你就会被那件事情*住。比方说,你对你孩子的要求高,你就会被你孩子束缚住。
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地远离了菩提心,去观色,就是着色,你没有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之心,你去看这个有色世界,你就会被这个世界所缠扰,那么你就不得自在。反过来,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你要好好地观自己是不是自在啊!你在人间自在不自在?不能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染着,不得自在。就说闻香吧,现在的人鼻子一闻香,就为香所染,为香所束缚,不得自在。有时候讲话,想着不能讲错,不要去得罪某个人,你就是被语言文字所束缚,你又不得自在。你的心、触觉:“我这个心难受,我这样说话会对不起自己,我觉得良心过不去。”你被外尘、内尘所染,你又不得自在,说说看,你怎么能够观自在?
菩萨让我们要观心无常,看到自己的心是无常变化的。要观心无心,心空境寂,知道这个心最后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你们今天这个心,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就叫心空境寂。
你们睡觉之前本来是想不通的、很难过的一件事情,后来实在疲倦得不得了,最后想想:“算了,管它呢,空掉了,不要去想了,有什么好想的?想了也改变不了,明天再说吧。”空了吧?空了之后怎么样?寂了。寂是什么意思?就是安静、睡觉。睡不醒呢?睡不醒叫什么?就是涅槃了。空了之后睡觉,想都不想了:“有什么好想的?这个世界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好了,寂静了,一直保持寂静,到后来涅槃了,打坐的时候两个腿一盘着,那你脑子里什么都不想,你不就是寂静了吗?寂静到最后怎么样?涅槃,彻悟这个世界的真谛。
人间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很多人的“观”,是观什么呢?你观自在,你却观不了自己的自在,因为你观的是所有世间的东西。例如,你观财了,你会引起自己的贪心;你观色,你就会拥有色心;你观名,你会有求名的心。所以菩萨叫大家要离境,就是要离开这些境界,你到最后要观自己的心。观心就会无心,观心要观到自己没有心。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认识到,人的一生有什么好烦的?人生不就这么回事吗?无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会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间的一切,都是像梦幻泡影一样的,当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时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么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观自在。
恭录 观自在菩萨(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35
《僧侣的姿态》(摄影:丁祖和)
「观自在」是谁啊?就是观世音。那「世音」应该用耳朵听嘛,怎么叫「观」呢?妙就妙在这个「观」。如果我不讲「观世音」,叫「观世色」,行不行?我叫「观世香、观世味、观世触」,行不行?或叫「耳闻色」,「耳闻香」,行不行?这个法可妙了!所以,这个「观」是用智慧观,用心观,不是用肉眼观。这个心不是意识心,而是我们看不到的那个心,就是「如是我闻」的「如」,用「如」来观。看拿手好戏,眼见拳,心观掌。因为我们就是那个东西。这叫「观」。
繁体字的观是观,左边一个雚,右边一个见。我们眼睛能不能看到罐子里啊?心能不能看到?罐子里肯定是空的,是不是?启发我们要在相见性,叫观;而不是像藏教菩萨,只见罐,不见里面的空;也不是像禅宗和别教的菩萨一样,非要把罐子啪地一下打碎,才见空;那我们不需要把罐子打破了,就知道里边是空。这就是圆顿*的「在相见性」,而不是禅宗的破相见性,也不是藏教的执相昧性。六道凡夫之所以是六道凡夫,他只见雚(罐),不知道里面是空。他只知道香啊、味啊、触啊、法啊,他不见里面的真实本性。他在六尘、六根这种色相里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凡夫的悲剧。他没有见到里面那个空性、那个真心。这是以罐子里面的虚空比喻真空。你可不要把虚空就当成真空,比喻就是比喻。
所以这个「观」是「从有见空,从事见理,在弥陀见阿」。圆顿*,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法,都足以叫我们开智慧。时时事事处处,无非道场,无非一真法界,就圆到这种程度。前面讲到,汉字文化是诸佛菩萨的特殊加持。它的字架结构,就是在表这个*。那再看现代汉字改革,这个观字,变繁为简,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见。「又见」为观。凡夫之见,是一见而已,他只是眼睛见到了就自以为我看到真了,就开始执着了;可圣人之见,见不见之见——我见到这只茶杯,叫见;然后你用智慧来观照:哦,这个茶杯是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由心显现。一念坚固妄想而有色法;那个水呢,是我们心中一念润性;火呢,是一念热性;风呢,是一念动相。茶杯当下是我的心——这叫「观」。这一个字足以叫我们开智慧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36
就是观自在菩萨。
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离菩提心观色,便著色,为色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闻声,便染声,被声音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嗅香,为香所染,为香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讲话,著了语言文字,亦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觉触,昧著了触,为触尘所缚,不得自在,过在何处呢?
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于一切法得自在,故观音菩萨的‘观’字,不是叫我们观法,若观黄金,可能起盗心;观色则著色,观名则求名,所以要离境──离三界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还有,离目前之境,而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叫我们做功夫。“观”是观照,时时看着念头的起处,不动摇;“自”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我们大家错认色身是自己,我这身体要享受,要吃得好、穿得好,贪得无厌,这就造业受报了。这色身不是我,这色身是我们所住的房子。里面有个真人,这真人才是我。这真人就是现在六根门头放光的这个东西——能见能闻的功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5:37
自在,不生不灭。身体,是生灭的。自在,即心,即佛性。佛性,不生不灭。《金刚经》:如来者,无所从来(无生),亦无所去(无灭),故名如来!观,即观照。观自在,观照自心,不随境转,不随业转。观照自心,念佛念经,心念耳闻。《楞严经》: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不假禅定,无有智慧。念佛念经,消业障积功德增福慧。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经》《楞严经》《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文殊师利发愿经》《大悲咒》《佛说布施经》《太子刷护经》《太子瑞应本起经》